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57590
荨麻疹:初始治疗2周后要评价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1日 医药经济报
荨麻疹:初始治疗2周后要评价疗效

     〈〈〈临床策略

    【受访专家】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 陈秋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教授 冉玉平

    荨麻疹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分为自发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等类型。其所有类型均有共同的特征性皮肤表现,即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冉玉平表示,荨麻疹通常可经以上两个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但应注意,有时荨麻疹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例如皮肤点刺试验所致的风团和日常生活中无症状的急性过敏反应。

    若诱因明确,则对因治疗

    对于荨麻疹的病因,冉玉平表示,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如引起非变态反应性超敏反应的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不但能诱发荨麻疹,还可加重已有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因此一旦发现,须停止使用这些药物。

    对于物理性荨麻疹,必须避免物理刺激。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常与各种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相关,常见感染细菌有胃肠道幽门螺杆菌、鼻咽部细菌等,应该针对性的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一些易于查出诱发因素的荨麻疹患者,根本治疗是除去病因,但冉玉平同时也指出,寻找病因然后再对因治疗可能并不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因此,临床上对荨麻疹患者主要采取对症综合治疗。

    抗组胺:首选二代, 根据疗效调整方案

    综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肥大细胞炎症介质在靶器官的作用。荨麻疹的很多症状都是由于组胺和内皮细胞及感觉神经H1受体结合所致。因此,冉玉平表示,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为H1抗组胺药物。记者了解到,目前临床上的抗组胺药物较多,那么各自的适用领域有何差异呢?冉玉平指出,各类抗组胺药物对于荨麻疹的疗效相差不大,但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有抗胆碱能作用,并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超过12h,常引起白天嗜睡、镇静、困倦、疲劳以及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因此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药,如需要高空作业、开车等的患者,则选择嗜睡作用较弱的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

    在疗效评价方面,冉玉平表示,初始治疗1~2周后如无效,则应考虑改变治疗方案。“可首先选择增加抗组胺药物剂量。”冉玉平说道。研究显示,大部分荨麻疹患者能通过增加抗组胺药的剂量获得更好的疗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