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编号:11943392
治疗眩晕,药物与前庭康复并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6日 《中国医药报》 2010.10.26
    c 日前,在由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等主办的2010年国际眩晕论坛上,各国专家就眩晕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要多学科合作,规范眩晕疾病诊治,改善眩晕的预后,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进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刘■主任介绍,前庭系统与其他神经系统联系广泛,加之大脑皮层有多数投射区,临床上有多种疾病可以引发眩晕,因此在眩晕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复发上存在诸多难题。在发达国家临床医学中,前庭学已形成一门专业,或成为听力医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发展较快。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前庭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力量较弱,还没有真正形成专业,不少问题有待继续研究解决。同时,由于眩晕可由耳科、眼科、神经内外科、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甚至皮肤性病科等科室疾病引起,多学科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策略等方面都有值得继续探讨的空间。此外,前庭康复在我国只有少数医院施行,其技术远未普及,这都表明在眩晕疾病的诊治康复等方面仍需要规范。
, http://www.100md.com
    与会专家认为,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源于正确的病史分析。刘■指出,从眩晕疾病的诊治过程看,病史、曾用药、既往史及家族史的调查是眩晕诊断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在鉴别诊断时,医生还需要注意患者倾倒方向与耳位的关系;症状与头位及头部活动的关系;年龄、血压及其他症状与眩晕的关系等。

    在眩晕的治疗上,现代治疗理念强调药物治疗和前庭物理康复并重,只有少数眩晕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刘■介绍,前庭康复治疗是对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所进行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可简单概括为由专业人员制定的一系列反复进行的头、颈、躯体的运动模式,通过该运动模式加快前庭代偿的发生,在缓解患者眩晕症状的同时帮助大脑重建良好的平衡状态。这是基于近年对前庭康复理论研究发展而来的,前庭中枢神经系统独有的可塑性使前庭代偿成为可能。

    在此会议上,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迟放鲁教授也提出,应尽量采用保守疗法控制和缓解症状,避免破坏性手术。他介绍说,有40%的眩晕患者可通过前庭康复及改变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疏解压力、戒烟酒等控制症状;40%的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症状;只有低于20%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眩晕治疗的基本原理在于,一方面抑制健侧前庭传入与传出信号的功能,另一方面促进患侧前庭传入与传出信号功能的代偿,从而在中枢层面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 http://www.100md.com
    专家指出,眩晕的药物治疗应遵循眩晕急性期(72小时内)对症治疗,及对眩晕后遗症状进行病因治疗的原则,针对不同患者应制定出一套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为控制眩晕症状,急性期推荐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血管解痉药(如654-2、阿托品)、脱水剂(如20%甘露醇)、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安定),并注意液体入量不宜过多,防止加重水肿。眩晕后遗症状治疗包括扩张血管,疏通微循环,安神(非前庭抑制)以及促进患侧的前庭代偿(如陪他司汀、银杏制剂)。由于眩晕急性期后,前庭代偿常常需3~6月,因此,非急性期用药的基本原则强调药物治疗应该规范,治疗方案应坚持2~3个月。

    在谈到前庭医学今后在我国的发展时,刘■强调,随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的不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更为艰巨和复杂,眩晕研究的相对独立性要求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对疾病的诊断则更多要求学科间的相互合作。希望通过这次国际眩晕论坛与国内外的耳鼻咽喉头颈科、神经内科和骨科等学科的专家联手共同探讨眩晕问题,以此推动眩晕疾病研究的发展,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进步。

    相关链接

    眩晕是指自身与周围物体空间位置关系发生改变的错觉。患者睁眼时看到周围物体旋转,闭眼时则感觉自身旋转,旋转性、颠簸性和摆动性是眩晕的三个特点。眩晕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双侧前庭传入信息不一致,患者主观上是眩晕,客观上则是平衡障碍。眩晕可分为中枢性眩晕(中枢病变)、周围性眩晕(内耳病变)、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劲性眩晕、药物性眩晕等)。其中,周围性眩晕耳鼻喉科医生最多见,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内耳缺血、迷路炎、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及上半规管裂等疾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