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视点
编号:12069576
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5种途径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11期
     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5种途径

    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不仅一直发挥着治病救人的功效,而且传承着祖国千年的文化。但自西方医学兴起之后,在理念上强调微观、循证,这就在无形中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制约了其国际化的进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标准,谁就在该领域取得了主动权。就中医药而言,中国无疑应该掌握该领域的主导权。但目前,我国存在中医药标准研究力量薄弱、中医药标准制定发布程序不规范、中医药标准实施推广措施手段较少、中医药标准化相关法规不够健全、缺乏专业的中医药标准人才等问题。这都成为限制中医药标准化的因素,加之中医药学自身的特点及当今科技水平的限制,无形之中加大了中医药标准化的难度。

    那么应该如何推进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呢?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政府加强统筹与协调,加大支持力度,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健全标准化相关法规,规范中医药标准制定发布程序;通过成立相关专业机构来制定、推广中医药国际标准;通过加大中医药标准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中医药国际标准人才培养基地,才能使中医药步入国际标准化建设之路,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

    中医药分支、流派众多,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活跃着大批中医药从业人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他们积累了许多值得参考借鉴和推广学习的经验。国家应该鼓励和加强与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的交流、沟通、协作,以增进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中医药人员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提高中医药业务水平,保护和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进入各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推动中医药学与世界各种医药学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中医药信息共享和人才交流

    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最新资讯是维持领先的必备条件,中医药也是一样。我们应该建立国际中医药信息共享平台,收集、整理、加工、完善国际中医药产业、市场营销、科学研究、教育培训、政策法规等方面信息,供大家交流学习。建立中医名院、名中医专科、名中医、名中药厂的信息资料库,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利用。
, 百拇医药
    应用影视信息技术,宣传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扩大中医药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联合国内知名中医院,开展国际远程中医健康咨询、诊断和治疗。此外,中医药本身也在发展进步,应该将最新资讯向各地发布,提高全球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水平。

    在保持信息顺畅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人才的交流。通过建立专门的中医药人才交流组织,建立全球中医药人才库,了解掌握全球中医药人才发展壮大的情况以及各方面人才的专业特长。定期、不定期地以访问学者的形式或者以劳务输出的形式组织派出各类中医药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至各国相关机构服务。鼓励和扶持高水准的中医药人才到国外积极从事和参与国际合作事业,吸引国外学者来中国进行中医药学习和交流。将需要的人才送往需要的地方,也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

    中医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产品,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不仅可以调整国内中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中医药产业的优化,带动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利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对于中医药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http://www.100md.com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在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中,如何扩大中医药贸易份额成为当今中医药有识之士共同思考的主要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同时提高产品质量,走品牌发展之路;开发新的服务领域,扩大服务的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中医药国际贸易平台,扩大服务贸易经营规模。我们只有通过对全球中医药的发展进行战略研究,认清国内外形势,利用优势,取长补短,争取多方面努力以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的份额,这也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开办中医药国际培训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通过开办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班、培训班,开展继续教育、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培训,提高国际中医药人才的专业水平。培训之后通过考试、认证等一系列手段,保证培训的效果。同时注意提高认证的国际认可度,使获得该认可的中医药人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从而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赵琼姝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百拇医药
    

    中日韩应加强中医药合作

    不久前,旨在促进各国学者间相互理解和交流合作,推进各国传统医药文化共同发展的“中日韩传统医学文献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日、韩三国学者齐聚一堂,回顾三国在传统医药方面友好交流的历史,展望传统医药未来的发展,希望加强在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整理是传承中医的重要方法

    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医学史和医学文献研究两大传统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三国学者求同存异、相互学习,就相关学术问题平等愉快地进行了交流,加深了与会者对民族文化、传统医学交流历史的沟通与认同,促进了国际间尤其是东亚各国的传统医学交流与合作。
, http://www.100md.com
    研究中国医史文献不仅是要使中医得到传承和发展,还要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扬光大。因此,对于中医古籍的研究和整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简单地翻印,而是要对其严谨、精细地校勘、标注、翻译、评论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说:“每个人对一部古籍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在翻译整理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阅读心得。因此,他们会在整理研究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加入个人的观点,注入他们对中医理论及文化的思考与理解。”中医思想和方法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整理研究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传承和延续的。因此,古籍整理是传承中医学术文化的重要方法,医史文献古籍研究对中医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柳长华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渐重视并发展迅速,但相对于行动较早且成果卓著的日、韩两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完善非物质遗产保护体系建设将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 http://www.100md.com
    中日韩传统医学渊源颇深

    医学史研究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重要主题之一,在收到的论文中,内容涉及中日韩的针灸学史、近世汉方医学发展史、中日韩传统医学交流史,以及致力于医学研究的著名医家等,其中很多内容反映了三国间传统医学交流的新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的马继兴、余瀛鳌、肖永芝研究员等分别对此进行了论述:

    马继兴说,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研究分别对中国、日本、韩国针灸学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进行了追溯和回顾,从各国传统医学中针灸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追踪了各国间传统医学交流的轨迹,揭示了中日韩三国传统医学发展的渊源和密切关系。

    余瀛鳌认为,从中、日、韩等国古代医学交流的角度着重介绍了中日韩三国在传统医学交流历史上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分别从中日、中朝医学交流两条线介绍了相关重要典籍,并对未来三国间的传统古籍整理和文献研究提出了设想和展望。
, 百拇医药
    肖永芝则介绍了近年来域外古籍研究成果。通过对日韩两国现存古医籍品种、数量、成书年代、传本、藏书单位等数据的考证分析,指出日本古医籍数量庞大,其中数量最多的临证各科医书及较多的本草学著作,体现了日本汉方医学重视临床实际运用、注重总结提高临床实践经验的特点,以及对本草学研究的重视。此外,还强调了发掘、利用日韩古医籍的重要意义,倡导三国间传统医学文献研究领域的合作。

    搁置争议 加强合作

    此次研讨会为三国学者搭建了一个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了理解,加深了友谊,把历史与现实重新接续起来。

    在本次会议召开期间,恰逢第三届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在日本奈良召开,会议提出三国合作要着眼世界、着眼发展,作好战略设计和长远规划;要充分尊重和满足三国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巩固民意基础;要正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 http://www.100md.com
    中日韩三国应加强文化合作的机制化建设;加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重点加强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探讨在非传统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行性;加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等。会议结束后,根据《中日韩2020合作展望》中加强文化合作的精神,签署了进一步加强中日韩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合作的成果文件《奈良宣言》。

    有鉴于此,柳长华向与会者建议,为了积极响应《奈良宣言》,应尽快提出三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建议书,立项开展研究。 (张凌燕)

    

    办好孔子学院 传播中医文化

    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平台,中医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向国外民众介绍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 百拇医药
    中医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推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为宗旨的机构,它建立的背景是“中医热”全球升温,学习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要求。

    据统计,截至2010年,“全球已有16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中医药和针灸,有5万个中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将近50万。并且全球有200多所正规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他们的服务对象已经从华人华裔为主转到本土居民为主”。

    而中医孔子学院作为国际中医药文化推广和传播的重要基地,正以中医药为切入点推广中国文化,进而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力求以汉语言学为载体,在国外普及中医知识、中国文化。中医孔子学院的设立是把中医学科与对外汉语教育相结合的一项创举。

    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上的讲话指出:“把传统和现代中医药同汉语教学相融合,必将为澳大利亚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
, http://www.100md.com
    可以说,中医孔子学院传播中医药文化任重而道远。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以普及中医药文化为主、激发外国人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为中医药国际化培育土壤。经过国内多所中医药大学的努力,中医孔子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以汉语和中医药文化教育为内容,联络国外中医师,开展广泛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和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活动的基本模式。但中医孔子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建设和教学模式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内容等方面不断推进发展。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应强化中医孔子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否具备合理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对于中医孔子学院的教育而言更是如此。海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特殊性也对中医孔子学院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中医孔子学院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而且要对中医哲学思想、中医药知识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对于大多文科学历背景的教师来说,需要补上中医药方面的基础知识,尤其是中医药文化方面的知识;对中医专业出身的教师则应强化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
, 百拇医药
    其次,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中医专业出身的教师都要对学院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医学发展现状等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在教育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课程和教材要有针对性

    在课程体系和教材方面,中医孔子学院可以根据所在国的文化特点,开发、运用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本土化教材。如有针对性地编写《实用中医汉语》教材,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中医汉语系列,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学习者的需要。

    在教材中多应用一些中医药知识,尤其是中药的药食两用理论、针灸穴位的保健技巧以及中医药养生文化和历史典故等,以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课程体系按中医与汉语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以传播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健康观念为主,以实用、活泼的形式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 百拇医药
    拓展教学传播途径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中医孔子学院还可利用网络来传播中医药文化。使之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便捷性和高效性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方法的不足,为全球中医药爱好者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中医孔子学院的教师可利用网络讨论的时空开放性、参与的广泛性和交流的平等性等优势,根据学生“无声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中医孔子学院教师还可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信息互动、情感互动进而达到思想互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丰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活动方式

    中医孔子学院可以通过举办系列中医药文化活动来达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目的。文化活动可以包括中医药讲座、学术性的研讨会、报告会,中医孔子学院的开放日、中国节庆周等。
, 百拇医药
    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医药精髓”的原则,与日本神户东洋医疗学院共同开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中医养生(中医药膳)活动、中医知识讲座,太极拳保健等活动,丰富多彩、合理交叉、生动活泼地向海外学员展示了立体的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医药文化。

    此外,针对当地居民举办中医孔子学院开放日活动。开放日期间,中医孔子学院教师可以在学院所在地设中医养生馆、中医诊所等,让当地民众亲身体验到绿色环保的养生快乐和中医“一见知病,出手即效”的医学成就,从而达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目的。另如,举办年度中国周活动,活动内容可包括刮痧、拔罐、针灸等中医保健和治疗方法比赛。这些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文化艺术感染力,并使国外社会各阶层都能了解和感受中医药文化,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发挥国外中医药界人士的力量

    国外中医师多是国外有关中医哲学思想、中医历史和中医治疗方法等研究和传播领域最活跃的专家,他们是向国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国外中医师的作用是中医孔子学院教育教学和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方面。
, 百拇医药
    如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在举办“中医与中华养生”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时,就邀请了在当地富有声望的针灸医师马丁(Martin Fitzgerald)对中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通过他对中医理论和针灸历史进行深入浅出和图文并茂的讲解,在短时间内使听众对中医有了一个全新的感性认识,拉近了民众与中医的距离。

    因此,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深化与国外中医师的合作,挖掘他们的潜力。首先,要加强国外中医师与国内中医专家学者的联系,从而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各方面问题。国外中医师有了解所在国情况的优势,国内专家学者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可以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实行课题培养计划。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中医药大学资助课题研究,内容可围绕西方文化对中医的理解、国外中医药文化现状分析以及其他有关中医药文化教育和传播内容等方面来确定。

    拓展和深化传播内容
, 百拇医药
    中医孔子学院教学和传播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医孔子学院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应展现中医药文化独特的魅力,从而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培养外国人对中医药文化的热情,使其心悦诚服地认同中医药文化、接受中医药文化。

    中医孔子学院应拓展和深化的传播内容可包括这几个方面: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价值观;顺应自然节奏的养生观;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职业道德观;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和形神合一的健康观等。中医药文化中的这些核心价值具有超越民族性、超越时代性的思想特点,具有重要的普世价值,中医孔子学院要把中医药文化中的精髓挖掘出来、传播出去,从而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张洪雷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部)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要国际化必先本土化

    《中国中医药报》(4月27日)刊登孟长海、王治英的“中医药国际化先要提升影响力”一文,说:“只有巩固中国是中医药权威的中心地位,中医药才能在世界上得到认可。”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问题是该如何树立(先不说巩固)这个权威呢?正如作者所说,“中国人自己都无法认可的东西,自然无法赢得更多人的肯定和接受”。

    毋庸避讳,目前国内中医药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加之在发展政策的落实方面存在问题,造成了中医药在医院里仍处于配角的地位。很多中医师不中不西,半中半西,这个时候怎么能谈得上走入国际?

    所以,笔者认为:中医药首先要实现本土化,才能国际化。我们现在不应一味着急怎样“勇敢地走出去”。孟长海先生说得好:“毕竟,中医药虽然在西方存在多年,而西方却没有广泛接受中医理论。”

    作为现代医学发源地的西方从理论上还不承认什么“中药”(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人家只承认有“传统植物药”,而植物药与中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我们不应只是恳求西方放宽限制,或千方百计地按照他们设计的标准去做。相反地,我们应当采取像当年李闯王那样的策略,即“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 http://www.100md.com
    我们首先就应花大力气,下大决心解决中医西化的问题,解决中医院“姓中”的问题。只要我们真正地把国内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起来了,有了远胜于西医药的疗效,有了骄人的业绩和资本,那时西方自然会来向我们学习。那时,何愁中医药不能打入国际市场,又何愁中医药不能国际化呢。美籍华裔知名学者张绪通博士说:“要西方人接受中医,我觉得:不用担心。世上哪里有宝藏,还用得着登广告?只要中医能治病,各国的医生和病人都会自动找上门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医只有在国内打好了“本土化”一仗,才能“国际化”。 (王昆文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怡康中医诊所)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