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低血糖症
编号:12068211
名家话血糖:低血糖的9种表现/糖友每天必做5件事 等8则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3日 《生命时报》 2011.05.03
     (名家话血糖)

    糖尿病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高血糖,然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多患者会出现低血糖。那么,为什么健康的人很少出现低血糖呢?

    这是因为亿万年的进化使人的血糖调节成为非常精确的系统。当血糖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胰岛素就开始分泌,血糖上升幅度就会变缓,避免血糖升得太高;而当它降到一定程度时,一方面胰岛素会停止分泌,另一方面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就开始"出动",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因此,健康人即便偶尔出现心慌、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也能迅速恢复。

    但是,如果不幸被糖尿病缠上,这套系统就会力不从心,药物的疗效有限,因此难免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波动。

    发生低血糖时,身体会立即启动升血糖机制,动用储存的糖来尽量升高血糖,会伴随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1.出汗、面色苍白;2.心悸(心率加快);3.饥饿难耐;4.焦虑、紧张不安;5.肢体震颤和血压轻度升高。患者血糖下降速度越快,上述症状越明显。出现这些低血糖先兆症状,是身体在提醒你"赶快吃东西"。
, 百拇医药
    很多患病多年的糖友出现低血糖时,上述症状往往不太明显。低血糖情况持续甚至加重时,对血糖很敏感的大脑就会出现功能紊乱,出现:1.注意力不集中或反应迟钝;2.眩晕头痛;3.意识模糊及行为怪异;4.严重时会抽搐甚至昏迷。这类情况往往发生在老年及病程较长的患者身上,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这里要提醒患者,在降糖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出现先兆症状时要及时补充糖分、监测血糖,避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李乃适)

    

    糖友每天必做5件事(名家话血糖)

    测血糖 算饭量 查查脚
, http://www.100md.com
    每位糖友都期待高质量的生活。其实这个目标并不遥远,只要每天做好5件事。

    监测血糖。如果有高血压还需监测血压,尽量每天监测,如果不能保证每天,一个星期也应保证3次左右。如果出现血糖、血压波动,应查清原因,并及时就诊,请专科医师判断是否要调整药物和药量。

    按规定时间和剂量服药。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掌握好服药时间,否则,就可能起不到降糖效果。另外,擅自停药还可能引起血糖骤然升高,产生酮症酸中毒,以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方法和剂量坚持服药,而药物剂量的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按时定量饮食。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多餐,严格控制高脂食品、保证适量优质蛋白和充足维生素摄入。

    糖尿病患者进食还应避免以下3个误区:1.主食吃得越少越好。有的患者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需要,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症。2.有的患者不吃主食,却对脂肪和蛋白质不加控制,导致血糖过高。3.吃咸的血糖不会升高。市面上出售的咸面包、咸饼干以及针对糖尿病设计的专用甜味剂食品,虽然都不含蔗糖,但它们都属于碳水化合物,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吃咸的也应计入食物总热量。4.多吃点东西无所谓,只要多吃药就可控制血糖。其实,这样做不仅会使饮食治疗形同虚设,更会加重胰岛B细胞的负担,同时增加低血糖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可过大,每周至少3-5次,每次运动时间持续20-30分钟,贵在坚持。

    另外,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晨练,一方面清晨气温较低,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另外有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勤查脚。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危害很大,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天检查足部情况,发现有皮裂、磨伤、水疱、鸡眼、甲沟炎、甲癣等,不可掉以轻心,要及时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朱大龙教授)

    

    降血糖不是越低越好(名家话血糖)
, 百拇医药
    老年人更要注意,否则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

    就糖尿病这个疾病本身而言,血糖控制得越好,意味着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越佳。例如,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英国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就能下降21%,心肌梗死发生率则下降14%。

    然而,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相关指标却不是越低越好。据美国“健康日”网站4月18日报道,芝加哥大学医学副教授阿尔伯特·黄博士带领其团队历时4年,追踪调查了7万余名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后发现,那些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低值区的人死亡风险反而会升高。

    这项研究的结论和我们在临床上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低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同时由于他们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变差,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就会增加,从而面临更大的死亡风险。值得提醒的是,约一半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很容易被忽视。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即便是偶尔出现出汗、面色苍白、心悸、感觉饥饿难耐等低血糖症状,可能也需要做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来“侦察”一下是否被低血糖困扰。
, 百拇医药
    就血糖相关指标来说,前不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推出了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修订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指标,从6.5%上调到7%。对于这个指标,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必过分较真,非降到7%不可。另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指标也可以适当地放宽些,一般来说,前者不超过8.1毫摩尔/升,后者控制在11.1毫摩尔/升以下即可。▲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姬秋和教授)

    

    确诊后要查查肝(名家话血糖⑨)

    脂肪肝和糖尿病的关系如何?先让我们看一组数据:40%—45%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中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也超过40%。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两种疾病对健康的影响是“狼狈为奸”。
,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与脂肪肝容易伴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胰岛素。胰岛素不仅是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还承担着调节脂肪代谢的任务。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功能变差、数量减少,常使人体内有过多脂肪无法被处理,脂肪颗粒停留在肝细胞内就会形成脂肪肝。因此,一旦确诊糖尿病,尤其是肥胖患者一定要检查肝功能、肝脏超声。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肝功能检查时转氨酶在正常范围内,转氨酶较高的糖尿病患者相比于转氨酶较低的人,也会有更多的代谢异常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积极控制高血糖和高血脂。

    如果肝功能受损,反过来又会加重糖尿病。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它能把糖分合成糖原储存,需要的时候再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出来;还可以利用脂肪酸、某些氨基酸合成葡萄糖。这就使人们即便偶尔少吃一顿饭也不至于发生低血糖。但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肝功能出现异常,不能正常储存糖原,就可能造成空腹血糖增高。

    而脂肪肝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糖代谢紊乱,严重时就发展为糖尿病。因此,脂肪肝病友也需要进行糖耐量试验,排除糖尿病。▲
, 百拇医药
    

    4类糖友更易抑郁(名家话血糖⑩)

    专家小传

    母义明,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性腺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

    如果说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这个“感冒”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可能是致命一击。近年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患上抑郁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3—5倍,抑郁复发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8倍,64%的糖尿病患者在过去的一年中曾有过一次抑郁。更为值得警惕的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不利于血糖控制,甚至会引发悲剧。

, 百拇医药     是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增高呢?首先,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须时刻注意饮食管理,经常监测血糖、长期服药,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的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预示着病情严重,因此心理压力更大,悲观情绪更重。其次,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5—10年内可能出现并发症,这时刻威胁着患者,必然使人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的情绪。再次,长期治疗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会剧增。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时,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的皮质醇会降低葡萄糖的利用,并拮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发生恶性循环。

    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情况都与糖尿病抑郁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女性情绪波动更大,患抑郁的危险比男性高;中年人承担着来自家庭、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其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血糖长期控制得不好、并发症较多的患者,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更大,抑郁的患病率更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女性、病程长、并发症多、血糖长期控制不良者,尤应注意排查抑郁等心理疾患并及时治疗。
, 百拇医药
    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抑郁后,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一开始会闷闷不乐,最终发展到悲痛欲绝;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躁动,严重者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有些老年患者出现严重失眠、便秘、腹胀、食欲下降、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前区疼痛,还会出现诸如头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并且服止痛药无效。因此,当家人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状况时,要警惕糖尿病抑郁的发生。▲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母义明)

    

    低血糖的9种表现

    降糖药不是越贵越管用(名家话血糖(12))

, 百拇医药     功能各不相同 对症疗效才好

    专家小传

    陆菊明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

    “医生,我吃点好药是不是好得快啊?”看门诊时,很多刚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而这短短的一句话就能凸显出两个误区:一、只要吃药病就可能好了;二、“好药”、贵药治疗效果更佳。

    首先要指出,糖尿病不是一个可以“根治”的疾病。大家经常会听到医生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称为“生活方式病”,这一方面是说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引发这些疾病,另一方面则强调,调整生活方式对控制病情非常重要。光吃药无法解决糖尿病的全部问题。

    其次,降血糖药并非越贵越好。糖尿病的主要特点就是高血糖,而导致血糖高的原因是,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功能。降糖药种类繁多,有的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如优降糖(格列苯脲),有的是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文迪雅(罗格列酮),有的是增加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如二甲双胍,等等。它们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有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很难说哪种药最好,更谈不到越贵越好。换句话说,只要是适合患者病情的药就是“好药”,这跟药物的价钱没有直接关系。
, 百拇医药
    说到底,降血糖药是控制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绝不能忽视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重要性。更何况,除了高血糖外,糖尿病人常常存在很多其他促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血凝异常等。每位患者或多或少,或早或晚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医生在治疗糖尿病时,首先要全面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弄清楚上述危险因素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疗。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合理使用降糖药、降压药、调脂药,以及抗血小板治疗等。研究已经证明糖尿病人进行综合治疗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措施。▲

    

    很多糖友没护好血管(名家话血糖14)

    增加肾病、心脑血管病风险
, 百拇医药
    糖尿病和血管病是对“难兄难弟”。血糖、血压控制得都不好,会带来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微血管病变,以及心脑血管等大血管病变。但很多糖友并未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友一定要护好血管。首先应从血糖、血脂、血压、阿司匹林的使用上全方位做好防护。其次,糖友要控制饮食、低盐、低脂、适当运动、定期测量血压,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最后,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它可以抑制环氧化酶,纠正血小板功能,保护血管内皮,从而有效预防血管并发症。

    但在近日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等组织实施的,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会上,纪立农指出,糖友对血压的控制还很不满意。阿司匹林在糖友中的使用率只有14%,而大概有60%—70%的糖友需要使用阿司匹林。“在血糖控制总体不满意的情况下,如果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阿司匹林的使用都不满意的话,今后将会造成并发症的扩大。”没有禁忌症的话,小剂量阿司匹林应作为糖友的基础用药。▲
, http://www.100md.com
    (袁月)

    

    血糖降太低诱发心梗(名家话血糖)

    老年糖友半数无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增多、心慌、焦虑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为老年糖友控制血糖,就像托着一根平衡杆走钢丝,无论偏向哪一边,都会影响前进的脚步。

    血糖过高会导致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慢性损害,这种日积月累的危害会使糖友越来越“脆弱”。但如果治疗过了头,引发低血糖,其导致的不良后果更急,比高血糖更严重。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原因就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往往不明显。
, http://www.100md.com
    有报告指出,多次发生低血糖的老年患者再次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很可能不明显,称为低血糖性自主神经障碍或无症状低血糖。一项纳入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47%的患者可出现无症状低血糖。此外,低血糖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又可加重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

    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感觉迟钝”,不但对低血糖不敏感,发生心肌梗死时也常是“没症状”。有研究显示,没有糖尿病的人与糖尿病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6%—15%和32%—42%。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低血糖可诱发无痛性心肌梗死,会大大增加其严重程度。尤其对于已经出现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而言,预防低血糖发生十分重要。

    需要强调的是,医生主要控制的是用药治疗方案,血糖变化还会受到饮食、运动等生活方法的影响。因此,建议老年糖友生活一定要规律。如果血糖低于正常值下限,即低于3.9毫摩尔/升,或者即便没达到这个值就出现过面色苍白、出汗增多、心慌、饥饿难耐、焦虑不安、肢体震颤等低血糖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调整用药方案,预防再次发生低血糖。▲
, http://www.100md.com
    

    吸烟让糖尿病雪上加霜(名家话血糖(16))

    吸烟支数越多,并发症几率越高

    很多人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仍然我行我素,漠视自身健康。但对糖友来说,这样的漠视,几乎等于自杀。因为,吸烟会让糖友脆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国际上多项研究证实,吸烟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据日本大阪大学研究生院的研究小组在《国际医药年报》的报道中披露,在一项对1300名35岁—45岁的男性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每天吸烟超过30支的被测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大4倍,每天吸烟在20—30支的被测者患糖尿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大3倍,每天吸烟20支以下的被测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升高了88%。同样,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也指出,通常每天吸15根或更多根香烟的糖尿病女性发生心脏病的危险比从不吸烟的糖尿病女性大7倍。
, http://www.100md.com
    那么,烟草是如何伤害到我们的血糖呢?基本可以确定的是,烟叶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主要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一方面它会破坏人体脏器细胞,比如调节人体血糖的胰腺,当胰腺功能损伤后,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就会减弱,从而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另一方面,烟草中还有一种天然成分,叫做去甲烟碱,会使血管收缩、痉挛,血供减少,让组织缺血、缺氧,同时,它也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血糖升高,破坏血糖的稳定。

    但即便如此,对于糖友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吸烟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尤其是心血管等致命性强的疾病。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使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是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的好胆固醇。而吸烟会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同时,吸烟还会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使其易于氧化,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是损伤血管的主要物质。研究显示,长期吸烟易使对血管造成损伤的“坏胆固醇”升高,使血管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血流缓慢,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加重心血管及微血管病变,让糖尿病患者遭受“雪上加霜”的痛苦。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病人微血管发生病变,引发微血管和大血管血栓,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疾病。
, http://www.100md.com
    因此,无论何时戒烟,对降低糖尿病风险,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同时,值得提醒的是,戒烟的那段时间,是提防糖尿病的关键时刻。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内科学纪事》月刊上报告说,戒烟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高达70%。究其原因在于,之前胃在烟草的“熏陶”之下,容易伤及胃粘膜,导致慢性胃炎。我们常看见,抽烟的人胃不好,正在于此。而一旦戒烟,胃口大开的戒烟者,对零食的需求量也会日益攀升,这也会导致肥胖的产生。而肥胖已经是被确认了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戒烟者,戒烟后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合理,活动适度,保持理想的体重,才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解放军305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祝开思)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