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视点
编号:12069515
明辨机遇与挑战 多元化发展中医药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16期
    明辨机遇与挑战 多元化发展中医药

    ●2009年,我国共有中医医院2728家,比2005年增加8.25%,而2009年,中医医院入院人数达988.07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了420.66万人次,增长了74.14%。由此可见,我国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速度还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日益增加。

    ●中医医院的硬件与西医医院相差无几,成本高,投入大,所以中医医院也要像西医医院一样增加检查费、西药费才能够维持医院的运转。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是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中医的多元化发展应当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开办中医诊所。这样可以缓解国家财政负担,拓宽国内资金投资渠道;可以形成多层次办医模式,有效地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可以有效填补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市场的空白;为中医市场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少人才流失,并促使中医院校注重对“纯中医”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老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有利于有实力的诊所向国外发展,推动中医医疗事业的国际化。
, 百拇医药
    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简、便、廉、验”特色的中医药,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扶持;2009年,及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作为医药卫生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另一方面,在新时期,中医药事业应向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方向发展。

    当前,中医人应努力开拓思路,以创新求进步,以创新求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战略调整,从而全面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发展机遇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医药事业在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个方面均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态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的历史及现实作用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对当前中医药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我国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医药服务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药,对中医药知识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当今的医学已经进入“社会-心理-生物”的现代医学模式,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更加偏爱天然药物、自然疗法。现代医学理念也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促进”为中心。另外,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加大,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广大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更希望得到天然、毒副作用低的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日益成为很多患者的首选。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当前,全国有中医医院2868所,床位28万余张,中医执业医师27万余人;大部分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科;有8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仅2008年,中医医院即担负了17亿余人次的门诊服务,以及7000余万人的住院服务。可见,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政策支持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历史性地提出了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深化医改中也强调了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专门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和中医药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 百拇医药
    立法支持

    1982年《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从宪法层面对中医药进行规定,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加快中医药立法步伐,推进中医药法律制度建设,以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中医药的发展。

    资金支持

    政府对卫生事业以及中医药事业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4586.63亿元,占GDP的4.62%,政府支出709.52亿元,占15.5%,到2009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17204.81亿元,占GDP的5.13%,政府支出4685.60亿元,占27.2%。政府卫生费用的支出9年中增加了6.6倍。2009年中央财政共安排4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最多的一年。

, http://www.100md.com     其中,国家发改委安排专项资金35亿元,支持101个地市级中医医院和165个县级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用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财政部、科技部安排资金2亿多元,支持中医药科技体系的建设和自主创新。

    传统文化的复兴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的步伐,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再次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唯一的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中国传统科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必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面临挑战

    中医卫生服务需求增大,投入相对不足
, 百拇医药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但相对于13亿人口,我国的医疗资源还是很不足的。

    从2000年到2009年,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2亿,净增1.6亿人。城镇化率由36.2%提高到46.6%,年均提高约1.2个百分点,8年中提高了10.4%。我国医疗机构数量,2000年为1034229家,2009年为916571家,8年中机构数量减少了11.4%。

    2009年,我国共有中医医院2728家,比2005年增加8.25%,而2009年,中医医院入院人数达988.07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了420.66万人次,增长了74.14%,群众需求大幅增加。由此可见,我国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速度还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日益增加。中医卫生服务需求增大,投入相对不足,是中医药医疗事业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

    群众需求多层次
, 百拇医药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贫富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状况上,在医疗需求上最为明显。面对这一现状,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也有必要做出相应调整。经济状况不同表现为对中医需求水平的不同。公立医院是按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需求设立的,收费及服务水平面向大众。建立面向不同阶层的中医诊所可以有效地形成多层次办医的模式,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需求,是中医药医疗事业新时期发展面临的崭新问题。

    中医药特色优势淡化

    目前许多中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中医药收入占全院总收入的比例偏低,中医院中医不专、西医不强、能够依靠传统方法诊疗疾病的“纯中医”数量越来越少。中医医院的硬件与西医医院相差无几,成本高,投入大,所以中医医院也要像西医医院一样增加检查费、西药费才能够维持医院的运转。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是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老中医经验难以传承
, 百拇医药
    20世纪30、40年代成长起来的名老中医,一生中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是当代中医的巨大财富。但当代名老中医多数年事已高,后继乏人已成严重问题,他们的宝贵经验亟待有效地抢救性保留。寻找一种有效、可行的方式来进行经验继承是中医药医疗事业发展面临的紧急问题。

    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足

    传染病的防治是中医药的特长。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比西医,中医药有着简便快捷的优势,不必明确致病因素,仅依据患者症状就可以施治,为疾病的康复争取宝贵时间。但是,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中医药如何及时参与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的及时救助,仍然是中医药医疗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多元化发展中医药

    扩大中医医院规模,增加中医医院数量
, 百拇医药
    据统计,2008年全国综合医院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为5463.82元,而中医医院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为4086.86元,可见,相比西医医院,中医医院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中医医院担负着大量患者的诊疗任务,建立更多的高水平的中医医院,能够极大地缓解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工作重大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

    加大对中医医院的财政补贴

    增加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鼓励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大对中医医院的财政补贴,是保证中医医院保持中医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鼓励多元化、多层次办医,大力发展以中医医院为品牌的中医连锁诊所

    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这一战略目标,中医的多元化发展应当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开办中医诊所。一则,可以缓解国家财政负担,拓宽国内资金投资渠道;二则,中医诊所成本低、覆盖面广、经营灵活,是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有效途径;三则,可以形成多层次办医的模式,有效地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需求;四则,中医诊所的发展更易于突出中医特色,有利于发挥中医自身优势;五则,可以有效填补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市场的空白;六则,为中医市场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少人才流失,并促使中医院校注重对“纯中医”的人才培养;七则,有利于老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八则,有利于有实力的诊所向国外发展,推动中医医疗事业的国际化。
, 百拇医药
    总之,鼓励多元化、多层次办医,大力发展以中医医院为品牌的连锁诊所,是中医药进入基层,满足不同阶层老百姓健康需求有效可行的方式,也更有利于中医医疗机构更好地发挥中医特色。 (苏芮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

    

    探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模式

    吉林中医药学会

    各地中医药学会,不仅是开展学术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力量,同时还是党和政府联系中医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纽带。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中医药学会应如何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心、服务大局,成为地方乃至全国中医药管理部门的得力助手和智囊库呢?——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通过转变角色定位、创新学术活动模式等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学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模式,并先后被评为“吉林省2010年度先进学会”、全国省级“学会之星”。
, 百拇医药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在社会团体改革的背景下,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坚持“以有为换有位,以有位促有为”的工作理念,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承接政府职能的能力,在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服务于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心工作中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真正成长为行业发展的民间思想库和智慧源。

    为推进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吉林中医药学会主动承担并成功策划举办了“读经典、学名家、做明医”誓师大会以及全省“读中医经典”知识竞赛。为了给“真中医”人才培养寻求更多资金支持,学会还正在积极协调医药企业联合设立“真中医”人才培养基金。

    结合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的要求,学会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医院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班”,邀请美籍华人管理专家主讲,旨在提高全省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省局“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全行业管理”的工作重点,学会则积极筹建“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工作管理委员会”,为综合医院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 http://www.100md.com
    此外,学会还积极承担吉林省中医药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研究、《中医药志》研究等课题,为出台“吉林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意见”出谋划策,发挥了学会“民间思想库”作用。

    促进交流 服务会员

    要成为政府的参谋和得力助手,首先要提高为会员服务的能力,提高对广大民众的科普能力;为促进行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发挥“助推器”作用。因此,结合吉林省提出的中医药强省建设规划,学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和质量高、吸引力强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全年举办了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33项(国家级6项、省级27项),学术会议18个,为中医药强省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为了让更多的会员,不出省就能够聆听国家及省内知名专家的讲座,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巩固推行“立足省内、面向全国”的学术会议质量标准和“专家强、质量高、程序规范、气氛浓”的办会模式,会场免费向会员开放,同时创新学术活动模式,除大型学术会议外,还举办了沙龙、论坛、专家访谈等形式的学术活动,并与地方卫生局、省中医药管理局合作办会,使基层医生有机会参加高级学术会议。
, 百拇医药
    2010年,学会共举办各类学术活动18场次,参会近3000人次,邀请国家级(省外)报告专家25人次,省内报告专家77人次。这一创新的会议模式得到与会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吉林省会议的创新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

    为了更好地履行学会“搭台建家”的基本职能,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踏踏实实为会员办了不少实事:先后搭建的展示学术成果平台、举荐人才平台、与专家零距离接触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学术外交平台等,受到会员的赞誉。

    此外,通过学会网站和短信服务平台的建立,学会及时向会员发布学术及相关信息,编辑下发《学会资讯》,传播相关新闻资讯,节假日发送祝福短信等,让会员与学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面向基层 服务百姓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于2007年创办的“中医大讲堂”,是学会向社会公众传播普及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的重要平台,连续举办4年多来深受广大城市居民的欢迎和喜爱,成为学会服务民生工作的鲜活载体和响亮品牌。
, 百拇医药
    2010年,学会认真谋划“中医大讲堂”的运作思路和推进策略,通过与吉林省科协协调沟通,确定了由省科协、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2010年度吉林省千场科普报告会——《中医大讲堂》”活动,使这一品牌得到了推进和升华。在吉林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后,“中医大讲堂”2010年分别走进长春市、吉林市、辽源市举办了21场活动和2次义诊咨询,受益人数超过2000人。

    此外,学会还组织专家在长春市广播电台举办健康咨询讲座和养生主题节目,印制科普读物5000册免费向群众发放,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科学合理的中医药养生知识。

    在服务百姓健康需求的同时,学会也不忘服务基层医生的实际需求。为了提高基层医生培训质量而创办的“名中医讲堂”就是其中之一。学会特别邀请了国家名老中医阎洪臣、黄永生,吉林省名中医刘铁军、邓悦、朴春丽等,分别走进公主岭市、东丰县等地区,围绕如何争做“真中医”、中医适宜技术、糖尿病防治、中医药文化科普等内容进行了讲座。
, 百拇医药
    “名中医讲堂”一经推出,就受到基层医生的热烈追捧,也得到了地区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勇担责任 服务社会

    2010年,吉林省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抗击洪涝灾害的关键时期,为解决吉林省感冒药品短缺问题,在接到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邱德亮的指令后,学会积极协调安徽济人药业向该省灾区捐赠了价值500万元的疏风解毒胶囊。

    经过48小时的连夜奋战,学会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办了以“抗洪救灾、大爱无疆、中医药人在行动”为主题的“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吉林赈灾捐赠仪式”。捐赠仪式结束后,为了尽快让灾区群众用上药,学会朱桂祯秘书长率领共9人的团队连续工作,把灾区急需的药品送到了各有关单位、解放军、民兵预备役以及媒体记者等工作人员手中,在抗洪救灾关键时刻,让群众感受到了中医药人的温暖,缓解了灾区感冒药品缺乏的现状,得到灾区群众及有关参与救灾工作人员的好评。事后,吉林市人民政府、白山市人民政府等受援地区专门向吉林中医药学会发来感谢信。
, http://www.100md.com
    另针对与中医药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正确引导百姓科学养生,维护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2010年“张悟本养生热”对百姓养生的种种误导,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第一时间组织专家予以驳斥,《新文化报》以“我省中医痛批张悟本六宗罪 誓夺回中医养生阵地”为标题刊登在头版头条的报道中,以半版刊登了专家们的主要观点,成为全国首家予以回应的社会组织,对百姓正确认识养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向佳)

    

    应该给科普文章“名分”

    近读贵报刊登的文章《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应有硬指标》(2011年4月22日),笔者深有感触。
, 百拇医药
    早在2007年初,安徽省中医院就明确规定,每个科室在本年度必须完成10篇以上且在报刊公开发表的医学科普文章,作为年度考核的硬性条件之一。同时,对完成好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即地方级报纸每篇奖励50元,国家级报纸每篇奖励100元。电台、电视台播发的文章同样参照报纸标准。兑现措施由医院宣传科监督执行。

    这种激励机制大大地调动了医护人员尤其是青中年专家创作卫生科普文章的积极性,对医院的形象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此,风风雨雨、褒贬不断,我院坚持这样的“政策”至今,确实不容易,值得赞赏。

    今年,医院再次加大了对卫生科普文章重视的力度,并制定了具体的奖罚措施。可见,院领导对医学科普文章的重视。

    在此,笔者作为一名中医药科普的“铁杆”作者向全社会以及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呼吁:重视科普工作是全社会的事,光靠一个单位、一个地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不能来“虚”的承诺,要实实在在,要给科普文章个“名分”。
, http://www.100md.com
    前不久,我读了《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颇受感动。文章说,中医科普光靠专家个人是不够的,国家应该从体制上、资金上予以推动。目前,中医晋级只看论文发表多少,对科普工作不作考核、不提要求,医生们没有科普热情。因此,职称评定方法应有所改变,并鼓励专业人士去做科普工作。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建立专项的中医科普基金等等。

    文章的观点,笔者十分赞同,同时也建议对科普文章给予更高的礼遇,如把优秀的科普文章同学术论文同等对待,发表科普文章也可享受一定的继续教育1类和2类学分。优秀科普作者可优先晋升,如同作家一样,国家专门给予一定级别的职称(1级、2级、3级),并享受初、中、高级职称的待遇等。

    总之,光号召远远不够,有关权威部门应尽快拿出措施,发出红头文件,尽快给医学科普文章一个“名分”,如此,下面也就好执行了。 (王金山 安徽省中医院)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