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1044
沪港医疗:“国际医疗旅游”呼之欲出(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沪港两地有不少共同点: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皆缘起于100多年前;在严格的管制之下,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公立医院;医疗保险的含金量都比较高,政府财政补贴可谓苦不堪言。近年香港私立医院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上海的私立医院也存在发展良机。

    沪港大牌医院都有不错的医疗技术,但在专业的“医疗旅游”市场同样少有作为。考虑到医疗旅游是现代服务业分支,上海政府有意推动,加之医疗价格相对低廉,吸引内地富有阶层应不算难事;香港如果“内地孕妇赴港产子”事宜处理失当,则可能会把一手王牌打飞。

    策划/主持:《沪港经济》执行总编唐晔

    嘉宾

    李杨,学者,上海资深财经评论员,供职于中欧工商学院。以下简称(L)

    卫裕峰:教育家,香港理财专家,上海中原理财儿童财商教育部总监,以下简称(W)
, http://www.100md.com
    上海:优质资源高度集中

    上海的公共卫生专业服务源于旧时租界,并建设性地推广到整个城市。虽经百年变迁,至今仍是内地最有公信力的医疗服务中心城市,本地市民享受着丰厚的医保服务,三甲医院扎堆布局,有着长年积累的良好口碑。虽然高端医疗服务市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上海还是同时具备了“对内开放”和“医疗旅游”的技术实力。

    专业服务源于租界

    上海的现代公共卫生服务源于何时?

    L:上海的公共卫生体系缘于租界与教会的努力,继而通过租界与华界的冲突与认同,示范效果得以传播,最终推动上海成为国内医疗服务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

    早在1870年代,上海已经开设了仁济、同仁、公济等10多家医院。19世纪束,上海人口已近百万,公共卫生成为事关城市形象、城市安全的重大问题。与此相对应,1898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卫生处。这是上海最早成立的独立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
, 百拇医药
    在精细的管理下,租界成了上海城市卫生的窗口。以防疫为例,1910年10月,租界靠近闸北的边界出现一例鼠疫患者,经过及时的防御,租界区几乎没有再发现有传染病的老鼠。

    华界的卫生行政管理有何特点?

    L:华界的医疗服,务体制建设,包含了“见贤思齐”与“知耻后勇”两个激励因素。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卫生局,标志着华界卫生行政的独立。到1934年,已经有54所学校建起了医疗站,200名学生以上的学校都设有医疗室,服务免费。在贫民窟,接种免疫是强制性的,护士有警察陪同。这一系列措施,使得上海很少遭受到当时频发的流行病的伤害。

    1910年鼠疫流行,租界为检查防疫情况,与华界居民发生激烈冲突。之后的谈判既维护了华界民众的利益,也推动了华界传染病医院的筹办。次年双方再度碰撞,最终合作追查疫情取得成功。建设性的冲突,提高了华界人民的防疫意识和医疗服务水平。
, 百拇医药
    “举国体制”下三甲医院扎堆

    1949年之后,上海的医疗服务水准处于怎样的水平?

    L:1949年后,上海并未丧失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先地位。发展至今,上海拥有近3000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包括300多家医院;医生超过5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约10万张。

    “举国体制”在医疗领域的体现之一,就是在上海集中了一批高、精、尖的三甲医院。全上海共有三甲医院38所,相比其他大城市,数量不算特别多,但是,上海有一批享誉全国的著名医院,如中山、仁济、华山、瑞金、国际妇婴、第一妇幼等,品牌效应非寻常可比。

    为了均衡分布高等级综合医院,上海市发布了“5+3重点实事工程”,计划在宝山、闵行、南汇、浦东、嘉定等区域新建五家三甲医院,让主要人口聚集区的居民都能享受便利的医疗服务。

, 百拇医药     优质医疗资源在哪里更容易获得,市区还是郊区?

    L:虽然郊区有新建项目,但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仍然扎堆在中心城区。优质资源扎堆有利于“增强上海医疗卫生领域对长三角和全国的辐射能力”,当局整合、布局的手笔不可谓不大。

    优质资源集中到哪里,哪里就是病患眼中的圣地。一大批三甲医院集中在上海,本地病患往返医院只需要坐地铁公交,明显降低了各种成本。以搬迁到闵行区顾戴路的上海市儿科医院为例,由于吸引了周边省份乃至全国的疑难患病儿童及家长,导致临近社区涌入了大量病患家庭。

    私立医院补充“应保尽保”

    列普通上每市民来说,医保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如何?

    L:医保是社保的核心。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医保覆盖面广,含金量颇高。
, http://www.100md.com
    “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的上海医保改革,先后把城镇从业人员、近200万沪郊农民、330万外来务工者纳入其中。2004年上海实施了医保综合减负,对城镇参保职工年自负医疗费超过个人年收入一定比例部分减负9%,每年有4万多人享受到这项政策,减负金额逾2亿元。2005年起,4,5万名退职回乡老职工的住院医疗也纳入了城保。“市民社区医疗互助帮困计划”覆盖了支内、支边、支疆等退休回沪定居人员及其原外省市籍配偶。2006年起,“应保尽保”的目标转向高龄老人、少儿学生、重残人员、老年遗属等“边缘群体”。

    2008年1月,上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实施,覆盖1350万户籍市民和300多万外来从业人员的医保制度体系形成。随着历史沉疴被一一化解,医保制度体系成为上海市民的后盾。原本每年报销数千元医药费也困难的市民,一旦享有医保就可以直接去做十几万元的心脏手术,其绝大部分费用由医保按规定支付,手术患者一般只需支付一到两成的费用。

    由于计生政策执行到位,上海的老龄化趋势十分严重,导致医保和财政的压力非常大。上海社保基金已经严重“穿底”,仅2008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便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170-180亿元,这个窟窿今后20年都不会缩小。上海医保刷卡系统的设计量为每天80万笔左右,高峰时段可达100万笔左右。但使用量依然超出预期,2011年3月下旬,连续几天交易量都达到了140万笔——大量的中老年病患都把医保系统“刷爆了”。
, http://www.100md.com
    对于富有阶层,其特定的医序需求怎样得到满足?

    L: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之一,是医疗服务的多元化、国际化。

    三甲医院始终是社会各阶层的首选。2005年底,上海建成227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都被纳入了医保。但是病患的消费习惯并未改变,医保费仍然主要流向三甲医院。上海的医保费用(额度)配置,也还是朝着三级医院倾斜,政府仍然力保大医院。

    对于富裕阶层而言,经验丰富的公立医院医师和诊疗设备可以提供医疗保健基础服务,而服务便捷的私立医院则提供了有效的增值服务。说白了,过度检查如果成本不高,没什么副作用,还是能够为病患接受的。这些方面,内地人士比港台人士不怎么讲究。

    上海有数量庞大的高收入阶层,高档医疗服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其市场容量推算在百亿元以上,而实际发生不

    , 百拇医药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