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2104611
采撷诸家精华 探寻古经至理 ——考据派扛鼎之作《素问三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4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7.14
采撷诸家精华 探寻古经至理 ——考据派扛鼎之作《素问三识》

     ——考据派扛鼎之作《素问三识》

    □ 徐 珊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素问》(以下简称《素问》)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素问》是一部古医书,然而其所论又超出了医学范畴,实为中国古代医学及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

    然而,由于《素问》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义理艰深,加之衍缺错简不少,披阅实在不易,深刻理解则更难。自唐代王冰注解《素问》以来,历代竞相诠释此书者不乏其人,大多仁智互见,各有短长。除了宋、元、明、清有许多医家或学者悉心研究此书外,国外如日本的汉医学家亦有长期潜心研读《素问》者,如19世纪日本多纪氏一族,曾有祖孙3代多人精研此书,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日本汉医学家多纪元简的父亲曾对《素问》下过许多功夫,他希望儿子也能朝夕有志于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多纪元简不但致力于精研《素问》,而且于公元1806年撰成《素问识》一书;40年之后,多纪元简的次子多纪元坚亦克绍箕裘,复撰《素问绍识》4卷。这两本书(以下简称“二《识》”)的先后问世,均为《素问》之考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获中国学者的好评。
, http://www.100md.com
    胡天雄教授于青衿之岁即醉心于攻读《素问》,曾经广泛搜罗历代诸家注本,及至觅得多纪氏父子的“二《识》”,如获至宝、喜不自胜。于是昼夜研读,反复领悟,不禁深深地服膺其见解之精辟独到。然而,多纪氏父子的书并非白璧无瑕,限于当时的种种条件,许多后世所发掘的相关出土文物或新的参考资料,多纪氏父子根本无缘见到。正如胡老所说:“自《素问绍识》成书以来,又历140年,其间英贤辈出,于《素问》一书刮垢磨光、勾隐发微者大有人在。诸如清末经学家考之以音韵训诂,现代考古学家证之以出土文物,而并世耆贤、杏林新秀,或出教学所得,或事科研所及,多能匡正误文、阐发精义。此皆多纪氏父子所未见。即使先秦典籍、后世专论,涉及《素问》者不少,或为多纪氏父子所不见,或见之而未采摘者为数尚伙……”于是,胡老决意在多纪氏父子“二《识》”的基础上探微索隐、拾遗补缺、刮垢磨光,“爰将平日读书笔记及教学心得,仿多纪氏例,加以整理,复选前修卓识、后贤创见,补苴罅漏,裒集成册,”于20世纪80年代撰成《素问补识》。

    《素问补识》一书既精辟地阐述了《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又勇于纠正其讹误及衍缺错简,遵古而不拘泥于古。书中并非对《素问》全文加以通释,而是选取某些疑点、难点,多方予以考证,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明白晓畅地加以通俗易懂的诠释。此书成为多纪氏父子“二《识》”之后的又一部精心研读《素问》的笔记型著作。

    多纪氏父子的《素问识》、《素问绍识》与胡天雄教授的《素问补识》,原来都为独立的著作,现《素问三识》将三部书汇编在一起,对于披阅《素问》则更加方便,亦更符合读者的需求。胡老的女儿胡静娟与黄芝蓉、罗霞女士皆得胡老指点,并对《素问》做了精心研读,多有深切体会。她们彼此共同切磋,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素问三识》。此书“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可谓研读《素问》的优秀参考书,称其为“《素问》考据派的扛鼎之作”,一点也不为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