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杂谈
编号:11984719
需求增长呼唤农村中医服务提升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463期
    需求增长呼唤农村中医服务提升

    中医药历来在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各地都把强化中医药基层服务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甚至提出“村村都要有中医、能够开中药”。然而记者发现,目前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农民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2月4日,大年初二,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马家庄子村的马香花感冒了,其父马福林去村卫生室买回来好几种感冒药,中成药、西药都有,既有片剂,也有胶囊、冲剂。记者恰在其家,根据证候判断马香花属风寒表证,要是开剂中药喝下去,效果应该很快。而马福林买回的成药既有治疗风寒感冒的,也有治疗风热感冒的,因为老百姓认为“都是感冒药,都吃了,肯定有管用的。”

    记者来到该村卫生室。卫生室近200平方米,最大的屋子是输液观察室,其次是药房,诊桌就在大厅。过年没什么病人,村医周广宏正闲着。记者提出想看中医,给开剂汤药。
, 百拇医药
    “你要开中药?”周广宏面露惊讶,“现在农村没人喝汤药,一般都吃成药。”记者走进药房,发现中药饮片柜上落着尘土,大约有四五十个药斗,里面的饮片也不是很全,而且药材看上去十分陈旧。记者在随后走访的几个村子发现,各卫生室的情况大同小异。都是中药,为何成药受欢迎,汤剂受冷落呢?

    村医:中药饮片没人吃

    一个月才开五六剂

    “从国家到省里、市里,都很重视中医药,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少,但最主要的是得让老百姓接受中药。”周广宏告诉记者,村卫生室按照要求,设置了中药柜,但没人愿意喝汤药。

    周广宏是祖传中医,在村里行医40余年,“前些年还有人吃中药,这十几年吃中药的人越来越少了。目前,一个月也就开出个五六剂药。”

    周广宏认为农民不愿意吃中药有四个原因:一是中药煎煮麻烦,农民没时间熬药;二是中药见效慢,村民怕影响农作,更愿选择见效快的西药;三是年轻人对中药了解少,缺乏认识,有的甚至不相信中医;四是目前该村卫生室还未进入新农合,因此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高10%的优惠政策没能实施,导致村民对看中医没积极性。
, 百拇医药
    该村还有2家个体诊所,每家面积都不大,四五十平方米,没有中药柜,不能开饮片。“中药饮片没人吃,存储麻烦,利润不高。进了货,只能看着发霉。”诊所医生直言。

    记者徒步20多分钟,来到旁边的店子村。该村卫生室较马家庄子的大一些,但中药柜同样备受冷落,放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尽管药柜看上去很新,但里面的药材已经放置了半年之久。村医告诉记者,他们也去镇上还有县中医院培训过,但平时在村里很少开汤药,倒不是不愿意用,是老百姓不感兴趣。

    “其实,大多数人更把村卫生室当成药店,来了直接就说买某某药。不需要医生诊断。”旁边一位年轻医生直言。

    记者在距离这两个村子20多里地的李家庄村卫生室,了解到的情况基本相同。

    村民:汤药、成药,

    治好病才是好药
, 百拇医药
    医生水平不高、中药见效慢

    马家庄子有1000多口人,村民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上村卫生室看病。为何大家不愿意服用中药汤剂呢?

    在记者跟村民们的交谈中,大部分人比较认可周广宏所说的四个原因,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村医中医药水平普遍不高,辨证不够准确,中药效果不佳。这直接导致了村民们对中医药失去了信任,久而久之,宁可吃西药,也不愿费时费力喝汤药。

    马福林告诉记者,村里祖辈们对中医药还是很信任的,以前生病也经常找中医把脉,熬汤药喝。但随着现代医学的普及,打针输液能迅速见效,很快就成为农民们的首选治疗方法,而村医也更愿意使用西医方法。

    “农村好的中医大夫越来越少了,农民看病找中医,开个方子吃一星期、半个月,病却不见好。本身熬药就很麻烦,还白花钱!大家谁还愿意吃中药!”马福林说,“虽然挂吊瓶、吃西药贵一些,但能治好病、而且好的快,中药再便宜,没疗效,总归不行的。”
, 百拇医药
    自己创办企业的村民马存华深有同感,“就看个普通感冒,要碰上好中医大夫了,喝一二剂汤药就能好,但常常遇不到‘明医’,病程得一个星期,甚至不得已再输液才见好。这多耽误事儿啊!”为了不影响生意,他现在基本不看中医。

    镇卫生院情况又如何呢?马存华告诉记者,红河镇卫生院现在改为昌乐县人民医院二分院了,没有中医科。要想看中医,就得去距离村子80多里地的昌乐县中医院或者到更远的潍坊市中医院。

    有村民告诉记者,隔壁镇有个村子的老中医开的汤药疗效很好,附近好几个乡镇的人都去找他开方抓药。

    专家:基层中医药

    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疗效确切保障中医药普及

    记者了解到,潍坊市对中医药事业十分重视,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不久,2009年9月,潍坊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 百拇医药
    该《意见》尤其对农村中医药发展提出具体措施,要求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并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器具,为群众提供基本的中医药服务。鼓励支持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按有关规定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与诸多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相比,如何落实更是管理层与中医药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另外,政策有力、资金到位是发展农村中医药工作的保障,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提高村医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姚乃礼近年对农村中医药发展现状多次调研。他认为,目前乡村医生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农民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农村的中医药普及和应用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缺少国家财政支持,中医药人才在农村呆不住,而基层医生缺乏培训,服务能力较弱。

    为此,姚乃礼建议,可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为农村定向培养一批留得住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另外,还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有乡村医生的中医药服务水平,尤其是中医辨证施治能力。 (高新军)
, 百拇医药
    

    农村中医执业环境喜忧参半

    针对农村中医药执业环境有喜有忧的现实,浙江省的一项课题研究提出:切实制定农村区域中医药发展规划,建立新的经济补偿机制,尝试“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设立区域“中医药专员”。

    被列为2010年浙江省中医药软科学研究项目的《改变农村中医药人员执业环境对策研究》,最近通过专家验收。

    这一国内率先开展的农村中医药人员执业环境研究,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浙江省桐庐县为样本,运用全面调查、分层和随机抽样调查等方法,对农村中医药人员的执业环境进行调研分析后,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专家组验收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实际意义,可供县级区域性参考采用。
, 百拇医药
    执业环境之喜:

    政策支持、人员素质提升

    据该研究课题组组长、浙江省桐庐县中医院院长姚梦华介绍,桐庐县的现状调查显示,农村中医药人员执业环境的一些良性因素应予肯定:2009年与2006年相比,该县中医药人员的学历在提升,大学本科学历从29.5%上升到44.8%,中专及以下学历从41.9%降至29.6%。农民对区域中医药服务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为41.2%、55.3%;对中医药治病非常信任和一般信任分别为45.8%、51.1%;不信任仅为3.1%。

    超过半数的农村中医药人员专业思想比较稳定。区域政府能对中医药发展给予一定支持,包括增加中医投入和提高新农合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普遍紧张的医患关系在中医药服务中相对缓和,中医医疗纠纷明显低于西医。中医药执业环境的这些良性因素,有利于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研究认为,所以会形成上述良性的中医药执业环境因素,主要是近几年来国家层面采取的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大举措和不断完善的相关政策,起到了覆盖和推动影响。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以及区域创新政策,起到了实际的影响作用。此外,与这些年来加强中医药宣教,不断激发区域人群对中医药服务的潜在需求,以及中医人自身的执业信念比较坚定有关。
, 百拇医药
    执业环境之忧:

    投入不足,缺乏人才与特色技术

    本次调查也发现,桐庐县农村中医药人员的执业环境还不够理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反映在:财政对中医药事业投入还缺乏常规机制,难以得到制度性保证;地方政府出台的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力度仍然不足,所起的作用有限。

    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的问题明显:调查显示,桐庐县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比例偏低,近5年来几乎没有增加,2009年该县中医药人员数仅占全县卫技人员总数的9.36%。同时,调查表明中医药人才培养存在障碍,表现在:

    有50.8%的农村中医药人员认为工作、待遇等条件相对较差,农村难以引进中医人才。农村名老中医资源稀缺,农村中青年中医药人员缺乏名老中医带教。由于政策不够配套,48.2%的卫生管理干部认为中医药高校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农民群众对年轻中医师的信任度、选择度较低,这不利于年轻中医师的成长。
, 百拇医药
    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力度还不够大,导致村民对中医非药物疗法的选择率较低。调查统计结果说明,村民喜欢针灸、推拿疗法的仅占41.9%,喜欢拔火罐、刮痧的分别为29.2%、14.6%,尚有18.6%的村民对所有中医非药物疗法都不喜欢,原因主要是对中医非药物疗法适宜技术的宣传不够。

    调查还提示,中医药服务收费较低,而且多数人片面地认为中医药服务的“廉”就是低价,这对农村中医药执业环境也带来负面影响。

    完善补偿机制,“三位一体”育人才

    改善中医药人员的执业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课题通过剖析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编制农村区域中医药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的区域规划内容应体现中医药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凸显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具有因地制宜发展区域中医药事业的特点,落实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和问责措施。
, http://www.100md.com
    增设与改善中医药执业环境有关的“项目补助”。在确保财政对中医药事业建设投入,保证有经常性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运行经费基础上,建议对补助政策作适当调整:对农村卫生机构按中医药服务人次和服务内容的量,由财政进行“项目补助”,促进完善中医药服务的经济补偿机制。对农村新招收的本科以上中医药专业毕业生,给予人才成长专项补助,3~5年内享受与公共卫生人员同等的专项补助待遇。此外,要进一步提高医保和新农合的中医药诊疗费报销比例,以利扩大中医药服务成果。

    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思路。首先,强化年轻中医药人员的实践锻炼,卫生院招收的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先在当地县中医院集中轮转,下卫生院后定期上挂带教。并要充分发挥师承教育作用,要求区域内各级名老中医,都要定期带教包括卫生院人员在内的中医药人员。对此,财政给予相应的特殊补助。

    本课题调查表明,81.2%的中青年中医药人员愿意选择学历教育、进修和师承这“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由于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点,学历教育能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进修能提高专业领域内技术水平,师承可以学到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独突技术。因此,以“三位一体”模式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有利于培养对象的全面发展,可以大大缩短中医人才成长周期。研究建议,有关部门制订“三位一体”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应选择试点,逐步推广。

    该项研究还提出设立区域“中医药专员”职位。要在加强中医药相关政策方针宣传的基础上,设立县(市)“中医药专员”职位的职能是督促、指导、协调、考核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同时使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工作、学习和需求等有人专管。 (章关春 通迅员 陈玉平)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