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 中医漫谈
编号:12069624
内容丰富的原始医学文献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08期
     武威汉代医简

    在甘肃省武威柏树乡下五畦村旱滩坡发现的东汉墓葬中,出土医药简牍92枚,其中记载各科方剂30多个,涉及内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针灸科等。医简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关注。

    旱滩坡葬着一位汉代老中医

    据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古籍研究所所长、武威汉代医简研究专家张延昌介绍,武威医简最早发现于1972年11月,当时是武威柏树乡下五畦村村民在旱滩坡兴修水利工程时,发现了一处汉墓,经由当时的武威县文化馆、甘肃省博物馆的发掘、清理,最后发现了医药简牍92枚。

    旱滩坡墓群地处武威市西南沿祁连山北麓的一片滩地上。墓葬分布面积较广,东起金塔河,西至西营河,地跨柏树、松树、红星、西营4乡,宽约1公里,长约20公里。这片滩地,地势较高,终年干旱,草木难生,因此人们称它为旱滩坡。千百年来,人们把这里看成了安葬陵墓的理想之地,从西汉到明清,在这里形成了绵延十多公里的旱滩坡墓群。
, http://www.100md.com
    张延昌说,武威汉代医药简牍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根据随葬物品推断,该墓的主人是一位年逾七旬的医生。这位医生是一位悬壶济世、具有丰富行医经验的医者,他把行医多年的“经验”记录简中。

    汉代已有较完备的中医药体系

    武威汉代医简目前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据考证,该医简是我国年代较早,保存形式较完整,内容丰富的临床验方著录。它反映了我国早期医学水平和中医临床治疗的真实情况。同时,它反映了汉代的医学水平,说明汉代的临床理疗,已经具备了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据武威市博物馆馆长黎大祥介绍,这批医药简牍共92枚,其中78枚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简牍为松、杨两种材质,长23~23.4厘米,宽0.5~1厘米;简身明显留有上、中、下三道绳痕迹。简宽1厘米的共41枚,呈黑褐色,右侧刻有三角形锲口,以固定编绳。简宽0.5厘米的共37枚,呈浅黄色,保存较好,字迹清晰,除2枚外,皆无锲口,一简书“右治百病方”尾题。简文内容丰富,它包括了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及其他内容。在临床学方面,不仅有对疾病症状的描述和病名、病因、病理的记载,还保存有许多治病的方剂,如“治风寒逐风方”、“治久咳逆上气汤方”、“治金创止痛方”、“治妇人膏药方”、“治目痛方”等共30多个,计有内、外、妇、五官、针灸及其他各科内容,保存非常完整。
, 百拇医药
    黎大祥说,简文还对药物的炮制、剂型以及用药方法、服药时间都有详细的记载。从简文内容整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该医药简包含了“辨证施治”的法则,与武威简牍时代相近的张仲景提出的“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的观点不谋而合;二是简文中所载的药物共100多种,充分说明简牍在某些方面反映的药物学内容,较《神农本草经》有所发展;三是简文中针灸内容虽然比较少,但关于针灸穴位及刺疗禁忌的几枚木简,尤为中医学界所珍视。

    医简中有详尽的药品零售记录

    张延昌介绍:“两千多年前,武威城是一个交流频繁,人员往来如织的地方。城中店铺林立,城外有诸多士兵驻守,军队中当时已经有军医官的设置,这些医官来自全国各地,也有武威城本地的医官。他们随身携带国家太医院颁发的验方集,以便为士兵诊治疾病。当时在城中,还有坐诊的医馆,这些医馆还经营大宗药材的采购与经销。城中的富户,常购买很多药材;城外,商人为武威城送来大量的商品,其中就包括很多药材。而来往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商人们,很多人患上了久治不愈的疾病,他们就在武威城医治。当时的丝绸之路上,各种动物猛兽伤人,也是常见的事,医官们也多拿药物医治咬噬伤。因此,当时的医生,不仅擅长使用药物,还使用针灸和推拿,各种膏药也成为临床上常用的制剂。”
, 百拇医药
    张延昌还说,武威汉代医简中有大宗药物的交易记录,这是我国目前较详尽的药品零售记录。《黄帝内经》提出辨证施治法则,但缺少具体的临床应用,医简则是以辨证立方来体现辨证施治,并举例说明了医简方是用之有效的。

    内容丰富的原始医学文献

    张延昌介绍,92枚汉代医简中,仅论及痹症者占到了13枚,载有痹症方剂6个,方证相应,组方严谨巧妙,且治法多样,除汤剂外,亦有熏蒸、散剂、丸剂和膏摩之法,方后还有确切的疗效观察。这说明早在东汉之初治疗痹症就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案。

    针对此,从1995年开始,张延昌便在深入研究医简组方用药的基础上,将武威汉代医简所记载的痹症方剂应用到了临床治疗中,并成功配制出“祛寒逐风合剂”和“清热逐风合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

    随着人们对武威汉代医简研究的日益深入,目前国内多位专家将其中的方剂应用于临床,并取得很好疗效。如陈可冀院士认为医简中的“瘀方,很有科学性”,现用其治疗支气管炎、乳腺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甘肃省中医院风湿科将“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等古方灵活地加减后用来治疗多种疾病,收到了好的效果。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医药奇方仍能古为今用,正发挥着惠泽后人的积极作用。, 百拇医药(郑访江 通讯员 雒焕素 吕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