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疗管理 > 医疗改革 > 医疗改革
编号:12217946
医改进程中的得与失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3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9.23
     □ 蔡江南

    最近,有人开始忙于探讨医改成功与否的问题。但实际上,医改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医改是否成功也只能以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来衡量。一个美国医改研究者曾提出了几条世界性的规律,其中一条就是:前一次的医改永远是失败的。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医改的目标本身也是动态和处于发展中的。

    让我们回到当下中国的医改,先来看看医改进行到现在比较成功的地方,或者说做得比较好的地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医疗保险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政府的力量,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社会医疗保险计划,使得医保覆盖面几乎包括所有人群。当然,医保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别,大多数人的医保水平还很低,目前还无法有效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第二是对基层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政府投入和重视。各级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一些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设施,包括各类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设施、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县一级医院的建设等。这对于改善人民的健康、缩小医疗卫生资源的地区差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百拇医药
    这次医改也将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但是,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医改并没有能够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而且笔者认为,现有的医改措施还无法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位置还没有进行彻底调整——仍然还是主要作为一个运动员在医疗卫生的“球场”上“踢球”,而不是主要作为一个裁判来监管医疗卫生行业。而且采取的许多措施,还在不断强化这种扭曲的政府职能。

    例如,政府是大量医院的直接主办者,在医院的许多重大决策上进行直接的控制,公立医院改革至今没有实质性的推进。政府与公立医院的直接利益联系,影响了医疗卫生市场的改革开放,使得大量社会资源至今无法顺畅进入医疗卫生市场,使得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状况和地区差别的状况无法得到有效缓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和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

    政府不仅资助基础医疗卫生,而且用统收统支的办法来举办基层医疗卫生,将基层医疗卫生变成了新的政府机构。而在许多国家,基层医疗恰恰是由民营部门来举办的,政府可以提供支持,但是不包办,因为这种举办方式缺乏可持续性。
, 百拇医药
    在医疗卫生和药品的定价上,目前仍然完全由政府单方面采取行政性定价的办法,导致医药价格结构的严重扭曲,并且试图通过强行不断压低药价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而这方面比较成功的国际经验是,建立一个政府、医疗购买方和医疗供给方的价格协商机制,通过谈判和协商来对药品价格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其水平和结构既符合实际成本,也能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从而有助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民族医药工业的崛起和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上。

    目前,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也由政府机构当成官僚机构来办,没有发挥一个保险机构的功能,而往往采取简单的总额控制方法,将风险完全推给医疗供给方和病人,自己成了旱涝保收的东家。医疗保险需要发挥引导、监管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功能,这需要通过支付手段的改革、信息搜集和监管手段的改进来实现。

    综上可以发现,目前医改成功的方面正是政府发挥了积极和有效作用的方面,而医改不如意的方面也正是政府职能还没有调整的方面。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利益上的原因。这也是各国医改之所以都艰难曲折的共同规律所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