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用药指南
编号:11985207
6类药不宜热水送服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451期
     6类药不宜热水送服

    用白开水送服药物是个常识,但有些人喜欢用50~60℃以上的热水服药。殊不知,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下面这6种药物不能用热水送服。

    助消化类 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类。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指出:“胃蛋白酶遇热不稳定,70℃以上即失效”。

    维生素类 部分维生素类的药物不适合用热水送服,如维生素C不稳定,遇热后易被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止咳糖浆类 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蜜炼川贝枇杷膏等,是将止咳消炎成分溶于糖浆或浸膏中配制而成的一类药物。患者服用后,糖浆或浸膏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便于快速控制咳嗽,缓解症状。如果用热水冲服,则降低糖浆黏稠度,影响保护膜的疗效。
, 百拇医药
    活疫苗 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服用时应当用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作用。

    含活性菌类 乳酶生含有乳酸活性杆菌,整肠生含有地衣芽孢杆菌,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含有嗜酸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此外,酵母片、丽珠肠乐等药物均含有用于防病治病的活性菌。遇热后活性菌会被破坏。

    清热类中成药 中医认为,对燥热证,如发热、上火等,应采用清热剂治疗,此时不宜用热水送服。用凉开水送服则可增加清热药物的效力。(钟欣)

    

    汤药冷服or热服有讲究
, 百拇医药
    有些人喜欢在中药煎出来后趁热服下,怕放凉了失去疗效;也有人认为冷服比热服好。其实,中药汤剂是冷服、热服或温服应根据病情、药性以及体质等方面来决定。

    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宜采用温服法,即放到不冷不热时服用,温度大约在30℃~35℃,温服能和胃益脾,减轻胃肠道刺激,而且温服苦味会减弱,不太苦口,有利于吞咽。

    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热服即是将煎得的汤剂趁热服或将药温热后服用,一般属于温中散寒、补益虚弱、理气活血、发汗解表的药剂应热服,如补中益气汤、四物汤等宜热服,而且发汗解表的药物服药后可加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发汗、解表退热。

    清热泻火、解毒通利、祛暑的药剂应冷服,如清营汤、白虎汤、导赤散、清瘟败毒饮、清络饮、龙胆泻肝汤等宜冷服,这样可以增强药物的清热降火、解毒通利的功效。

    但是在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要有特殊的服药方法,如真热假寒证时应寒药热服,真寒假热证则应热药冷服,如不这样服药,往往会发生药汁下咽而呕吐的抗药现象,达不到治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老年人、儿童及孕妇和久病体衰的病人宜温服或热服,不可冷服,否则易损伤脾胃阳气,引起腹痛。(程怀孟)

    

    家庭用药谨防失效

    药品容易受到光线、温度、湿度、微生物的影响与破坏。如药品存放不当,或存放过久,会使药品质量下降或变质无效,如果服用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注射剂 注射剂除个别特殊的品种允许有轻微浑浊外,一般都是澄明的液体。凡有明显浑浊、沉淀或结晶析出,经加热不能溶解者,均不可使用。

    片剂、胶囊剂 如发现药片有受潮粘连、变形、裂片以及糖衣片变色或严重斑点、变花发霉等,不可使用。如酵母片发霉生虫,阿斯匹林片遇潮后有酸味;有些中成药如舒筋活血片吸潮后变棕褐色,药片松散、粘连;胶囊剂容易吸潮发粘,内容物变质,均不可使用。
, 百拇医药
    散剂 如出现结块、发霉、变色、粘连等现象,则不可使用。

    眼药水 打开后要在3~5天左右用完,若出现变色或絮状物,不可再用。

    酊剂、浸膏剂、糖浆剂 如出现有沉淀、发霉、变色等,不可使用。如颠茄合剂贮存过久有沉淀析出,有些止咳糖浆有发酵、发霉状等,均不可使用。

    软膏剂 一般较稳定,但应检查其基质有无酸败、异臭,亦应检查有无油层析出或结晶析出。若有油层或结晶析出,经加工调匀后可使用,如果出现变色、异臭,则不能使用。

    丸剂 如出现变色、发干、霉变生虫、异味等,则不能使用。

    需要提醒的是,对有毒或有刺激性的药品不要尝、嗅,以免发生中毒事故。(桑桕)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