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信息
编号:12069504
岭南医学研究须拓宽视野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16期
     岭南医学研究须拓宽视野

    岭南,是指五岭包括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以南的粤、桂、琼、港、澳等地区,广义还包括福建、湖南、江西与广东接壤部分,台湾、越南北部。岭南医学产生并发展于岭南地域,是中国地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吴粤昌归纳为四性,即继承性、区域性、务实性、包容性;邓铁涛归纳为“三重视”,即重视岭南地区的多发疾病,重视岭南地区的特产药材和民间经验,重视吸收新知。岭南医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服务对象和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核心地域广东常驻人口已经是超亿大省,人口来源日趋复杂。因此,顺应时代的变化,研究和发展岭南医学既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民生工程。

    岭南医学的研究要素

    中医学的发展已呈现出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态势。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岭南医学研究必须拓宽视野,转移重心,从关注疾病到关注人体健康,从关注医家医著为主到关注预防、医疗、康复等服务领域。岭南医学的研究,至少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 百拇医药
    服务对象:岭南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疾病有一方药。岭南人群的体质类型历来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广东省中医院曾经做过“治未病”服务人群的体质调查,初步建立中医体质辨识体检健康档案,用以指导自我保健、合理膳食和健康调养。岭南人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和疾病谱也是研究的重点,如脚气病、“荔枝病”等地方性疾病以及结石、蛇伤。随着现代疾病谱的变化,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迅速上升的病种,珠三角地区的鼻咽癌、潮汕地区的食道癌等更是岭南医学研究的特色课题。

    服务主体:岭南医

    岭南历代名医辈出,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葛洪、刘昉、释继洪、何克谏、何梦瑶、邱喜、朱沛文、罗汝兰、陈伯坛、黄省三十大名医。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治疗疟疾,成为抗疟新药青蒿素得以发明的最有价值的文献。此外,安期生与白云山的石菖蒲;鲍姑与越秀山的红脚艾等等,还有以邓铁涛为代表的当代一大批中医学家都为岭南百姓耳熟能详。对岭南医家医著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同样是岭南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 百拇医药
    服务手段:岭南药

    岭南中草药发现于生活实践,发展于生产实践,广东最早的本草专著是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记载了80种南方植物;清代何克谏著的《生草药性备药》,载药313种。南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植物药有2645种,动物药120种,矿物药25种。至今使用的著名南药有广藿香、首乌、巴戟天、佛手、槟榔、玉桂、益智、白豆寇、砂仁、陈皮、橘红等。岭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海药”最早引进的地方,唐代已有《海药本草》。名店如陈李济,创建于公元1600年,是我国中药行业现存最老字号之一;太安堂,始创于明隆庆元年即1567年,其医药核心技术源自太医院等。还有冯了性(1573)、中一(保滋堂1669)、宏兴(天和堂1669)、敬修堂(1790)、王老吉(1828)、潘高寿(1890)等著名老字号,对岭南药物和岭南传统药业的研究和整理同样不可或缺。

    岭南医学研究的时空维度

    历史轨迹
, 百拇医药
    岭南医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西汉南越王墓出土药物、捣药工具,岭南医学形成于晋唐,史料记载,支法存、葛洪、鲍姑、仰道人是晋代广东地区代表人物;中国第一部药典唐《新修本草》记载有47种岭南药物。以岭南命名的医学专著有唐代的《岭南脚气论》、元代的《岭南卫生方》、清代的《岭南采药录》。明清时期珠江经济的发展、珠江文化的崛起,是岭南医学大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强大动力。从1894年治鼠疫到2003年抗非典,岭南医学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因此,只有梳理好岭南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才能理性地确定岭南医学的发展走向。

    文化视角

    岭南文化从“蛮荒”到开化,形成三大民系,即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三者交融形成岭南文化,并孕育了岭南医学。“民以食为天”,药食同源的民俗化和膳食化,是岭南地域标志之一。如粤菜,唐代有南食之称,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韩愈所书《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就有粤菜形成的证据。粤菜之潮菜,为宋代吴复古所创。粤菜的源远流长和自成一格有着内在的特质,即以中医为背景的食疗特点。中医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理论岭南人运用自如,如通过煲汤和煲粥进行补泻。岭南道教的发展史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医学的发展史,茂名是唯一一个以道士为名的城市。潘茂名生于西晋太熙元年,是岭南道教的先驱,其医术高明,治病救人,深受老百姓爱戴和崇敬。人们为了纪念他,便用他的姓和名字来命地名,所以高州史上曾称潘州,又曰茂名。在佛学方面,广东的六祖慧能为我国禅宗始祖,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此外,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苏东坡等中原文化使者,都对岭南医学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因此研究岭南医学,就必须将其置于岭南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和考量。
, http://www.100md.com
    空间视野

    岭南地区南临南海,北靠五岭,岭南海陆变迁形成喀斯特地貌,含钙等矿物质较高。地热资源丰富,广东温泉的数量仅次于西藏、云南,居全国第三位,含硫量高。由于水质等因素,岭南人的体质一般偏热。

    岭南地处北回归线,受大陆海洋气候和海洋季风气候影响,天气炎热,降雨多,空气湿度大,人处其中,病因以湿为主。因此,清热祛湿是岭南医学的常用法则。岭南凉茶历代流行,功效丰富,是地方特色显著的成方汤药,更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四时常花,夏长冬短,山地崎岖,劳动强度大,容易耗气伤阴,也许正是岭南人喜食野生动物以补充营养的原因之一吧。此外,重视饮食调养,顾护脾肾也成为养生特色。用药特点是善用花药,如广州的木棉,三水的荷花,中山的菊花,梅州的梅花,一年四季鲜花皆可入药。

    当前,岭南文化元素已经逐步为世人所认知,如上海世博会中的广东馆第一展柜为广东凉茶;亚运会开幕式的木棉、芭蕉以及接待45国元首的“岭南养生汤”;已经走出国门的王老吉凉茶;白云山和黄板蓝根抗病毒、抗超级细菌的有益探索等等,都为岭南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 百拇医药
    总之,研究岭南医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抓住核心要素,确立时空维度才能深挖岭南医学的精髓并开拓岭南医学研究的新视野。 (孙晓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太安堂:“五个一”工程添色岭南中医药文化

    太安堂,始创于明隆庆元年即1567年,其医药核心技术源自太医院。经十三代历四百多年传承发展,如今已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高效中药皮肤内外用药及心血管药、妇儿科药等特殊疗效中成药于一体的全国性专业化药业集团。近年来,“太安堂”这家百年老字号,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大品牌,一座博物馆,一部电视剧,一部巨著,一颗奉献心”添色岭南中医药文化。
, 百拇医药
    一个大品牌

    太安堂五百年老字号

    2009年3月31日,太安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卓越的医药核心技术和全国性著名品牌形象而得到专家小组的一致赞赏,名列首批“潮汕老字号”第一位。广东省汕头市社科联和市旅游局为太安堂授予“潮汕老字号”荣誉称号。

    据悉,“潮汕老字号”要求品牌创立于1959年以前,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潮汕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潮汕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

    2009年4月17日,首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广东省正式发布,太安堂千金茶被认定为“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其中,太安堂千金茶、古楼山跌打丸秘方、古楼山跌打酒秘方、蛇脂维肤膏秘方被认定为“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

    2010年9月,太安堂蛇脂维肤膏秘方、鼓楼山跌打酒秘方、鼓楼山跌打丸秘方因有悠久的历史、严密传承、严格的保护、安全有效措施再次进入第二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悉,该评选要求项目具有50年以上的传承历史,有文字、图片史料记载或厂房、作坊、店铺遗址,以及传统的生产制造设备和传统工艺技术,有明确而严格的传承谱系等。
, 百拇医药
    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旨在让有价值的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既能维系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又有助于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让世界见证中国民族品牌崛起的力量。

    2009年10月,太安堂中药文化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安堂中药文化获得“传统中医药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太安堂历经近500年十三代传承发展,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蕴涵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遗产,其中医药的精神理念、核心技术和代表性产品成为特色内容。文化传承:太安堂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就是创始人在四百多年前定下来的太安堂堂训:“秉德济世,为而不争。医道即人道,尊德性而道问学;药理亦哲理,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成为今天太安堂集团核心价值观。技术传承:太安堂核心技术源自明代太医院,经过十三代太安堂近500年传承发展,形成了太安堂特色的中药炮制技术。产品传承:现今人们常用“一支药膏打天下”来赞赏太安堂的成功及其主打产品“消炎癣湿药膏”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太安堂的特效中药皮肤外用药产品,包括消炎癣湿药膏、蛇脂维肤膏、解毒烧伤膏等,其核心技术皆来自于太安堂近500年的中医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 百拇医药
    据介绍,太安堂第七代传人柯黄氏妈在清代雍正年间以妇科闻名于世,她尤其擅长医治不孕不育症,四乡八里登门求医得子者何止万千。其神奇秘方一直传承了下来。柯树泉作为太安堂第十三代掌门人,现任太安堂集团董事长。柯少彬总经理是太安堂第十四代传人。太安堂麒麟牌麒麟丸为万千家庭圆了亲子梦,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实行优生优育领域里的知名品牌。

    一座博物馆

    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

    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以“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家族展示馆”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证书。

    “太安堂”自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创建初始,系家族制药企业,其堂训“秉德济世,为而不争”显示了药济天下的韬伟胸怀;“医道即人道,尊德性而道学问;药理亦哲理,致广大而尽精微。”太安堂核心技术在不断继承、发展、创新中代代相传。
, 百拇医药
    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共两层,位于汕头市金园工业区新建太安堂制药厂区内,以潮州柯氏十三代中医药世家的历史渊源和太安堂发展轨迹作为情节线索,展示了太安堂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重要物品,如珍贵医书、明清时期的诊疗器具、锦旗、牌匾等。沐浴着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成长起来的“太安堂”,是一座弘扬祖国传统医药文化、济世救人的中医药圣殿。

    太安堂创始人柯玉井公(公元1512~1570年),广东潮州人,官讳文绍,明嘉靖十六年丁酉科(公元1537年)第九名举人。承父业从医,考入太医院。后历任云南楚雄县事、广西宜山县事,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升任梧州府同知署理梧州府正堂。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隆庆元年,柯玉井叩谢皇恩,恭接亦师亦友的太医院院使万邦宁撰编的《万氏医贯》及皇帝恩准太医院授予的“太安堂”牌匾,回故里潮州创建“太安堂”。

    “太安堂”第十三代传人、柯玉井公第十三代孙柯树泉先生秉承太安堂堂训,从医历药30年后,接过祖传“法宝”,创办制药企业,复兴五百年老字号“太安堂”。
, 百拇医药
    据悉,太安堂集团董事长柯树泉感恩先祖,感恩社会各界,斥资建造“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国粹,承接太安堂五百年中医药精髓,造福人类。2009年1月11日,“第十一届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颁证晚会在中央电视台的星光演播厅内举行,太安堂集团广东太安堂药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柯少芳接过了现场颁发的“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获得第11届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金质奖杯。

    一部电视剧

    《太安堂·玉井传奇》

    由太安堂集团投资拍摄的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太安堂·玉井传奇》以“医案最多的弘扬中医药堂文化电视剧”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证书。

    作为“中医中药中国行”(上海站)系列活动之一的电视连续剧《太安堂·玉井传奇》,于2007年底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和开机仪式,这部全新中医药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受到了北京、上海、广东等各级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药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
, http://www.100md.com
    本剧讲述的是明代潮州优秀子弟柯玉井,深受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洗礼,在太医院名师及诸多高手的帮助下,历经磨难,终成一代名医并创办中医药圣殿太安堂的传奇故事。剧情跌宕起伏,医案、冤案扣人心弦,爱恨情仇,迷离交织。以柯玉井一生“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历练过程为主线,以弘扬中医中药传统文化为宗旨,献给广大观众一部与人民群众生活休戚相关的、全新中医药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剧中涉及医案案例40多种,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作为本剧中医药顾问,为每一个医案把关。

    《太安堂·玉井传奇》分别在潮州、珠海、横店影视城等进行拍摄,历时一年多,并完成后期制作合成,已于2008年11月27日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核批准(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广剧审字第080号)。

    2009年7月起《太安堂·玉井传奇》在国内外播映,不仅让中国观众,也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了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彰显中华国粹中医药的无穷魅力。
, http://www.100md.com
    一部大巨著

    《太安大典》

    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中医药文化代表之一,太安堂近500年传承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中医药历史研究领域里的珍贵史料。

    为弘扬中医药国粹、振兴中医药事业、挖掘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百年老字号中医药企业太安堂集团编纂出版《太安大典》中医药文化系列丛书,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太安大典》七十二卷,以“卷数最多的中医药堂文化系列图书”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该书将太安堂近500年历十三代传承的中医药文化遗产等归纳整理,按医、药、史、鼎、新五部十五类编排共一百零八卷,至2010年12月已出版72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太安大典》里记载了太安堂创始人柯玉井公在太医院深造时积累的宫廷验方,有太安堂十三代御赐、祖传秘方验方医案,还有太安堂历代名医的手抄医方,太安堂产品核心技术、保密技术等。集成古今中医药理论精髓,聚焦太安堂500年中医药核心技术,传承发扬优秀中医药文化。
, 百拇医药
    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董事长蔡丰、总经理王以卓说:“《太安大典》是太安堂十三代传人行医历药的心血凝聚,是太安堂在五百年传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传世奇方,形成了熔炼百家自成一体的太安堂医药学体系,《太安大典》的成功出版创造一项新的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因为它符合我们‘扬民族之文化、激华夏之豪情、立中国之奇绝、创世界之新最’的宗旨。”这个纪录展示了民营中医药企业自己编辑、自己整理医学宝典的能力,2012年《太安大典》一百零八卷全部完成之后,太安堂集团将自己打破这个基尼斯纪录。

    《太安大典》将太安堂近500年历十三代传承下来的中医理、法、方、药等珍贵文化遗产、太安堂发展历程、传统哲学和各大名著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编纂,循五行相生机理,按医、药、史、鼎、新五部十五类编排,其中“医部”分“经典、秘典”二类;“药部”分“药苑、名药”二类;“史部”分“渊源、传奇、复兴”三类,“鼎部”分“基石、讲坛、文治”三类;“新部”分“立德、立功、画卷、立业、立言”五类,共五部十五类,一百零八卷。
,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了解到太安堂编纂《太安大典》时说,“对民间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和企业上百年传承的文化,我们需要来自民间和企业自己的整理和研究。”他还提出,《太安大典》应该力争成为一部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继往开来、创新传承的中医药文化经典作品,是民族医药发展的缩影,是民族医药文化发展历史、奋进史。

    一颗奉献心

    响应“中医中药中国行”

    太安堂勇于承担中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始终谨记所担负的使命,致力于中成药现代化的研究与特效中成药的开发,先后在皮肤药、孕育药、心血管等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其中,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心宝丸”拯救了无数心脏病患者的宝贵生命;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麒麟丸”让全国数十万家庭圆了亲子梦;柯医师牌纯中药化妆品,突破化妆品市场上的激素垄断,让广大女性和婴幼儿有了安全优质的护理保养品,实现自然美的梦想。
, 百拇医药
    太安堂始终以“秉德济世,为而不争”的宽阔胸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优质的产品回报大众。多年来,坚持学术研究与医药下乡并行,持续不断地向贫困家庭、偏远地区送医送药,用爱心温暖百万民众,多次荣获汕头市药业商会“热心公益事业”称号;太安堂积极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23个部委主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使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落到实处;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千万同胞陷入灾难中,医药与资金的支援是当务之急,太安堂是国内首批加入救灾捐款捐药的企业,被广东省慈善总会评为“抗震救灾社会捐赠先进集体”。柯少彬任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常年为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捐款,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并常年为残疾人联合会捐款捐物。

    自2007年起,太安堂集团积极响应“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在上海,太安堂集团在市卫生局及虹口区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开展“迎世博中医药进社区”系列活动;在广东,开展中药健康教育进郊区(进农村)活动;为社区居民开设心血管健康教育、皮肤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发放中医药科普知识、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手册;在潮汕,举办为孤寡老人免费送医送药、关注100对不孕不育夫妇等一系列惠民活动……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