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2086611
让人性的光辉照耀 ——三读《烈药》一书有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6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5.26
     ——三读《烈药》一书有感

    □ 浩 洋

    记得第一次读《烈药》是在1987年初秋,那时我刚从药厂实习回机关上班。这本借来的《烈药》成为我入门医药行业的启蒙读物之一。只是现在想来,当时涉行未深的我并未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这一行业会面临着怎样的风险,似乎阿瑟·黑利所讲的故事离自己很遥远。当时,医药行业领中国对外开放风气之先,世界知名的跨国药企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建设合资工厂;国有大医院的许多医生、药师纷纷下海,做起了跨国药企的医药代表;与此同时,许多在西方畅销的药品也相继进入了中国的医院。

    再读《烈药》则是在2004年深秋的一个傍晚,从一个地下通道的书摊上,我买到了一本半旧的《烈药》。那时已成立7年的药监部门每年批准的“新药”数量屡创新高,制药产业似乎充满无限的生机,这与《烈药》中所描述的美国战后二十年灵丹妙药层出不穷的情景何其形似。二读《烈药》,一样的版本,一样的封面,不一样的语境,那种夜色阑珊中蓦然回首的感觉真是太强烈了。从此,这本书就一直被我带在身边。
, 百拇医药
    从第一次读《烈药》到现在,弹指之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在经历了药监系统反腐风暴之后,今天第三次读《烈药》,抚今追昔,恍若隔世的况味怎能不油然而生?

    在故事中,西莉亚一出场,就因推荐一种尚在试验中的新药而挽救了患者玛丽的生命,并因此与医生乔丹喜结良缘,我们不禁要为新药的神奇而惊叹;当西莉亚在公司的销售工作会议上挑战习惯和权威,对信口胡说,甚至是蓄意撒谎等不良药品销售行为提出严厉批评时,我们既钦佩她的勇敢无畏,又不禁为她的职业生涯而担心;当乔丹无意中发现“经验丰富、医德高尚”的顶头上司诺亚·汤森偷偷滥用麻醉剂,尤其是当他了解到医生利用职权滥用药品并非个别现象而感到震惊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不也同样被震惊了吗;当医药公司研究部主任文森特·洛德博士为出人头地,涉嫌论文做假时,我们顿感似曾相识,对我国医药卫生界几次闹得沸沸扬扬的学术造假事件有例可援不禁莞尔。

    更发人深省的是,《烈药》以美国制药工业这个比较集中体现社会矛盾的行业为背景,揭示了这一行业既勇于救死扶伤,又间或伤天害理的矛盾而复杂的两重性。当我们的女主人公踏上职业生涯的快车道,成为公司非处方药品部门主任,当她了解到当时每一种处方药要花几百万美元、5~6年时间才能投放市场,而门市产品(非处方药)呢,搞个配方至多只要5~6个月,花销极其有限,然后大量的钱花在包装、广告、推销上时,尽管困惑不已,但为了自己的职业前途她仍然直接参与了“弄虚作假”,设计出一种安慰剂感冒产品的广告文本——“幸福妈妈”计划。此时,我们情不自禁地深深叹息,为身不由己的女主人公叹息,为其置身其中的医药行业叹息,更为作者对复杂人性的把握和描写而击节。
, 百拇医药
    在故事的最后,费尔丁-罗思公司研发的“蒙泰尼”导致许多胎儿成植物人的事件被披露,公司总裁萨姆因给女儿服用了该药而使自己的外孙致残,最后身败名裂自杀,公司也因此受到重创和起诉。而西莉亚此次因坚持自己的原则反对蒙泰尼上市并为此辞职,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赏。阅读至此,我们不得不掩卷深思:制药业到底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行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本嗜血者,还是追求人类健康的使者?在现实的镜鉴中,我们多么希望人性的光辉总是能照耀着“烈药”,每个人都能安全愉快地享受药品。

    寓意隽永的作品,慰藉心灵的阅读,既能照亮我们心中的黑暗,也将留下记忆的清香。建议大家能亲自品读此书,相信阅读《烈药》将有利于我们药业人士鼓起勇气,肩负起更多国民用药安全的历史责任,增强对医改的支持、理解与包容。我们也期待着,再过20年,“中国版烈药”能够超越美国FDA的百余年历史而面世,而其内容更多展示的却是医药卫生行业悬壶济世的传统理想,救死扶伤的人道精神!

    相关链接
, 百拇医药
    阿瑟·黑利(1920年~2005年),加拿大籍旅美作家,在国外被誉为著名畅销书作家、行业小说之王。他的作品都是以美国社会为背景,而且每一部都是通过讲述发生在一个行业内部的故事,来展示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某一个片断画面。其被引入国内的作品包括《最后诊断》、《大饭店》、《航空港》、《汽车城》、《钱商》、《烈药》、《晚间新闻》。

    在《烈药》中,阿瑟·黑利继续保持了他独具风格的严谨创作态度,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美国社会中医药卫生行业各色人等。这是他第一次写一部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的小说,也是第一次选择一位女性作为全书的主人公。出版阿瑟·黑利全部作品的美国达波尔迪出版公司的总编辑山姆·沃恩曾说:“虽然,不少人对某个特定的行业进行过种种学术性研究,但除了阿瑟之外,又有谁在这样深刻描写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呢?我们希望在一百年以后,人们将会通过阅读阿瑟·黑利的作品来了解本世纪的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