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2100
从禽流感谈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防控(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往往具有人兽共患特征。一些动物病原体天生就有感染人的特性,还有…些动物病原体本身不感染人,但随着人类接触的机会增多,这类病原体适应了人体生存,从而衍化成了人类病原体。

    作为兽医,我们注意到这些新传染病都是动物源性传染病。重新认识、研究新发生的和再度出现的危害严重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充分发挥兽医公共卫生的防线作用,对保障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动物源性传染病

    1.老病出现新症状,老病原出现新变异:病原因子在环境压力与机体免疫压力下,不断发生变异,出现新的变异株与血清型,如口蹄疫、禽流感、链球菌等,病原因子毒力变异导致新的流行、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如禽流感对哺乳动物的毒力增强,导致人的感染:新型链球菌致人感染发病甚至死亡。

    2.新出现和重新流行的传染病危害性增大: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链球菌病、炭疽、乙型脑炎、口蹄疫、流感等,近几年来发病率不断回升,不仅威胁着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列人类的健康也造成重大影响。
, http://www.100md.com
    3.细菌性疾病危害加剧:随着集约化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污染日益严重。细菌性疾病明显增多,如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的危害已变得十分严重。滥用抗生素等导致耐药菌株普遍存在,并使一些体内正常菌群成为致病菌群。同时由于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产品药物残留含量增加、产品质量下降、出口受阻,消费者心里恐慌。

    4.疫病发病周期缩短:猪口蹄疫的流行周期过去是5~10年流行1次,发展到3-5年流行1次,又从每年流行1次,现在是每年流行多次,夏季电常发生,发病周期大大缩短,间隔时间愈来愈短。

    5.疾病流行的空间特征变化迅速:集约化养殖加大了疾病传播速度与流行强度。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不少原来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变成世界性流行。

    二、正确认识并思考禽流感

    1。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AvianInflueiiza,AI)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
, 百拇医药
    2.由禽流感引发的动物源性疫病防控的思考。①真正全面贯彻相关法规和制度。动物疫病和人类疫病的防控已经有若干的法规、技术规范和制度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猪链球菌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等,从法律、技术等层面都作了很好的界定。因此,认真解读法律法规,全面引发全员的自觉性执行,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

    ②公众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疫病的知晓层面。一般公众对问题的理解度和技术人员存在较大的差距。新闻媒体必需重视但又不能过分渲染疫病。对于禽流感的预防,重点在散户饲养的家禽,特别是流动性强的水禽。一旦这些散户饲养的家禽出现问题,全国就会新增一个疫点,其方圆3公里以内地区将被隔离封锁,禽鸟全部扑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现在的防疫技术非常成熟,关键在落实措施。

    ③正确评估候鸟对本病的传播。候鸟沿着其迁徙路线将病毒进行广泛传播的可能性,但可以传播的概率难以预测。候鸟传播病毒需要几个条件,包括飞经的候鸟要感染病毒,同时飞行路上没有死亡,然后带毒飞过某地或在某地范围内停留。因为候鸟迁徙的路线并不是十分准确的,有时候会有所偏差。所以要准确预测有一定难度。对候鸟的监控主要依靠政府来组织实施。
, http://www.100md.com
    3.不必对诸如禽流感样的疫病恐慌。人们对禽流感的研究历史悠久,目前已经有了控制禽流感的有效方法,在技术上全面深入进行防范,但在民众心理层面不必造成恐慌。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不过,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暴发,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有关。

    4.建立动物医学与人医学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我国现行公共卫生体系存在重视人医学,轻视动物医学,人医学与动物医学各自为政,人兽互传病的研究互不通气,或重复研究,或都不研究。动物食品的生产监管机构众多,条块分明,缺乏协调,建议尽快建立动物医学、人医学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动物烈性传染病、动物疫源性疾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将会长期存在,必须建立动物疫病和公共卫生的长效机制。
, 百拇医药
    5.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减少人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病原微生物可能大量增殖,并发生变异,对人类造成危害。因此,对原始生态环境应加以保护,不要继续开发。为了减少病原从野生动物宿主转移到人类宿主,减少动物疫源疾病的发生,应尽量减少人与野生物接触机会,善待动物,严禁捕杀、出售、收购、运输、进出口野生动物,对驯养野生动物的养殖场实行全控制。

    6.进行流行病学论证,加强动物疾病监测。在制定经济发展、工程项目时,要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学论证,应考虑对病原体和宿主的影响,要听取流行病学家的意见,进行流行病学论证。建立健全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和宠物疾病监测制度,又特别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如鸽子、麻雀、喜鹊等城市鸟和鼠、宠物等携带致病因子的数据系统,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数据库中的疾病谱和防治措施,对疾病和所带的病原体早发现、早处理。积极参与全球化动物疾病防疫体系,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密切关注国际疫情动态。

    三、防控动物源性疫病需要解决的问题

    1.需要解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要应对重大动物传染病的威胁,要加强科技研究,不断克服科技难题。著名传染病专家陈焕春院士认为,要有效的防控重大动物传染病,减少重大动物传染病的危害,在科学与技术上,目前需要解决以下10个问题:动物重大传染病的病原生态学与流行病学、动物重大传染病的病原分子进化与遗传演变规律、动物重大传染病的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动物重大传染病病原体的跨种间感染、动物重大传染病分子免疫机理、动物重大传染, 百拇医药(张国红 陈以福 王泽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