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药前沿 > 科技巡行
编号:12088059
催眠造就“虚拟患者”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1日
催眠造就“虚拟患者”

     ■ 陶颖

    或许是受一些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夸张描写的影响,在许多人看来,催眠疗法充满迷信色彩,显得不可信、不科学,不少人更是对催眠疗法嗤之以鼻。事实上,催眠并不神秘,它不是巫术的代名词,也不是骗人的江湖把戏。随着催眠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上的不断发展,它在探索心灵深层意识、治疗身心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与接受。

    奇特的催眠实验

    目前,科学家正尝试通过一系列催眠实验,探究某些奇特的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这些疾病的症状古怪,旁人觉得匪夷所思,而患者则备受折磨。例如,有的患者看不见东西,检查其眼睛和大脑又没有发现器质性损害;有的患者没有受伤,部分肢体却无法动弹,而在他们熟睡时患病的肢体却能正常运动;有的患者感觉手脚的动作根本不受自己的控制;有的患者认定自己的某位亲人是别人冒名顶替的……

    这些神经性疾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找不出明确的器质性损伤,而且通常伴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抑郁症等,因此很难找到理想的研究对象。研究人员设想,利用催眠诱导的方法在健康人身上“重现”这些疾病。这种经催眠产生的“虚拟患者”将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保证,经催眠产生的症状只是暂时的,并不会给人的身体造成实质性伤害。
, 百拇医药
    催眠伊始,催眠师通常会运用各种手段让被催眠者的身心逐渐步入平静放松的状态,比如,让被催眠者想象自己正处在一个愉快且熟悉的环境中。由于每个人对催眠的易感性有差异,所以在催眠中的表现和感受也不尽相同。比如,当催眠师暗示你的腿不能动了,有的人只是觉得腿部有针刺感、移动起来有些困难而已,有的人则会立刻感到腿完全抬不起来了。前者的可催眠性为中等;而后者则属于极易被催眠的一群人,他们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0%。

    实验证明,健康人经催眠后其脑部的确会像一些真正的神经性疾病患者那样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比如,在一项与视空间忽略症有关的催眠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催眠暗示实验对象其左边视野不复存在了,然后要求他们对一幅图片进行复制。大多数接受催眠的人在经过这番诱导后,只能画出处于图片右边的物品,对图片左边的物品却视而不见。这与大多数视空间忽略症患者的表现如出一辙。其中一名实验对象的表现引起了研究人员的特别注意。他画出了图片中所有的物品,但每样东西只画了右半边。这一结果虽然有些出乎研究人员的预期,但在真正的视空间忽略症患者身上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况。
, 百拇医药
    在另一项催眠实验中,研究人员挑选了12名容易被催眠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对象,并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实验对象经催眠暗示后,其左腿“瘫痪”了,而另一组被告知他们只需假装自己的左腿瘫痪了,如果伪装成功的话将获得奖励。结果显示,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单凭肉眼观察很难区分出哪些人真的觉得自己瘫痪了,哪些人只是装出来的。但是,对两组实验对象的脑部扫描却清晰地显示出不同——— 经催眠后左腿“瘫痪”的实验对象,其大脑中与抑制情绪相关的脑区呈高度活跃状态。这与癔症性瘫痪患者的脑部扫描结果不谋而合。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注意到,经催眠产生的虚拟患者与真正的患者,其脑部活动还是存在某些差异的。这意味着催眠或许可以成为一种研究神经性疾病的有效工具,但可能并不具有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尽管如此,相关催眠实验还是令研究人员获益良多。比如,实验显示,无论是真正的癔症性瘫痪患者还是经催眠产生的虚拟患者,其大脑中抑制行动的区域都呈现不活跃的状态。这表明他们并没有有意地抑制自己的行动,而是真的动不了。
, 百拇医药
    目前,针对这些神经性疾病,主要是通过催眠疗法、谈话疗法、物理疗法等缓解症状,但这些治疗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大脑的构造和功能,未来的治疗才能更上一层楼。

    你容易被催眠吗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看看你的可催眠性究竟有多强吧。将你的两臂向前平伸,手掌相对,然后闭上眼睛想象有一股磁力正将你的双手拉拢。请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努力集中注意力认真体会这种感觉。现在,睁开双眼看看自己的双臂是否已经靠在一起了呢?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双臂靠在一起,那说明你比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可能比较容易被催眠。

    根据人们在催眠状态下对一系列心理暗示实验的反应,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人的可催眠性分成若干等级。他们发现,一个人在催眠中的表现与其在正常情况下对心理暗示的接受程度关系密切。通常,容易沉湎于小说或电影情节中深信某些虚构人物真实存在的人,进行耐力运动时容易陷入神志恍惚状态的人,或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往往都是催眠的易感人群。此外,一个人对于催眠的易感程度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比如,50名实验对象在时隔25年后再次接受了斯坦福大学的可催眠性等级测定,结果,他们的得分情况与25年前基本保持一致。
, 百拇医药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催眠易感人群与普通人在大脑构造上也有所不同。那些极易被催眠的人,其大脑中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的脑区比普通人大30%。此外,一些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可催眠性还具有遗传性,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对那些可能与催眠有关的基因进行追踪。

    催眠的“魔力”

    有人怀疑,在催眠实验中志愿者“任人摆布”的表现只不过是伪装出来的。为了消除人们的质疑,加拿大科学家进行了一个实验。一般来说,如果你用一种颜色的笔写下另一种颜色的名称,比如用蓝笔在纸上写下“红”字,然后问别人这个字是什么颜色的,他们多半会稍微迟疑一下才能回答。但是,如果对志愿者进行催眠,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识字,志愿者就能毫不犹豫地回答出来。

    催眠在医疗领域内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催眠的作用有些类似于安慰剂。安慰剂通常并不含药物成分,但有时确实有助于治疗疾病,能为患者减轻痛苦。有研究发现,一些严重烧伤的患者因疼痛而陷入癫狂状态,即使注射吗啡也无济于事,而催眠却能使其恢复平静。

    自1996年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将催眠认定为一种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一些心理学家以亲身经历证实,自我催眠对于镇痛很有效果。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催眠在缓解疼痛上的效果甚至超过安慰剂。

    人在被催眠的状态下,脑部活动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呢?科学界对此尚无定论。尽管研究显示,接受催眠的人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思维更少出现游离,但是,很难说这究竟是催眠本身的威力还是助人进入催眠状态的各种放松手段使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