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信息
编号:12074337
药品安全性回顾 与典型案例分析(四)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9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5.09
    □张石革

    抗菌药物的消化道毒性

    各种抗菌药物口服后均可引起一些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泻等。最易引起上述症状的多为红霉素、交沙霉素、甲硝唑、氟喹诺酮等药物。化学性刺激是胃肠道反应的主要原因,但也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的后果,或二者兼而有之。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者)的大量应用偶可引起伪膜性肠炎(尤以林可霉素较常见),或使肠道内许多能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的细菌受到抑制,进而发生维生素B和维生素K的缺乏,也会出现胃肠道症状。

    抗菌药物的局部毒性

    很多抗菌药物肌内注射、静注或气溶吸入后可引起一些局部反应。肌注后多发生局部疼痛或硬结;静注或静滴给药后如浓度过高或速度过快,常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伴不同程度的疼痛和静脉血管变硬。这一情况尤易发生于静滴红霉素乳糖酸盐的过程中。
, 百拇医药
    其他毒性

    其他毒性反应尚有四环素所致乳牙变黄,牙釉质发育不全及婴幼儿颅内压升高;氯霉素致早产儿、新生儿灰婴综合征;两性霉素B可致心肌损害,导致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万古霉素也有类似的报道;给予大剂量杀菌剂可因细菌迅速死亡,释放大量内毒素而引起治疗休克等。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与新形成骨和牙齿中所沉积的钙相螫合,从而引起牙齿的色素沉着、牙釉发育不全,进而易于发生龋齿,故对新生儿或8岁以下儿童禁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常见主要表现为短时间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均不重,一般不影响治疗的完成。偶有头痛、眩晕、抑郁、失眠或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多不严重。但其最突出的不良反应是对幼年动物的软骨导致损害,使承重的骨关节细胞出现水泡和受损,虽在人类中尚未发现,但少数病例曾出现严重关节疼痛和炎症。因此,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16岁以下的儿童。
, 百拇医药
    氯霉素类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特别是长期、大量使用时更甚,故儿童不宜使用。

    抗菌药物毒性反应的防治原则

    每一种抗菌药物均可发生一些毒性反应,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及防治对策,选择品种、剂量和疗程宜按生理和病理状况及患者耐受能力来确定,不可盲目选用。走出超广谱、高价位、大剂量、长疗程、多联合的治疗误区,要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因病施治,合理选择用药方可达到高效、低毒的目的。

    慎用毒性较强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等,对老年人、婴幼儿、妊娠及哺乳妇女等尤应注意。

    发生轻、中度毒性反应时,一般可采用对症处理,发生重度毒性反应时应停药或改用毒性较低的抗菌药物,大多数毒性反应在停药后可迅速消失。

    除少数情况外,应避免在鞘内、脑室内应用抗菌药物,在胸腔、腹腔、关节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一般并无必要。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宜每日1次给药,最适宜的时间为下午2时,其所致神经肌肉接头阻滞时可采用新斯的明对抗,每次0.125毫克~1毫克静注或肌注;链霉素注射后的口周及手足麻木可应用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减轻症状;异烟肼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炎可用较大量的维生素B6治疗;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可考虑输血或血小板;肌注疼痛不能耐受者可加用局麻药利多卡因等;氯霉素等引起的精神症状较重时,患者可有自杀企图,宜严加看护;氟喹诺酮类、甲硝唑、磺胺类药物可引起共济失调、眩晕、定向力障碍及精神紊乱等精神症状,用药期间不宜从事高空作业及驾驶车辆。(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