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80671
“谈核色变”没必要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8日 老年日报
     “核”在医院应用广泛

    新闻背景:2011年3月11日14点46分,日本宫城县东北部发生里氏9级地震,至今已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而雪上加霜的是,从12日起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接连发生爆炸,核泄漏情况加剧,引起其邻近国家一些民众的猜测和恐慌。而历史上的广岛、长崎原子弹的危害,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的灾难,更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核”恐惧。

    上述事件自然使人们联想到这些“核”会对人类怎么样,是不是如灾难大片中那些恐怖的场面呢?如果不用“核”,消灭“核”,难道世界就“清净”了?“实际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据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放射医学博士、派特-CT室主任李勇介绍,从普通意义来讲,“谈核色变”中的“核”代表两种最常见的内容,一是放射性核元素,二是核技术的应用。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方面,主要指核元素所释放出放射性的影响。人类恐惧的更多的是人类本身对于核技术方面的错误应用,如原子弹和氢弹;或防范的失误,或天灾所致的超出人类应变能力的所引发的危害,如核电站的核泄露等。

    李勇博士说,由于放射性和核元素从被发现起,最早就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所以医学与“核”就有百年的不解之缘。如医院的X线机、CT和SPECT等一系列的检查设备和放疗设备,均为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极大的用途,许多设备更是目前医疗检查和治疗肿瘤方面不可缺少的设备。

    在治疗方面,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发挥作用也毫不逊色,如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放疗就是其最典型的体现。放疗,顾名思义就是采用放射性治疗,采用的手段是利用放射性,如Χ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对疾病,特别是在肿瘤治疗方面,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它会是过去、现在和将来,肿瘤治疗方面最为出色、最为有效的手段。

    李勇博士介绍,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此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其中,核辐射导致的全身外照射损伤主要出现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疲劳、发热和腹泻。正常的医疗检查不会发生上述症状。

    碘-131是日本本次核泄漏事件中,在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之一。它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被人体吸入后可能引发甲状腺疾病。补充“碘”对防范核辐射有用,但含碘的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除了含碘的药物外,海产品一般都富含碘,其中以海带和紫菜含碘最为丰富,多吃此类食品也有助于抵抗核辐射。

    最后,李勇博士强调说,核元素及放射性广泛存在于太空、地球内,所以放射性和核元素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每一个角落,与我们人类时时刻刻为邻,只不过大多数这些放射性和核元素所产生的剂量对于人体没有任何危害罢了。所对核的极端恐慌是没有任何理论和实际的根据,只是心理的作用罢了。

    衣晓峰 冯宇曦 本报记者 胥伟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