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116805
栉风沐雨六十载 只为杏林花常开 ——泸州医学院办学六十周年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60年栉风沐雨,60载弦歌不辍。泸州医学院自1951年建校以来,已走过曲折坎坷而又灿烂辉煌的60年发展历程。经过6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一所办学层次齐全,专业设置多样,在校学生逾万,社会声誉良好,发展势头喜人的高等医学院校,成为川、滇、黔、渝结合地区的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医疗诊治预防中心、医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心,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和西部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秩风雨路 甲子展风华

    风雨兼程,筚路蓝缕。1950年,在西南行政区卫生部长钱信忠的提议下,泸州医学院的前身——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于1951年8月正式成立。首任校长由川南行署卫生厅副厅长、留学德国符兹堡大学的医学博士房师亮兼任。学校创建之初,办学条件极为艰苦、简陋,全校只有一间解剖室,一具解剖用的尸体,一间实验室还兼做器材保管室。经过艰苦创业,到1956年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中等医药专科学校,基础教学设施也趋于完善。
, 百拇医药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1959年7月,学校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实现了办学历史上的第一次跨越。医专时期,学校大力发扬祖国传统医药事业,加强中医教学,取得了突出成绩,为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医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1961年,学校两位中医教师分别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发扬中医学事业银质奖章”和“发扬祖国医学事业铜质奖章”。1963年4月,朱德委员长莅临学校视察并挥毫题词:“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学好现代医学科学,为广大人民服务”。1967年10月,学校附属医院成功开展首例断肢再植手术,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外文电讯发送了这一消息。

    砥砺前行,奋发图强。1978年1月,学校升格为泸州医学院,实现了办学历史上的第二次跨越。升本之后,各项事业稳步发展。1982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1985年,学校在国内率先开始进行五年制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1993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 百拇医药
    乘风奋进,再谱华章。进入新世纪以后,泸州医学院乘着高教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春风,步入了全面发展、突飞猛进的巨变时期,实现了办学历史上的第三次跨越。2001年,占地1000余亩的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2003年,获准新增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0年,心血管医学研究所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川南地区高校唯一的博士后培养单位……

    跨越大发展 办学结硕果

    激情成就梦想,奋斗实现跨越。经过历代泸医人60年的努力,学校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忠山和城北两大校区,占地面积达1500余亩,建筑面积达4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2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达170余万册。目前,已建立起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专业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授权点3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6个。学校现有17个二级院系,22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4万余人,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近10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招生就业呈现出“入口旺、出口畅”的喜人态势。自2010年起,学校开展了临床医学专业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工作,成为四川省首批招收免费医学定向生的高等医学院校。
, 百拇医药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不断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和中等卫生学校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获得近两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等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学校学生代表队参加由教育部、卫生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勇夺西南、西北赛区一等奖并荣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兴校,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提升。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科技条件平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近5年来,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80余项、国家“863”计划子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00余篇,SCI、EI收录104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8项,出版学术专著33部。2001年以来,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2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获市、厅、局级科技进步奖85项。主办有《泸州医学院学报》和《医学与法学》两种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
, 百拇医药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致力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以促进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学校本部1148名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76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34人,硕士生导师380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教学名师5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7人,省、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52人。

    近年来,学校三所直属附属医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连上台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04年,附属医院成功开展了四川省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2007年和2008年,又免费成功开展了2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2005年,成功开展了四川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2010年,附属中医医院获批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办院层次得到很大提升;同年,中医院城北新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办院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开启了跨越发展的新篇章。附属口腔医院自2001年成立以来,努力改善医疗环境,拓展办院空间,医疗实力显著提升;目前,正向着国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目标迈进……
, http://www.100md.com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在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医疗事件面前,学校和三附院教育、医护工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及人民的召唤,冒着疾病威胁甚至生命危险,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以顽强的意志、精湛的技术、厉行的作风,积极参加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2003年“非典”爆发后,三附院上百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四川省首家专业诊治“非典”医院,诊治发热病人上千名,其收治的“非典”患者全部痊愈出院。2008年,当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附属医院迅即组成多支抗震救灾医疗队,火速赶往地震重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全省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等。

    扩大交流,加强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葡萄牙全国针灸协会等国内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医留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合作办学、交流互访、合作研究。获得20余次国家、省外专局智力引进项目。自2004年开展长期留学生教育以来,已培养医学留学生422名。留学生教育逐步发展壮大,援外医疗取得了显著成绩。
, 百拇医药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文化工作,提升了学校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影响力,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学校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60载光阴荏苒,60年上下求索。迄今为止,泸州医学院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4万多人。学校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和思想素质好、动手能力强等突出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他们有的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有的驰骋商海成绩斐然,有的进入学术殿堂勇攀高峰,有的跨入政界为民奔走……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风正好扬帆 再启新征程
, 百拇医药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泸州医学院将按照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共同愿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事业发展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按照“稳规模、重质量、抓改革、强内涵、育特色、塑品牌”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质量工程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战略,不断优化结构,着力自主创新,打造特色品牌,为建成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学院校而努力奋斗。

    栉风沐雨60载,只为杏林花常开。历经60年改革发展的泸州医学院,犹如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正以乘风破浪之势,航行在高等教育这片海洋。我们坚信,经过一代又一代泸医人的开拓奋进和不断创新,泸州医学院这艘巨轮,必将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驶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姚洪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