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1401
两岸经贸合作下的台资医疗机构: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国际经济合作》
     内容提要2011年我国大陆的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政府大力倡导多元化融资办医,台资医疗机构作为一支新兴外资力量其发展前景令人瞩目。本文展望在ECFA框架下台资医疗机构未来发展将向多维度展开,在大陆市场不断开拓版图呈现持续健康成长的前景。

    关键词台资医疗机构两岸经贸关系医疗改革

    过去十年间,医疗卫生市场成为大陆与台湾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随着大陆人世后逐步向台资开放市场,两岸间的多项经贸协定不断推动台资医疗机构在大陆发展的进程。台资医疗机构进入大陆的路线图既与其他外资医疗机构相似,但又有其独特性,除受到大陆医疗改革政策等经济因素影响外,两岸关系等政治因素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历史回顾

    中国大陆加入WTO后逐步开放国内医疗市场,吸引包括台资在内的外资医疗机构进入成为趋势。2000年,卫生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开放外资(包括台资)以合资方式开设医院。《办法》规定外商投资医疗必须用合资、合作形式,外方所占股权不得超过70%,相比早期外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11期资30%的比重限额大幅度提高。尽管大陆医疗市场开始对台湾敞开大门,但此时台湾当局推行“戒急用忍”、“积极推动、有效管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等“锁岛”政策,消极对待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阻挠两岸“三通”,对台资“西进”设立层层关卡。在此期间,较为典型的案例是曾拟高调在大陆设立长庚医院的台塑集团因行政院的干扰在2002年前后不得不暂时搁浅项目。由于在大陆投资的医疗机构项目大多因为政策壁垒,资金无法直接从台湾进入大陆,而需借道第三方实现注资。例如,台一国际公司通过新加坡转投资的方式,持股70%与上海华山医院合资设立浦东华山医院。此外,在大陆设立医院除了开展业务需要得到各级医疗主管部门的专项审批外,在建设过程中更涉及所在地多个部门,因办理各项行政审批手续造成实际工期落后于预期进程。
, 百拇医药
    进入2005年后,大陆医疗改革进入反思阶段,对政策反应灵敏的外资医疗机构也纷纷驻足持观望态度。但与其他外资不同的是,台资医疗机构在两岸关系推动下投资活跃。2005年,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团应邀访问大陆,与民进党当局违背民意遏制两岸交流的财贸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积极拓展两岸通话渠道,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时隔一年,连战又率领台湾财贸人士参加在北京召开的2006年“两岸经贸论坛”,促成《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通过有利于台资进一步开展中国医疗市场业务的条款。相关的重要条款有:(1)继续欢迎和鼓励台湾医疗机构与大陆合资合作兴办医院。台湾投资者最高股权可占70%,合作期限暂定20年,合作期满可申请延长;(2)准许符合规定条件的台湾同胞在大陆申请职业注册和短期行医;台湾地区医师申请来大陆短期行医,在履行相关手续后,可在大陆从事为期1年的职业活动,期满后可申请延长;等等。

    这一时期,台湾企业集团或是专业医疗机构在大陆的投资较为活跃,不论是从普通小门诊医院还是专科医院,再或是综合医院以及体检中心都在投资规模和级别上远远超过之前。例如,台湾明基集团投资的三级甲等医院明基医院、六和集团筹建的非盈利医院宗仁卿纪念医院等均成功进入大陆医疗保险体系。健康检查、疗养类健康预防性医疗机构在京沪高端体检市场上的影响力更值得一提,单店投资高达5000万的就有2005年日月光集团和朱恒毅个人组建的上海景康健康管理中心和2006年美兆集团与上海总工会合资筹备的上海美兆体检中心。台湾医疗机构还采用对大陆医院输出技术、派出医务人员交流合作等方式探路大陆市场,较为典型的是台湾敏盛集团的拓展方式。台资医疗机构在获得放宽台籍医生大陆行医条件和并人大陆医保体系两个问题上的初步突破后,较上前一时期迅速成长起来,但依然面对审批程序复杂,增资额度及设立分支机构受限等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
, 百拇医药
    2009年大陆新医改政策在众人瞩目中出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提出加快公立医院改制,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改革方向。卫生部因此逐步推出一系列有利于独资和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例如,2009年卫生部将港澳台籍医师在大陆行医执业资格延长至3年;2011年卫生部发布的旨在简化在华合资医疗机构审批程序的《关于调整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审批权限的通知》,申请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只需得到省级卫生厅的审批即可等。台资医疗机构不仅受惠于大陆医改的好政策,更是乘上了两岸关系回暖的东风。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奠定了两岸经济未来更紧密合作发展的基石。为配套卫生协议的落实,卫生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出《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台湾服务提供者可在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和海南五省市自主选择设立经营性质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二、三级独资医院。进一步,2011年6月在大陆召开ECFA五省市医疗卫生投资论坛提供地方政府与台商直接沟通的平台,让台商了解到各地具体的吸引台资开办医疗机构的惠台政策。
, http://www.100md.com
    在前期经营的经验积累和两岸经贸利好的政策影响下,台资医疗机构在大陆的发展向更深一步迈进,逐步融人大陆的医疗卫生体系之中。特别是在允许台商独资条件放开后,原有合资、合作医院在随时变身,例如,2011年7月上海辰新医院更名禾新医院从合资转为独资医院。在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台资医院诊所开始高调登陆,并不再像早期小型合资医院或是台湾医师诊所那样碍于政策限制低调经营。有通过接手公立一二级医院、卫生站的改造入驻,例如,台商全资打造的东莞虎门台新门诊部;也有直接合资开设高端的个人诊所,目前共有大小三百多家台资医疗机构已经进入大陆医疗卫生市场。

    二、未来展望

    ECFA框架协议下的两岸经贸往来将更加频繁,未来无论是从台湾到大陆,还是从大陆到台湾往来于两岸间的人员数目都会急剧增加,在疾病防控、紧急救助、健康维护等方面两岸医疗卫生合作的前景广阔。加之大陆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地对吸引外资进入医疗服务薄弱地区和急需的专科领域开办医疗机构的愿望迫切,希望通过增加优质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力量重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为社会民众提供所需的医疗服务。可以预见,未来台资医疗机构在大陆医疗市场的份额将必然急剧加大,其发展也将呈现多维成长模式。

    (一)合作形式的多样化

    台湾医疗机构参与大陆医疗卫生市场的方式不断丰富,除自, http://www.100md.com(刘莹)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