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信息
编号:11943051
1型糖尿病:科学管理续写健康人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9日 《中国医药报》 2010.11.09
    现年55岁的张乐庭患1型糖尿病已20余年,却做到了连普通人都难以完成的事——十年如一日地参加长跑锻炼,多次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获得良好名次。2010年10月初,张乐庭入选美敦力“全球英雄”活动,作为惟一的中国选手远赴美国,参加了“美敦力双子城马拉松赛”,在7000多人参加的比赛中获得了前650名的好成绩!作为一个身患1型糖尿病20余载的“老糖友”,是什么助力他完成这样的生命奇迹?在目前举办的“全球英雄”归来——关爱1型糖尿病患者媒体沙龙上,专家指出,抱有积极的态度,选用正确的疗法,掌握科学的疾病管理方法,糖尿病的病程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生命质量亦可大大提升。

    强化正确认识

    和不少糖尿病患者一样,早在1986年,张乐庭就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1.72米的个子后来消瘦得还不到90斤。正值壮年的他开始并不当回事儿,根本没想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直到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才发现:尿糖四个“+”,血糖400毫克/分升!沮丧中,张乐庭开始了他的用药生涯。“优降糖、降糖灵……”都没有控制好血糖,他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随着年代的更迭,药品的更新,医生给他开具的药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这些药一一用下来,不仅体重没有恢复正常,而且胃肠道的不适、低血糖等一系列不良反应都接踵而至,血糖的控制也不理想。张乐庭更加彷徨无助!
, 百拇医药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进行的一项1型糖尿病全球调查显示:“我国1型糖尿病的患儿非常少,不及欧美发达国家。”而目前对于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还没有明确的流调数据。只能说,在所有糖尿病群体中,1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在5%~10%左右。

    杨文英强调,随着近些年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对疾病认识的加强,发现1型糖尿病不是儿童的专利,也不是肥胖人群的专利,而且对成人1型糖尿病的病因认识也更加清晰了。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1型糖尿病患者人数远远少于2型糖尿病,导致公众和医生对于1型糖尿病的认知不足,也致使1型糖尿病患者在疗法选择和自身疾病管理方面走了很多弯路,严重者更是贻误了病情。

    选择正确疗法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张乐庭的患病人生在1999年发生了第一次重要转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了胰岛素泵恰恰能弥补他在控制糖尿病过程中遭遇的苦恼,于是,全家人凑足了4万块钱,终于买下了家里的这个“大件”!在专业人员的培训下,张乐庭很快学会了使用,小小的泵戴在他的腹部也丝毫没有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而更为可喜的是,戴泵后他的血糖控制得相当稳定,不仅没有了胃肠道的不适,体重由原来的45公斤恢复到正常体重的65公斤。张乐庭逐渐露出了笑颜!
, 百拇医药
    杨文英指出,1型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分泌产生胰岛素的B细胞,即“生产工厂”被破坏,因此,1型糖尿病的治疗要根据病因“有的放矢”。1型糖尿病最大的特点就是绝对缺乏胰岛素,这决定了患者的治疗一定依赖于胰岛素控制,可以说“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而生存”。大多数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注射胰岛素,先进的胰岛素注射可以控制得好一点,但最佳的方式还是采用胰岛素泵,在国外胰岛素泵几乎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经济允许条件下的首选。据悉,2005年美国胰岛素泵使用者已达到278000人,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占到胰岛素泵使用者中的绝大多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补充说,胰岛素泵的使用在国际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它是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控制高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传统的一日多次注射的方式无法使胰岛素与人体的生理需求相匹配;而胰岛素泵则能精确地、24小时持续不断地向患者皮下输注胰岛素,起到“人工胰腺”的作用:“比如夜间不希望胰岛素太多,可以少注射一点,到了早上需要的再多一点,中午再少一点……而这个曲线每个人都不同。”尽管目前已经出现了(注射用)新型长效胰岛素,但低血糖仍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一大障碍。胰岛素泵疗法可以平稳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降低出现严重低血糖事件的风险。“张乐庭血糖控制得相当稳定,而且没有任何并发症,就是得益于这种治疗。”
, 百拇医药
    两位专家还表示,胰岛素泵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将胰岛素泵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整合成闭环泵,实时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自动调整胰岛素输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胰腺,彻底解决患者的痛苦。

    重视配合治疗

    戴泵两年后——2001年,血糖控制得非常稳定的张乐庭萌发了继续通过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更好地管理自身疾病的想法,于是46岁的他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每天早上,他6点准时从家出发,10公里的路程历时1个小时,无论“三九”严寒“三伏”酷暑,从未间断。2002~2006年他连续5次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跑步和治疗一样,已经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我每天早、中、晚每餐2两主食,少量副食,除了基础输注量外,分别在三餐前大剂量输注6、5、4个单位的胰岛素,这样每个月监测3~4次血糖,基本都正常,糖化血红蛋白由原来的超过10%下降到现在的7%左右,除了开药,基本都不去医院。”张乐庭笑得更自信了!
, 百拇医药
    母义明强调,除了药物治疗外,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的治疗也非常重要。1型糖尿病皮下注射胰岛素,要和包括吃了多少饭、消耗了多少能量配合起来,和规律的日常生活配合起来。大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在多次注射胰岛素之后,仍然很难把血糖控制得特别稳定,能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夸奖说:张乐庭吃饭很规律,运动也很规律,有了这两个主动配合治疗的“高招”,他的药物治疗才能有效。“世上没有最好的糖尿病大夫,也没有最好的药,就看你是否用了正确的办法来对付疾病。”母义明表示,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进行科学的治疗和疾病管理。

    杨文英也谈到,得病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事,但对待疾病的态度却有办法选择,有很多的控制措施。1型糖尿病患者只要发现及时,采用正确疗法配合科学的疾病管理,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程,防止或大大延缓并发症的产生。, http://www.100md.com(白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