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80695
“健康礼”也要鉴别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老年日报
     春节,探亲访友“送健康”的宣传口号又到处飞,老人常收到各类滋补品、保健品。专家特别提醒: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正规的产品最多也只有两个保健功能,另外,保健品也不是普通食品,并非人人皆宜,相反,不适宜人群误服还可能“送走健康”,特别是有“三高”等基础病者,建议应了解清楚适应症或找医生咨询后再明明白白服用。

    慢性病患者要对症服用

    高血压者:选用气血双补的滋补品或保健品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免影响血压控制效果。

    糖尿病人:挑无糖产品,含糖的口服液以及燕窝等滋补品或保健品都要尽量避免;另外,若能正常饮食,没出现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最好也别盲目补充高蛋白类的营养保健品,以免因蛋白质摄入总量过多引起血糖升高。

    痛风者:不太适宜挑辽参、鲍鱼、海螺等含有嘌呤的海产品以及菇类等山珍;另外,由嘌呤含量较高的大豆类提纯的蛋白质粉也不太适合。

    肝肾功能差:不太适宜补充蛋白质粉,因这类营养剂中蛋白质含量很高,会加重肝肾代谢排泄的负担。

    注意哪些误区

    误区一:保健品=健康

    保健品虽然具有保健功能,但也有严格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的限定。

    误区二:保健品功能越多越好

    市面上存在一些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等笼统的“大帽子”之外,销售人员还会拿着一些“内部参考”的小册子向消费者吹嘘多种作用,比如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改善睡眠等等,甚至还鼓吹有治疗功效。对此,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正规的产品最多也只有两个保健功能,而疗效甚至谈不上,最多也只能带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误区三:迷信各种营养分析

    有些保健品宣传喜欢罗列出一些让外行的消费者看不懂的化学成分。

    氨基酸本来就是蛋白质的最基本组成成分,日常只要膳食平衡,从新鲜价廉的鱼、肉、蛋奶类和蔬菜中,要找出所谓的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都很容易。除了是身体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基本无需要花冤枉钱去吃这类东西。特别是以添加微量元素为主的营养补充剂更应谨慎选购,因为若身体不缺乏,盲目乱补会适得其反。广东药学院营养系主任 王晓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