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谚语
编号:12334757
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27日 当代健康报
     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

    ◎ 李 力

    “干吗去?”

    “溜达一圈!”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打招呼时常用到这句话。其实,别小看这简单的“溜达一圈”。据研究显示,每天慢走半小时,有益心脏,能让我们的平均寿命增加3年。

    古人讲,“动则不衰,练则寿长。”适量的锻炼能促进人体的内分泌,促进人体脏器机能的提升。而锻炼不够就会使人体的各个器官经常处在懈怠的状态,久坐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老年人要动静结合,多到户外进行有氧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使免疫系统的工作效率更高,这是延年益寿的秘籍。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医生蒂索曾说过:“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上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医学研究表明: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能活血化瘀,增强血管弹性,能增强肌肉代谢,能促进脂肪转化,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支配能力,能达到舒畅心情,消除抑郁解除疲劳,强壮体魄的目的,所以说健身非药能治病。
, 百拇医药
    每天进行锻炼不仅能保护骨骼和心脏,还能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进而降低老年人因为摔倒而导致的死亡风险。此外,经常锻炼还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切换更灵活,有助于消除压力,改善睡眠,增进自信,让人更乐观。

    没有一个健康老人懒惰,要么爱劳动,要么爱运动,这正好应了英国一句谚语: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从已知的医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能力做运动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长寿之道。

    

    退休后不能懒

    英国有句很流行的谚语:“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退休后是该歇息,但是过于清闲而懒散的生活,那就成为长寿的大敌。睡懒觉,日上三竿还不起床;垒长城,一坐大半天腰酸耗神。一天到晚,无所用心;一年到头,无所事事。结果,精神萎靡不振,身体也就慢慢衰退了。
, http://www.100md.com
    过去认为“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流行的说法却是“人活七十不稀奇,年到八十不算老,人生百岁仍有为。”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如果能适度紧张地工作和学习,会促使体内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激素就能促进新陈代谢,延缓体内各器官功能衰退的过程。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较多,通过适度紧张的生活工作可促使心脏血管较好发挥舒张、收缩功能,减少疾病。医学家把适度紧张形容为老年人的“健康之盐”。新加坡及西欧一些国家的老人生活很富裕,但是他们不坐享清福,而是喜欢走出家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社会做点贡献,他们被称为“乐义之士”,因此,这些国家人均寿命达78岁以上。

    我校不少老师退休后,一面加强运动,一面学习书法、绘画和写作。几年下来,许多疾病不见了,在书法、绘画和写作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在退休后,还继续自己的兴趣,爬点格子的日子过得既休闲又紧张,既愉快又充实,身体自然比以前更健康了。 (高视明)

    
, 百拇医药
    留意新事物 积极寻找差异

    专注可帮你“返老还童”

    ■ 楚严寒

    英国有句谚语:“人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活得更长。”在无情的岁月面前,难道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伦·朗格认为,“专注力”是一种可以与岁月对抗的力量。

    艾伦·朗格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可能性心理学”,“专注力”在她的学术生涯中是一个核心概念,即一种很简单的实践——— 留意新事物,积极寻找差异。她认为“衰老只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是经不起推敲的。早在1979年,她就曾做过一个实验。她和自己的学生在匹兹堡的一家修道院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将这里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他们邀请了16位七八十岁的老人,8人一组,让他们在这里生活一周。这一周内老人们都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读50年代的报纸和杂志,讨论美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他们都被要求更加积极地生活,一起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没有人帮他们穿衣服,或者扶着走路。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现在时——— 努力让自己生活在1959年;而控制组用的是过去时——— 以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1959年发生的事情。
, http://www.100md.com
    实验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一周后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血压降低了,平均体重增加了3磅,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实验组即“生活在1959年”的老人进步更加惊人,他们的关节更加柔韧,手脚更加敏捷,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有几个老人甚至玩起了橄榄球。

    朗格教授对此的解释是,这些老人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于是身体做出了相应的配合。为了维持时间感,那些“活在1959年”的老人必须付出更多的“专注力”,即更有意识的“活在当下”,因此他们的改善更明显。这个实验证明,人类生命最后阶段的衰老并非是不可逆转的。

    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他们在短期记忆力、抽象推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不差于年轻人。很多心理实验也都证实,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不是将“变老”看成是一种时间的遗失,一条单向的下坡路,而是一个时间的过程,一种自然的变化,我们就会发现年老的许多好处。

    一个懂得专注力的人,年龄从来不是问题。无论你20岁、30岁,或者60岁,你都是在体验当下,在自己的时间里加入生命的体验,这是一种难得的生活艺术。学会克服内心的牵绊,做到自我超越,你一样也可以“返老还童”。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