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2086557
掌握认识自我的工具 ——《中医思维方法》杂议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3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6.23
掌握认识自我的工具 ——《中医思维方法》杂议

     ——《中医思维方法》杂议

    □ 温长路

    由陕西中医学院邢玉瑞教授担纲主编的《中医思维方法》一书放在我的案头差不多有半年之久了,邢教授多次见到我并提及撰写书评一事。事不过三,我抽空翻阅了他的这本著作,并写下了这篇或许并不沾边的评论。

    《中医思维方法》一书,定位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显然是为高校学子们传授方法学的一本教科书。我的感觉是,它传授的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意义更广泛的认识论、认知论,是解析中医学传统、神秘、困惑诸多基因的密码。中医是什么?为什么中医能够长荣不衰?一部流传了两千年的《黄帝内经》为何至今读之犹新?这是许多人都在探索着回答而又很难说得完全的问题,《中医思维方法》一书要表达的正是这个主题。

    世界五大传统医学体系的形成,背后依托的都是他们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的深厚背景。历史的无情,让古希腊-罗马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埃及医药学、亚述-巴比伦医药学渐次从人类的视野中淡出,只有中医学依然以其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可靠的防治效果,服务并影响着中国乃至地球上的大片地区,显示着它巨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内核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无疑就成为中医学的文化基因,决定着中医学的发展。它不仅为中医理论奠定了方法学基础,而且成功地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决定了中医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基调。”这是《中医思维方法》一书给读者的答案之一,亦即独特的文化土壤、独特的文化思维、独特的方法学,是中医学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前途无限的基石。
, 百拇医药
    与西方哲学总是以一种体系否定前一种体系的方式不同,中国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经典的阐释以关涉现实、接续传统和未来的。孔子“信而好古”的实质,在于能“述其人之言,必得其人之心;述其人之心,必得其人之道”(清·焦循《述难》);孟子“尚友”的实质,强调的也是论世知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他们所强调的,都是后人与古人在文化之生命精神上的沟通与契合,是历史之生命连续性的文化阐释原则。“中医学的成长,同样是一个文化过程。”“一部经典,千年供奉,流派千家,不离其宗。”这种以不变应万变、不变中包含着万变的现象,是中医学得以在传承中演化的重要特征,是因袭“中华文化基因稳定性和深厚性”的结果,是一条东方文化所固有的隐性动态变化规律。这是《中医思维方法》一书给读者的又一个答案,亦即独特的文化土壤、独特的文化思维、独特的方法学,是中医学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前途无限的法宝。

    《中医思维方法》的编者大都是在该领域内具有较深造诣的学者,不少还是学科的领军人物。如我所熟知的主编邢玉瑞,副主编吕志平、任秀玲、纪立金以及策划编辑张同君教授,都是在中医界颇具成就的佼佼者。由这样的团队、这种智慧者的组合来完成的这样一本著作,应该说是高质量、高水准的,是令人可信赖的。
, 百拇医药
    当果盘摆上餐桌的时候,是选择传统的竹签还是现代的不锈钢叉子去取水果,既会从视觉的感受上对工具的选择产生差异,也会从工具的使用上对工具的绩效产生联想,二者间的形态、光泽、体积、力度和效果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善其事”与“利其器”,“器”的这种特殊作用引发出的“事”,正是不同思维作用的结果。在人类进步带来的地球距离不断拉近的今天,“中国传统思维表现出以‘关系’为逻辑起点,以整体性为根本特征,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以‘象’为主要的思维细胞,重视直觉体悟的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无疑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传统的文化维护自觉不自觉、自愿不自愿地在新的文化冲动中发生震动或变故是无法规避的现实。不管其结果是闪亮的火花还是阵痛的伤痕,而在作用过程中出现亮点的机会起码是存在的,这或许能够成为事物进步和促成创新的切入点。因此,如何看待和判断多元文化渗透、融合背景下中医思维方法的态势和走向,作为反映《中医思维方法》的专著,应当有明确的态度,而书中的表现恰恰显得有些暧昧或含混,这是否也算得一点遗憾呢?请作者思考。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作为人的本能,思维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中医思维方法》一书,把中医思维的问题提到了学科建设、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前台,值得更多的人去关注、去感悟、去品味。

    (作者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