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理血剂 > 活血祛瘀 > 桃核承气汤
编号:12086658
凿经通遂血脉畅——桃核承气汤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9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5.09
     □ 杨 桢 高 琳

    桃核承气汤是伤寒论中的名方,由桃仁、桂枝、大黄、炙甘草、芒硝组成。其功效是破血下瘀;主治下焦瘀血证,症见少腹急结,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渴,其人如狂,至夜发热,及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脉沉实或涩。

    瘀血以及治疗瘀血的活血化瘀理论是中医对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贡献。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有了相应的认识和治疗手段。桃核承气汤是最可靠的治疗瘀血证的方剂之一,并随着伤寒论的广泛影响而广为流传。明代有这样一则有名的医案。

    明代名医辈出,以著作立身者比比皆是。虽无著作,而在御医院获得官爵者也不少,许绅就是其中之一。明史列传的医生只有两人,许绅位居尚书,是其中之一,其事迹是“救驾有功”。明世宗嘉靖皇帝为求长生不老,听信方士之言,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取其月信供方士来炼丹药。为保持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只能吃桑饮露。嘉靖二十五年,不堪苦痛的宫女们起来造反。她们趁嘉靖睡觉时,用绳子欲将其勒死,但匆忙中绳子打了个死结,皇帝只是受伤晕死过去,后被及时赶来的皇后救下。应招而来的太医院使许绅急调“峻药”(以桃核承气汤为主,有大黄、桃仁、红花等)给皇帝灌下,辰时给药,未时(5个小时左右)皇帝苏醒,“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为了奖励许绅,皇帝晋升其为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瘀血的形成,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等原因,导致血行不畅而凝滞于脉中;二是因外伤或血热等原因造成出血,使血行脉外,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积聚而成瘀血。血脉分布于全身,因此血瘀证可以出现于全身各处。组织的重要性不同,瘀血证的表现和后果也不同。桃核承气汤所治之证是血瘀下焦形成的。方中桃仁破血行瘀,大黄活血祛瘀、下瘀泄热,二药合用,以逐下焦瘀热;桂枝活血通络,助桃仁、大黄以破瘀,又制大黄之性寒;芒硝泄热软坚;炙甘草甘平和中,缓和药性。诸药相配,共奏破血下瘀之效。

    研发前景

    本方具有降低血粘度、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凝聚、降低血糖和血脂、抗惊厥、泻下、解热等作用。

    现代应用本方可以治疗急性盆腔炎、附件炎、肠梗阻、脑梗塞、外伤、宫外孕、子宫肌瘤等病。其他以瘀血为病理基础的疾病使用本方也应该有很好的疗效,不必拘泥于下焦。

    目前,市面上的活血祛瘀中成药琳琅满目,但是,针对各个部位瘀血证而设计的这些药物并未满足临床各科的需要。由于新的中成药的知名度不高,很难打开局面,而如桂枝茯苓丸和生化汤之类的经典名方药品刚一出现,就迅速占领了市场。可见,开发经典名方的策略比较容易成功。

    由于桃核承气汤配伍简练,功效卓著,极具代表性,几乎是所有方剂学活血祛瘀剂的首选之方,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其适应证应该比目前认识到的还要多,对全身的血瘀证应该也都有效。可惜,现在并无本药上市流通,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