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2102484
脂肪食物可缓解低落情绪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64期
     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有内因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利用大鼠进行的实验中,发现蛋白质“Rac1”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美国《临床检查杂志》发表了这一报告。报告说,如果抑制这种蛋白质的作用,就有可能治疗高血压。

    有关成果是东京大学教授藤田敏郎率领的研究小组获得的。他们通过让大鼠不断杂交,培育出摄取盐分容易患高血压和不容易患高血压的两组大鼠,然后让两组大鼠持续3周食用混有大量食盐的食物。食盐的总量相当于它们体重的4%。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与细胞形成相关的蛋白质“Rac1”在两组实验鼠体内出现显著差异。在容易患高血压的大鼠肾脏内,这种蛋白质非常活跃地发挥作用,而在另一组大鼠体内,“Rac1”很不活跃,也没有发挥明显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研究人员发现,“Rac1”蛋白质活跃后,调节钠离子浓度的肾功能开始发挥作用,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为了降低钠离子浓度,血液中的水分增加,结果导致血压升高。

    研究人员向容易患高血压的大鼠投放抑制“Rac1”蛋白质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结果大鼠血液中钠离子浓度不再升高,高血压症状得到改善。

    藤田敏郎认为,“Rac1”蛋白质在人体内应该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1”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导致的高血压。(蓝建中)

    

    高脂肪食物可缓解低落情绪
, http://www.100md.com
    很多健康知识都提醒人们当心高脂肪食物带来的“健康负担”。然而比利时科研人员日前发现,这类食物可通过胃影响大脑,缓解糟糕的情绪,但这一发现不能成为心情抑郁者胡吃海塞的依据。

    比利时鲁汶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说,这个小组征集了12名体重正常的志愿者,让他们看一组令人伤感的图片,听旋律忧伤的音乐,同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他们的脑部。

    随后,研究人员通过饲管向一半志愿者的胃部注入脂肪酸,它是甘油三酯的主要成分,其他志愿者的胃中则注入生理盐水。为避免被测试者对食物展开联想并影响心理活动,他们事先未被告知摄入的是什么。

    研究结果显示,伤感的音乐和图片使志愿者的情绪全面低落,但摄入脂肪酸的志愿者比摄入盐水者的悲伤程度轻50%。这是因为当脂肪酸注入前者的胃部后,与其忧伤情绪相关的大脑部位的活动受到抑制。

    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卢卡斯·范奥登霍弗博士说:“看起来,食用脂肪能减少我们的悲伤程度。”科研人员还认为,上述发现对肥胖人群、饮食紊乱症和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http://www.100md.com
    

    抗癌药物或有助治疗精神分裂症

    伦敦国王学院的彼得·吉斯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找到了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途径,并使用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MS-275成功地缓解了小鼠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这项研究为研发精神分裂药物提供了新途径。

    精神分裂症会导致幻觉、妄想和行为改变等长期心理症状,全球约2400万人受其影响,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有90%居于发展中国家。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这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但其确切缘由尚未被知晓。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如心理疗法、咨询、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但很多抗精神病药物和绝大多数的安定药都有极大副作用。
, 百拇医药
    吉斯团队在研究中首次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的酶催化剂p35变少。正常的大脑发育部分是由Cdk5蛋白质的活化作用所保证的,而Cdk5的激活需要大脑中酶p35的存在,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酶p35比正常人少50%。

    他们将小鼠的酶p35的含量减少到了相应的比例,然后对小鼠脑内的分子变化进行了监控。结果发现,p35的减少导致小鼠体内对维持神经连接有重要作用的突触蛋白质减少,并显露出神经分裂相关症状,如学习障碍、对感官刺激无法作出回应,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等。

    研究还发现,p35的减少引起的分子变化与抗癌药物MS-275的药物靶点相一致。MS-275不仅处理了小鼠的分子变化,而且减少了其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症状。了解这一信号通路及p35减少所引起的后果,对精神分裂症潜在的治疗方法有重要指导作用。(程凤)

    
, 百拇医药
    日本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致病机理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发表研究报告说,细胞内的芳香烃受体蛋白(Ahr蛋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物。此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对患有胶原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鼠进行分析发现,如果抑制免疫T细胞群的芳香烃受体蛋白,实验鼠体内生成过量的促炎症因子导致使关节部位炎症持久不退的“Th17”细胞就会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就减轻。如果在另一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中抑制芳香烃受体蛋白,则无此效果。

    芳香烃受体蛋白是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其具体功能目前还不清楚。研究小组认为,人体免疫系统发出错误指令,导致免疫T细胞群中芳香烃受体蛋白过量,“Th17”细胞异常增加,最终引发了类风湿性关节炎。
, 百拇医药
    研究小组成员、大阪大学教授岸本忠三说,如果能开发遏制芳香烃受体蛋白功能的药物,也许能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蓝建中)

    

    常规和基因疗法综合治疗下肢缺血效果佳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科学中心的一个小组日前在新一期俄学术刊物《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上报告说,在临床试验中综合运用药物、手术和基因疗法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该小组研制出了3种注射使用的基因制剂,其所含基因能指导合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长素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让血管“绕道”生长以增强疗效。
, http://www.100md.com
    研究者征集了一批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一部分接受药物、手术等常规疗法,另一部分列入基因疗法组。后者中有少数患者只接受基因制剂注射,其他人既接受常规治疗又注射基因制剂。

    研究人员对上述患者半年至4年半的随访显示,单纯的基因疗法只对病情属于中等程度的患者有效。与对照组相比,用常规和基因疗法综合治疗的效果相对更好——血管分流术有助于恢复病人下肢大血管的主要血流量;在基因制剂的“督促”下,患者缺血组织周边的血管“绕道”生长并形成网络;脚掌和脚趾的血液微循环得到改善。患者的不截肢率达到87.9%,在分别注射3种基因制剂的患者中,约77%~82%患者的临床最佳治疗效果稳定保持了一年以上。

    然而研究人员也指出,与注射基因制剂有关的个别不良反应为全身性炎症反应,但总的来说,这种基因疗法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

    
, 百拇医药
    新研究发现“饿死”癌细胞的方法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癌细胞通常依靠分解葡萄糖来获取能量,如果体内的葡萄糖含量不足则转向别的能量来源。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NF-kB的蛋白质控制着其能量供应方式的转换,如果抑制这种蛋白质的功能,癌细胞就会进入能量供应不足的状态甚至“饿死”。此外,如果在抑制蛋白质NF-kB功能的同时,使用一种已有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则“饿死”癌细胞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领导研究的吉多·弗兰佐索教授说,这是首次揭示蛋白质NF-kB具有调节细胞能量来源的功能,以前对它的具体机理不是很清楚,因此与之相关的癌症治疗方式效果也不太理想。本次研究还发现可以将它和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有望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式。(黄堃)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