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1983875
红包综合征攀比 国人为何都想买房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4日 《生命时报》 2011.01.14
     国人为何都想买房(国人心理透视)

    提到房子,无论酸甜苦辣,相信每个人都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古往今来,“居者有其屋”的思想像烙印一样刻在中国人脑中。农村,很多人节衣缩食一辈子就为了盖房子;城市里,住房已经成为第一社会矛盾。日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项调查显示,71%的人把买房视为人生奋斗目标,79%的人认为有房才有真正的幸福婚姻。

    为了房子,有人跑遍大江南北、四处投资,衍生出“炒房”、“踩盘”等新兴名词;有人半个月离婚复婚好几次,只为多买一套房;还有更多的人对飙升的房价望洋兴叹,沦为“房奴”、“蚁族”。房子在我们的心目中,早就超过了在“衣食住行”里应有的位置,排到了第一。

    从心理层面上来说,“买房热”首先源于安全感的需要。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代居多,老百姓缺乏社会保障和安全感,而居所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给人提供安全感。因此,中国人自古就有置产的习惯和偏好。
, 百拇医药
    其次,买房是财富的象征。中国人崇尚“家文化”。借住在别人家,哪怕是亲戚家,也“寄人篱下”,永远是个弱者。因此,不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住宅才是最好的财富持有方式,是身份的象征,它持久耐用,甚至可以作为家族文化和荣耀传承的载体传给下一代。

    到了现代,经济利益赋予了房子新的意义。不少人带着投资、投机心理,认为房屋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增值的,还是抵抗通货膨胀的最好方式,因此,买房是最佳的投资方式之一,成为一种新的理财观念。

    最后,最新调查显示,七成女性表示男性要有房才能结婚。房子还被当成“男人爱女人”的象征。“爱她,就给她房子吧”成为很多现代“无房董永”们的终极目标和心头大石。

    其实,为房奋斗的同时,不忘享受悠闲和青春,不忘关心朋友和家人,无可厚非;但若成天为房愁苦,失去了生活里应有的嬉笑怒骂,就要赶紧调整心态了。想想《天仙配》的故事,“寒窑虽破能抵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董永与七仙女的世界没有几室几厅,却充满着平凡而真切的恩爱,也是那般甜蜜和诗意。▲
, 百拇医药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精神心理科任峰)

    

    “红包综合征”攀比惹的祸(心理透视国人)

    送出关爱讨到吉利 量力而行才会开心

    又是一年春节到,红包、压岁钱又成了不能回避的家庭重要议题。古代,压岁钱是为了压住邪祟,让亲人平安幸福、远离灾难。这一习俗流传到今天,却“让人欢喜让人忧”。

    一方面,互赠红包、压岁钱是件喜事。它既包含了心意和祝福,还能增进亲情。对孩子来说,压岁钱是一年中最大的惊喜;对长辈来说,红包不仅代表了儿女的孝心,也说明他们事业平顺、生活安康。红包,给春节增添了不少“年味”。
, http://www.100md.com
    但另一方面,送红包给不少人带来经济负担,成了一种“甜蜜”的烦恼。一项调查显示,65%的人表示过年发红包的金额超过自己月收入的两倍以上。特别是在外打拼的上班族,人情支出让他们成了“恐归族”、“节奴”,甚至患上“红包综合征”。

    事实上,无论送红包还是收红包,“红包”本身并没有错。带来烦恼的,是好面子和攀比心理。这些想法,使讨吉利的风俗变成了人情债,滋生矛盾。

    其实,“红包”送祝福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财物价值。要想不沾染“铜臭气”,送红包也要讲究原则。首先,给老人的红包不能少。这是为了送出祝愿和关心,金额可多可少,但这份心意不能少。其次,给孩子要适度。压岁钱给多少、给到几岁,最好家里有个默契,正确引导孩子红包的意义。有人改送“压岁书”,让孩子在快乐的同时增长知识,也是好方法。最后,朋友之间量力而行。不要因为给少了没面子、不能输给朋友等思想,“打肿脸充胖子”,既让自己难堪,又让友情变味。

, http://www.100md.com     总之,春节回趟家,最难得的还是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放下攀比和虚荣,无论你“差不差钱”,都能开开心心过大年。▲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

    

    事事防备挡住了好心人(国人心理透视)

    我们从小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歌,读着雷锋、赖宁、焦裕禄的故事长大。帮老人拎袋子、带小朋友过马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能让内心升起由衷的自豪感。然而,当下的社会,好人好事却似乎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80后小李不无忧虑地说:“这会儿啊,不敢做好事了。新闻里常说,那些街上乞讨的残疾人都是被犯罪团伙控制的,你给钱反而是助长犯罪。还有像彭宇那样的人,明明好心帮人,却被反咬一口,打官司都说不清,自己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小李道出了我们的心声:不是不想做好人,而是不敢做。另一方面,现在竞争压力太大,各人顾着自己的步调,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其他,更不用说做好人了。
, 百拇医药
    然而,追求真善美依然是人类的本性。几个月前,温州发生一起抢劫事件,市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用板凳、扫帚等制服挥舞长刀的歹徒,上演了现代“温州群侠传”。还有不少朋友定期做义工,参加爱心捐助等。一位多年资助贫困大学的清洁工表示,当年她丈夫生病接受过好心人的帮助,现在她要传递这份爱。真情耀人间,互助互爱的链条依然传递!好人好事没有消失,只是我们的防备心理越来越重,疑心也越来越重了。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的社会,每个人都将受益。不如学学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肯特·基思博士在《好人必读》里所说的,即使做好事,人们会说你动机不纯、别有用心,还是要做;你今天行的善事,即使明天就会被人忘记,还是要做;当你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时,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但还是要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孔令雪)

    
, http://www.100md.com
    小道消息为何人人爱传(国人心理透视)

    谣言止于智者 最忌落井下石

    春节长假刚过,上班的人“复工”,旅游的人回家。小别重逢,大家免不了凑一块叽叽喳喳,聊聊自己知道的“新闻”:王菲和方舟子打嘴架了、旭日阳刚和汪峰闹翻了、某同事把老丈人灌醉了、某邻居升官了……茶余饭后、聚会休闲,各种话题大行其道。 甚至有人专门组建所谓的“包打听”、“偷听网”,汇总网友有意无意听到的小道消息、“八卦”新闻。

    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越是小道消息,好像越受大家欢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无论制造“八卦”还是传播“八卦”,都能满足人们一定的心理需求。第一,增添亲切感。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贝姆提出,“闲聊”是促进群体团结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拉近人际距离。聊聊“八卦”,互相分享消息,说明大家在同一个“圈子”里,既显示了亲近和友好,还能形成某种“心理契约”,促使大家成为朋友。一项调查表明,普通女性保守秘密的时间不超过47个小时。 第二,释放压力。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每天面对“柴米油盐”,挫折压力不断。而摆摆明星的尴尬,说说别人的糗事,既能“一吐为快”,又给自己一种“别人过得也不完美”的暗示,从而更加知足常乐。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发现,聊八卦能升高体内的黄体素,有助于缓解焦虑。第三,显示能力。就像英国利物浦大学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所说的,“八卦”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增添个人魅力。小道消息多是人们不愿暴露的“隐私”,这些都能打听出来,很能证明自己的人缘和沟通能力。
, http://www.100md.com
    其实,“八卦”归根到底是信息的传播,本身并无好坏。但是,在传播小道消息的过程中,人们难免添油加醋,添加一些情感、情绪色彩,使消息变得真假难辨,甚至污染“环境”。因此,“八卦”也要讲原则。首先,话题别“过火”。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洒盐,也不要轻易下结论,以免中伤他人。其次,学会“倾听”。别人想倒“苦水”时,送上真诚和理解,就能把打听小道消息升华为替他人排忧解压,变“八卦”为“支招”。最后,谣言止于智者。“八卦”同时,以旁观的态度参与,保持客观冷静,就能摘下“有色眼镜”,明辨是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孔令雪)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