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1984753
身心俱在庐山中 ——李灿东《身在中医》品评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462期
     李灿东教授的《身在中医》一书出版差不多一年了,在《中国中医药报》上陆陆续续有一些篇章的选载。从他手中接到这本书后,我便一刻不敢停留地拜读起来。

    《身在中医》,是李灿东教授的体验之作、体会之作,是他投身中医、热爱中医的心迹吐露。他在“后记”里说不敢用《心在中医》名之是因为自己“现在还只够这一点水平”的话,显然是作者的谦辞。实际上,他是身、心俱在中医的,读了他的书都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不禁使我联想起苏轼《题西林壁》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句子来,我恍然大悟:深入庐山中,跳出庐山外,不正是本书作者巧妙使用的表现手法吗?作为“身入”,作者从自己青年时期步入杏林起笔,一直写到他成为教授、博导、名家的全过程,有拼搏,有心得,有思考,也有彷徨,是在中医的大海中扬帆驾舟,滚了几滚的。身在其中,体味可谓深,隐含“一把辛酸泪”;作为“心入”,作者对自己几十年来所从事的教学、临床、科研、管理工作都有述及,医的艰、教的难、研的辛、管的苦尽在书中,有喜悦,有收获,有苦恼,也有忧虑,是在中医的波涛中乘风破浪,游了又游的。心在其中,感受可谓真,自问“谁解其中味”?作者说,他是“用非中医的语言去写一本父老乡亲们都能看得明白的有关中医的书”。试想,如果没有这种身入、心入的经历和磨难,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把文章写得如此荡气回肠的。“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后汉书·陈忠传》)作为传播、普及中医药文化和知识的作品,读者需要的正是这种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格调。
, http://www.100md.com
    《身在中医》,既像是笔记、随笔,娓娓道来,由情所发;又像是讲稿、教案,循循善诱,顺势而生。此书平静里有微澜时起,松散中见叶茂根深,让人难以释卷、难以忘怀。“中医是什么”,该书要表现的主题始终是非常鲜明的。围绕这一主题,书中不仅弥漫着“医即仁术”的大德、“医者易也”的大理、“用药如兵”的大法、“水到渠成”的大手笔,而且彰显出中医“曲尽其妙”的长项、“返璞归真”的优势、“柳暗花明”的曲折、“继往开来”的大光明。作者虽然“告诉大家的不是中医的传奇故事,而希望展现给大家的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身边的中医”——这个“把我们的生命和民族传统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中医”,这个具有“超前性和有效性,含有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医学科学”(王国强《身在中医》序)。

    书为心意,言是心声。文里文外表达的都是作者对中医之爱、中医之忧、中医之情的滚烫意境。“只有了解中医,才能爱中医。医生如此,非医生也是如此。”作者大声疾呼:“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医学模式的问题,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尽管我们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模式’,但是越往下走,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现代医学不断完善的模式不过是逐步回归的几千年以前就已然存在的中医整体观念的正道上来。”作者感慨陈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中医诊断水平,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拒绝使用。”“核心的问题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的方法或思维模式取代中医思维,更不能用西医来验证中医,甚至否定中医。”作者坦然直言:“学必本于经,病必本于论,治必本于方,而能变通而无滞,斯能尽夫立医之意矣。”(明·刘纯《医经十学·序》)中医的继承与创新、守业与发展,是倍受关心而又时有争议的话题。

    “文章最忌随人后。”此书风格独立,提出的不少问题越嚼越有味。尽管对某些问题让人有意犹未尽的遗憾,尽管一些插图与内容不相匹配,但些许斑点都无法掩饰它雄健、激情、娟秀、细腻的主体美,值得一读。, 百拇医药(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