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人物 > 专家 > 正文
编号:11940311
甘于平淡 勇于开拓 ——记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专家高晓山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3401期
甘于平淡勇于开拓——记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专家高晓山,开创性专著引导中药研究,70年代最先提出中药安全性问题,为中医治疗急症提供证据,为中药配伍禁忌提供示范性研究思路
     一部《中药药性论》从1992年出版至今,仍然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各项国家级课题的重要参考书;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就提出以药性理论指导中药合理用药;他敢于直接挑战传统理论,首先用实验证明,中药可以在上消化道吸收。他就是业界公认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专家高晓山。

    开创性专著引导中药研究

    “我不是科班出身。”面对记者的采访,不善言辞的高晓山说。

    高晓山是学西医的,后来进入中医班系统学习了几年中医药,1962年被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退休前是中药理论研究室主任。

    当年,在中药所这样的全国中药研究权威科研机构里,许多人都愿意搞实验、做研究;搞文献是个大冷门,大家都不愿意干,而西学中的高晓山被指派做中药文献研究。正是这个工作,为高晓山日后奠定了深厚的文献功底,赢得了中医药文献研究专业人员的尊重。

    高晓山说,“因为不是科班,只好自己从头学,从读书做起。”高晓山记性好,做事极其认真,坐得住,潜得下去。那几年,他看了2000多份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文献。

    后来所里让他转做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为此,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做调研,请教了30多位北京市老中医,了解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看法及体会。1965年,他首先写出了《中药药性总论导论》。

    中药理论的核心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像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等,但都散在于历代文献之中,那时全国还很少有学者做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而现代研究则起步不久,尚不成熟,实验研究仅部分开展,近乎空白。

    高晓山:“我近20 年对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心得、感悟都在书里了。”

    南京药科大学等单位的一些同志找到高晓山,提议给研究生写一部中药药性方面的教材。就这样,高晓山联合全国其他中医院校专家一起编写了《中药药性论》。

    这部专著90多万字,高晓山主编。它对古代和当代中药基础理论作了客观、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反映了中药理论的全貌,特别是与药性理论有关的新知识、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