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访谈
编号:12067541
治疼痛就是捍卫人权(天下名医③)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生命时报》 2011.04.05
     本报独家专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樊碧发教授

    名家介绍

    樊碧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专业特长:微创神经介入镇痛。

    出诊时间:周二、五上午

    周一下午(特需)

    医院里会有专门的一个科室治疗“疼痛”,这在二三十年前,大多数人都是想不到的。即使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樊碧发教授看来,也是一样。可如今,他已经在为解除国人“痛”苦的路上,走了20多年。

    他在麻醉科里发现了新天地

    “我是1979年上的大学,当时缺医少药,医生的需求量很大。我和很多人一样,梦想救死扶伤、当个好大夫。”樊碧发说。
, http://www.100md.com
    “后来上研究生学了麻醉科,接触的病人多了,才发现病人疼起来,真的能要人命。”他亲眼看到,很多做完手术、或者得了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患者,虽然病治好了,却留下疼痛的后遗症,越疼越厉害,一疼就是几十年,时间最长的达到40年。

    从此,他下决心钻研“疼痛”,致力做一名专业的医生,一门心思帮这些患者摆脱痛苦。听着樊碧发侃侃而谈,可以想象,当年在医科院校里,一定有一位架着眼镜、带着书生气的清瘦小伙子,“啃”着大部头的专业书籍,自己沉浸其中,晦涩的专业词汇变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他的眼里谱出一曲曲生命的乐章。

    把哪儿都“不愿收”的病人管起来

    过去,在物质不发达的年代,人们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只有感染发高烧、外伤等关系生命安危的大病,老百姓才会重视,对疼痛这样的“小毛病”,往往都是忍一忍、吃个止痛片就熬过去了。

    但是,“疼痛不仅仅是症状,有时候它实际上是一种疾病,需要积极治疗,而不是控制症状,不疼了就完事了,”樊碧发告诉记者,“国际学术界已经公认,急性疼痛是症状,3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是疾病。”
, 百拇医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疼痛治疗并不规范、效果很不理想。很多患者跑遍各个科室、各地医院,还是“痛”苦不堪。不仅老百姓,甚至医生都存在各种误解,觉得“哪个病不疼啊,为什么还要专门治疼痛”,“疼痛门诊只能治疼,治不了病,没太大用处”等。

    为了消除误解,更好地救治患者,成立一个专业医疗科室,把这些哪科都“治不好、不愿收”的顽固性慢性疼痛病人管起来,是樊碧发的心愿,也是他作为专业疼痛科医师,毕生的追求和义务。

    樊碧发带领他的团队,与其他专家一起各方奔走,在国内首先成立疼痛专科门诊、疼痛科病房。他几次赴日本进修,带回最先进的诊疗技术,开创“以介入技术为核心”的特色诊疗,如脊髓电刺激、中枢靶控镇痛等,力求最大限度地为患者解除痛苦之源。

    疼痛学科是朝阳产业

    我国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概有70%—80%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积极、及早地治疗疼痛,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对引起疼痛的原发疾病,加强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曾经有一位患肺癌的老先生,虽然手术成功,但还是疼痛难忍,茶饭不思,甚至动了轻生的念头,瘦得不到80斤。樊碧发和同事们全力以赴,精心治疗、照顾着老人,很快,老人不疼了,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疼痛不愿再默默忍受,迫切希望能够解决。“现在无论在专业领域,还是普通大众,认识已经有了很大转变,”樊碧发的言语中透出难以掩饰的欣慰,“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疼痛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肯定了它和生命状况直接相关;国内外设立了疼痛日、疼痛周;韩启德副委员长还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把治疗疼痛提高到捍卫人权的层面。”

    “在我看来,疼痛学科是一门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樊碧发骄傲地诉说着,目光满是坚定。无论前方多么艰辛,相信他们这个团队,会昂首向前,迎着朝阳前行。▲,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陈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