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2003259
“红黑榜”给医患关系再敲警钟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24日 京华时报 2010.11.24
     “红黑榜”给医患关系再敲警钟

    像点评餐馆菜肴一样点评医生,网友一吐为快感觉颇爽,被评医生备受侮辱叫苦不迭。近日,各种版本的医生“红黑榜”在济南、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四处开花,引发热议。适逢其时,网帖又爆出杭州六家大型医院医护人员收受企业回扣事件。一时间,本就分外敏感的医患关系降至了冰点。

    从患者在以实际就医经历对“红黑榜”医生的点评中不难发现,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态度冷漠、语言粗暴、过度检查、大处方、投诉渠道不畅。虽然目前“红榜”医生数量明显多于“黑榜”,但出现“红黑榜”现象本身,就折射了公众对医疗服务不满意、不信任。

    “我们卖的究竟是医术还是笑脸?”众多医生对“红黑榜”非常抵触,认为这种评判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伤害了他们的职业尊严感。遭到患者的不信任、质疑、谩骂,医生只能筑起防范的心理防线,让医患关系更加对立。
, 百拇医药
    诚然,中国的医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工作中忽视与患者沟通,缺少人文关怀精神,不愿意换位思考,也有个别医生确实存在“以权谋利”的问题。但这些绝非医患关系不断恶化的根源所在——一边是社会医疗需求不断增长甚至出现井喷,各大医院里人满为患,医护普遍超时超负荷工作;另一边医生薪酬偏低,劳动技术价值被低估,社会地位与名誉每况愈下。医患矛盾的症结是目前医疗卫生制度的不健全,医生只不过是扮演了“体制”的替罪羊角色。

    这些“症结”未解决,医患关系就很难和谐得起来。

    

    扶持“小医院”帮大医院“减负”

    2011年2月16日,广东省卫生厅公布的一批新晋三级甲等医院名单格外引人瞩目,其中诞生了全国首家民营三甲医院——东莞康华医院。同时,通过评审的4家区、县级医院在广东省也是首次被评为三甲医院。
, 百拇医药
    广东省卫生厅负责人表示:“三甲医院不要都扎堆在广州,应该给偏远地区医院机会,提供平台给这些医院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不要老百姓大老远才能找到三甲医院。”

    就这样,“大城市才有大医院”的传统观念彻底被颠覆了——正所谓英雄无论出处,无论是区级、县级的“小”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只要符合评审标准,都能获批“三甲”。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从此以后,看病无需辛辛苦苦奔波到大城市的大医院,家门口就会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医疗机构。

    老百姓看病难顽疾难治,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是最主要的“病因”。以北京为例,三级医院里有30%-40%的患者来自外地,专科医院的这一比例更高。如今,北京两大儿科医院门诊量已超出预计承载能力的一倍多,全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医务人员长期处于“过劳”状态。

    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大医院,结果这些医院技术越强、投资越多,越吸引人才,患者也越来越多。而这一循环导致这些大医院的医护人员不堪重负。而突破这一怪圈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并且在政策上有所倾斜。看来,效仿广东的举措,鼓励和扶持区县“小医院”做大做强;同时,给与民营医院平等的发展机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刘元星
, 百拇医药
    

    无假日门诊并非看病难的解药

    北京市卫生局的官方网站——北京卫生信息网近日发布了《2011年春节期间部分医院门急诊》信息,部分三级医院也在各自的官方网站陆续发布了春节门诊安排的通知。

    “春节不敢生病,不然没医生看病怎么办?”看了各医院的春节门诊安排,这个顾虑完全可以打消了。如今,不少三级医院做到了“365无假日门诊”,即使大年初一也开放门诊;还有的医院则是初一放假一天,其余时间至少安排半天门诊。

    无假日门诊,让患者心里很踏实,医生却因此增加了工作负荷。截至2011年的第一周,全市共有26家医院全面开展了双休日门诊,其中部分医院还开设了夜诊。对于医生来说,本来就已经很繁忙的工作,如今更是百上加斤,有医生因此戏言:过去上班已经是“白加黑”了,后来变成了“非常6+1”,现在更是“365个日日夜夜”。
, 百拇医药
    为了缓解看病难,各大医院确实做了很多努力。无论是平时的双休日门诊,还是逢年过节的无假日门诊,的确给患者就医提供了更多机会和便利。不过,在医疗资源十分紧缺的现状下,资源如此配置是否合理?首先,三级医院门诊“无假日”,吸引了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与将患者分流到二级医院的初衷背道而驰;其次,大幅增加了门诊时间,医生被牢牢“困”在了医院里,不利于医生利于休息时间去二级医院或民营医疗机构进行“多地点执业”;另外,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以及宝贵的专家资源投入到普通门诊中去,去应付那些工作日无暇就医的常见病患者。而很多突出的矛盾依然无法解决,比如住院难,很多医院常年找不到一个空床位;比如节假日手术难,每逢黄金周,都会出现节前扎堆儿预约剖腹产的高潮。

    病,有轻有重,有急有缓。既然优质的医疗资源有限,那好钢更是要用在刀刃上。尽快推进层级诊疗机制和社区首诊制,通过对口支援、专家多地点执业等方式,努力缩小社区医生和三级医院大夫的诊疗水平差距,让家门口的社区医院、社区医生承担起家庭医生的职责来。 ☆刘元星
, 百拇医药
    

    医药代表洗心革面从职业认证开始

    京城不少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门口,都竖着一块醒目的警示牌:“严禁医药代表入内!”似乎挂上了这块牌子,就能与“药品回扣”、“商业贿赂”等词汇划清界限。然而,众多医疗回扣被曝光事件证明,医药代表是无孔不入的,再有威慑力的牌子,都无法切断医院、医生与医药代表的联系。

    在中国被妖魔化的医药代表,在欧美等国家却是一份高尚又体面的工作,有很高准入门槛,同时要具备很高的职业操守。他们不仅给临床医生传递药品知识,而且还收集临床药品安全信息,反馈给药品研制开发企业,为下一步改进或研发新的药品提供宝贵线索。
, 百拇医药
    目前在中国,很多外国制药企业已经开始对医药代表实行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同时严格规范医药代表的行为,如诺华就有明确要求:医药代表只要被发现给医生钱就开除。而绝大多数国内药企的医药代表还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素质普遍偏低,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与医生接触完全是金钱交易,这种行为甚至是企业所默许的。

    近日有消息称,卫生部已经着手规范医药代表行业,“医药代表认证”未来将成为官方强制性的准入制度,而医药代表这一“职业”也有望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实施医药代表认证制度,对于肃清医药代表行业,提高这一行业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平有很大帮助。但医药代表仅凭一纸职业认证就能“翻身”吗?这种做法只能“治标”却很难“治本”。事实上,“医药不分家”、“医药养医”的体制弊端,才是连接制药企业、医药代表、代理商、医院、医生这一“回扣链条”的关键所在,医药代表只不过是扮演了“替罪羊”的角色。 ☆刘元星
, 百拇医药
    

    奶粉消费最忌“跟风”

    洋奶粉价格猛涨,洋奶粉的空罐回收价也水涨船高。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个空洋奶粉罐能卖10元,而日本某品牌奶粉的空罐子居然卖到了15元钱一个。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奶粉罐乏人问津,只能当做铁皮来卖,一斤5角钱。

    这无疑给热衷于网购洋奶粉的家长们当头一棒。高价回收洋奶粉罐,毫无疑问是用来造假的,而网购则是目前假奶粉销售最主要的渠道。

    从三聚氰胺到皮革奶粉,频频爆出的国产奶粉负面新闻,使得网购洋奶粉的大军不断壮大,“水客”扫货几乎抢空了港澳大小超市的奶粉货架。
, 百拇医药
    配方奶粉是很多小婴儿的口粮,直接关系到宝宝的身体健康。不信任国产奶粉,因而四处寻觅“更安全”的奶粉,拳拳父母心自然无可非议。但奶粉质量安全的担忧与恐慌情绪无限制地蔓延下去,促使了不少家长在奶粉消费上失去了理性的判断。

    很多妈妈对洋奶粉近乎狂热的“痴迷”,不仅要洋品牌,还要原装进口,甚至追捧“从未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洋奶粉,认为只有这样的奶粉才不可能被造假。

    其实,痴迷于“洋食品”的绝对仅仅是婴儿家长,如今进口食品的“粉丝”大有人在。近日,上海的马莎超市就上演了一出闹剧:一位市民买了三大盒红茶,发现即将过期要求退货,没想到该超市客户经理振振有词:进口食品就是过期了也能吃。

    正是因为很多人过于迷信“进口货”,给不法商家设置“洋陷阱”创造了机会。其实,奶粉消费最忌盲目跟风,与其选择网上来路不明的“水货奶粉”,不如到正规超市购买,至少来源可追溯,售后维权有保障。
, 百拇医药
    当然,也不能苛责这种“崇洋媚外”的消费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国内食品企业需要深刻反思。 ☆刘元星

    

    治病也须戒“焦”戒“躁”

    ☆刘元星

    中国已经被戴上了“吊瓶大国”的帽子。国家发改委近日披露的数字显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平均到13亿人口,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挂了8个吊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

    到京城各大医院走一走,更是印证了这一点:眼下正值感冒高峰期,几乎每家医院的输液室都是爆满,有的医院甚至连门诊走廊都坐满了输液患者,输液架不够用,患者家属高举着吊瓶。
, http://www.100md.com
    “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一旦身染疾病就抛到了脑后,“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静脉注射)齐上阵,不择手段只求“速愈”。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包括感冒发烧在内,绝大多数疾病都能无需治疗自行痊愈,但这需要一个养病的过程。现代人脾气越来越急,对疼痛等疾病带来的不适耐受度越来越差,稍有发烧头疼肌肉痛,就大把大把吃止痛片、退烧药、抗生素,一去医院就强烈要求挂吊瓶,恨不得一时三刻药到病除。

    这种药物滥用、输液泛滥的现象,其实也是一种病——“焦虑症”和“浮躁病”。这种病的病因很复杂,可能是缺乏科学用药的知识,可能是对疾病的过度恐惧,也可能是担心请病假影响工作、影响收入。想要治愈这种病也很简单,调整心态即可。把生病当成身体透支需要调整的信号,把休病假当成繁忙工作的加油站,放松心情,好好休息,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如此一来,情绪由焦虑归于冷静,心态由浮躁归于平和,“焦虑症”和“浮躁病”自然也就不治自愈了。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