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4593
家庭仪式治疗创伤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家人》
     我们所需要的家庭仪式,并非单纯地走形式,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归属。

    家庭,永远是我们汲取温暖和能量的地方,然而家庭也会伤人,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比较外界伤害,更令我们痛苦不堪。而家庭仪式,则是当我们在非常时期,感觉到来自家庭的伤害、挫败、痛苦时的一种治愈手段。完成那些未完成的情结及内心冲突,给自己一个“从此放下,继续向前”的满意交代。

    心里那件事我没做完

    毫不夸张地说,家庭生活中,人人都需要仪式。仪式是一个针对某一心理现象、生活事件,具有固定内容、步骤的一个程序化的过程。

    而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少都会对一些不能完成的事耿耿于怀,特别是那些没能及时处理、未有交代的家庭创伤体验,总令我们充满了挣扎和遗憾,形成巨大的丧失感,并也总想制造机会来将它完成。

, http://www.100md.com     厦门的卢佳琪接受采访时就谈到:“我今年25岁,事情发生在20年前。记忆太深刻了,在火车站,父亲抱着还是婴儿的弟弟,母亲则牵着我站在一旁。很突然的状况,一个女人朝我母亲走过来,迅速拧开手上玻璃杯的盖子,将里面的液体泼到母亲脸上。”

    “没错,是硫酸,当时还有一滴滴在我下巴上,哭声叫声顿时响成一片,很快有人叫我妈找水洗脸。在我那时为数不多的记忆中,清晰地浮现父母激烈地争吵、两家亲戚上门来协商离婚的场景。父母没有离婚,那个女人也已经嫁人。只是当我得知后,心里就生出一道翻越不了的坎,我很想去看那个女人,想知道她的生活,是不是也被其他人抢老公。但没人给我透露更多消息,母亲也劝我过去了的,就不要再记着。但我始终放不下,总觉得有件事没做完,不论我正在做什么,一想起这事就焦躁难安。特别是晚上,一想起就会失眠。”

    卢佳琪说她并不想打搅别人的生活,只是看一眼就好。她不否认也有些因果报应的心态,毕竟那一幕被伤害的场景太过激烈——当年的父亲是家庭的背叛者,却导致母亲的脸被烧得不成形……
, 百拇医药
    想去看泼硫酸的女人,却未能如愿,导致卢佳琪一直被“未完成情结”困扰,产生焦虑,并影响到生活。这些,都迫使她强烈感觉需要借助“看一眼”这种仪式感来修通情感,并让内心放下此事,通往平静。

    来自家庭的创伤

    兴许是我们自幼在家庭中获得的爱与亲密太多,因而遭受家庭创伤后,才更难以承受。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人际伤害体验中,关系越亲密,则感受越强烈。

    遗憾的是,家庭的确会伤人。因为爱而连接的家人之间,其交集与互动必然更为频繁紧密,也就更容易使人从中体验到情感、精神乃至肢体、经济上不同程度的伤害。

    不论是专业机构的一些调查数据,还是询问身边的人,我们都会从中发现,几乎没有人没体验过家庭伤害。比如家庭内部最常见的儿时被父母打骂,婚后丈夫不忠、妻子性要挟,子女心理未断乳继续啃老,甚至只是某时某地有口无心的语
, http://www.100md.com
    言暴力等,它们背后则都包含着“强权”、“控制”、“背叛”、“欺骗”、“冷漠”、“遗弃”等令家庭关系严重倾斜的关键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部伤害给人带来的深远影响。目前定居上海的周鸣要为在农村老家的父母盖栋楼,在钱已不是问题的情况下,却因为妻子不能理解这种形式主义,而差点离婚。两人求助心理师后,妻子才了解周鸣的成长经历——唯诺的父亲总是村里遭人奚落的对象,成年后,希望通过给父母盖楼来为低自尊心理画上句号。

    一些人在经受家庭创伤后,会不断记忆,真实无限放大到使自己坐立不安;而有些则会用选择性记忆里的填埋处理方式,把不快的部分埋进记忆黑洞,但却会在某时某地,因某件事一触即发,甚至情绪崩溃到难以自控。

    这就类似伴随现代社会现象并发的应激障碍。创伤事件无疑使人耿耿于怀,导致内心被紧张焦虑所困,严重则会引发身体不适。诸如出现失眠、持续疲劳、食欲不振、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无名低热、胃溃疡和心肌梗塞,并导致内分泌、免疫功能和行为方面的负面变化。
, 百拇医药
    当负面症状无法有效疏通,一旦在家庭中成为主导,就会使整个家庭集体受伤。

    用仪式为家庭疗伤

    我们所需要的家庭仪式,并非单纯地走形式,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归属。这就好比一种强大的良性心理暗示。跟建立一种关系需要仪式一样,结束一种关系也需要仪式,不论是想从心理上有一个开始还是结束,都可以随时创造仪式的时机,为自己及家庭疗伤。

    在关于家庭仪式自助的讨论中,沈阳的林蔚分享到:“半年前,我老公出轨被证实。想起我们恋爱4年,结婚3年,从恋爱次年起共同经商,最艰难时甚至同吃一碗泡面,当这份我一直珍视的感情被伤害后,我心上就有一道伤。后来,老公选择回来,他说他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希望得到我的原谅和牵引。我重新接纳他之后,在一个周末,我们一起把家里的床单枕套被褥通通更新。这就好比一个意味着新的开始的仪式,它可以抚平我心上那道伤,也能坚定我和他继续往下走的信念。”
, 百拇医药
    林蔚的仪式指向一个开始,而苏州的肖红的仪式却指向一个结束:“我爷爷去世三年,墓地是早就选好了,骨灰盒却一直被奶奶放在家里。爷爷的走,让奶奶的感情被生生割裂。而骨灰盒在家里,奶奶就可以假装爷爷还在,爷爷的任何遗物她都保留着,吃饭时也刻意摆上两副碗筷。她几乎不和外界接触,又抱怨晚辈不去看她,其实并非我们不去,而是屋子里那团巨大的阴霾,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求助心理师后,我才发现奶奶的丧亲焦虑来自缺乏和爷爷的正式告别。在爷爷的第三个忌日,我们终于说服奶奶让爷爷下葬。一路上,奶奶抱着他的骨灰盒,所有人都不停地对爷爷说着告别的话,并向他保证会好好照顾奶奶,还陪奶奶放肆地哭了一场。此后,奶奶开始在每个子女家里‘连轴住’,理由是爷爷走了,她怕孤单。不论如何,我感激那场仪式,起码让奶奶接受了逝者已矣的事实。”

    放下,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对于在家庭中的个人遭遇乃至社会习得的哀伤、挫败、创伤,我们目前唯一清楚的是:自然科学在试图解释和处理它,而人文科学却一直在欣赏它。
, http://www.100md.com
    在对哀伤的心理治疗中,用仪式化的方式,接受生命和生活中的不完美,是一种有效的智慧和能力。除了借助心理师之手,很多时候也可以通过自省、内修发现问题根源来获得。

    负性生活事件无处不在,没有人可以说自己从来不会遭受创伤,自与母体分离,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创伤的连续体,生命起于创伤,然后终于创伤,在这两个最大的创伤之间又有着无数个小的创伤。

    家庭仪式作用于遭受创伤的特殊时刻,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看清一段关系的内涵,寻求自助自愈的力量,最后达到情感、情绪、行为及内心冲突等层面的修通。

    然而在一个家庭中,仅仅只着眼仪式对哀伤的作用未免沉重。家庭中也在不断发生很多好事,通过仪式,也能将好的状态传承和延续——孩子成人、结婚纪念、职位升迁,甚至只是每天早晨离家时,与爱人的拥抱(心理学实验表明,夫妻之间性以外的拥抱可以缓解很多焦虑);一天工作结束时,在街角花店为自己买束花;睡前给宝宝讲个故事,教会宝宝和你互道晚安增强亲子关系;将重要家人的照片摆在办公室,随时给自己内心鼓舞;把和恋人之间的蜜语设置为电脑开机问候语,让自己更珍视甜蜜感等……当我们的心灵获得仪式感滋养,自然会收获到发自内心的喜悦。
, http://www.100md.com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行的情况下,去完成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仪式,是有心理意义的。如果没有条件拥有仪式,也应该有可代替事件。而过度仪式化则非常危险,让思考和行为用一定的仪式机械地重复,这就形同某种强迫情结。因此,仪式也需要恰当的形式,如果涉及需要家庭成员参与,也应该先征询他们的意见。

    总之,生活的智慧无处不在,家庭仪式是为了完成及放下,而放下,就意味着更好地让阳光照进生活。

    链接:延伸阅读:

    《为家庭疗伤》作者:李维榕出版:希望出版社

    《回家》作者:(美)米纽秦出版:希望出版社

    《为何家会伤人》作者:武志红 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爱的序位》 作者:(德)伯特•海灵格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作者:(德)辛格霍夫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http://www.100md.com(白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