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证治
编号:12457834
应对脾虚证 中药有良方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8日 医药经济报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复杂,临床症状主要有呕吐、腹泻、水肿、出血等。脾虚症采取中医辨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脾虚呕吐 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发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附:香砂六君子汤功用主治为益气健脾,行气化痰,脾胃虚弱,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等。常用于治疗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等症。方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对脾虚寒者可加生姜。

    脾虚腹泻 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腹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易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

    附:参苓白术散为虚证类非处方药品。药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脾虚水肿 证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满,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减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易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

    附:实脾饮方药组成:白术、厚补、木瓜、木香、草果、大腹子(即槟榔)、茯苓、干姜、制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主治,温阳健脾,行气利水;常用于治疗脾阳不足,水湿内停,而见尿少浮肿、腹泻便溏、胸腹胀满,或身重肢冷。本方与五苓散合用也可治疗慢性肾炎性水肿、心脏病性水肿或肝硬化腹水之轻症而属于脾阳虚者。

    脾虚出血 证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色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

    附:归脾汤方药组成为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炒)、远志、酸枣仁(炒)、人参。功能主治:养血安神,补心益脾,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卒中、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百拇医药(文 博恩(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