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115899
春雨润芬芳 悬壶济陇上 ——甘肃中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仲秋时节,天地间满是丰收的喜悦,绚丽多彩的秋色给陇原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笔者来到甘肃中医学院采访,2011级本科新生王锦宏向笔者讲述他上大学后,最难忘的事就是聆听“甘肃省名中医”王道坤教授授课。“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是我院教学工作的重要制度。”和笔者同行的甘肃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周语平道出了个中原由。

    教学质量为立院根本

    近年来,甘肃中医学院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各类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11年高考招生中,提档线以理科高出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22分、文科高出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24分的水平,双双位居全省二本院校第二。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甘肃中医学院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立院根本,走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http://www.100md.com
    建院以来,学院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以打造甘肃中医药人才高地,办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为己任,坚持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研开发和医疗服务为支撑,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服务社会,西部一流”的服务定位,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万多名中医药高级专业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和甘肃教育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办好学校要尊重人才、

    爱惜人才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谓有大师之谓也。”郑魁山、周信有、席与民、戈敬恒等一批按照毛泽东“六·二六”指示从北京医疗单位和科研院所来到甘肃工作的名中医,与长期在甘肃工作的、以于己百、李少波、宋贵杰等为代表的中医名家,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师们高超的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厚德济世、淡泊名利的为师风范,激励着几代中医人薪火相传,先后涌现出张士卿、王道坤等一批杰出的学科带头人,李金田、李应东等一批中青年骨干也已担当起了促进学院继续发展的重任。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培养出的毕业生已成为甘肃乃至全国中医界的骨干力量。
, 百拇医药
    知名专家李盛华、黄龙祥、郭义,全国三八红旗手李妍怡主任医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夏小军主任医师,十七大代表、“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亚丽,全国三八红旗手、企业家宋艾芳,“中国十大生态人物”、“陇人骄子”李勤英,全国红十字会“爱心荣誉奖”获得者、“陇人骄子”张雯娟等一批优秀校友已成为学院的骄傲。

    学院党委书记叶小平说,学院全体领导包括每位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尽一切可能为引进人才做好服务工作,努力营造以真诚呼唤人才、以事业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学院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编制了《甘肃中医学院2010~2015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围绕重点学科发展,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与提高并举”,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特聘教授、研究团队带头人等重要平台和岗位延揽国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

    为人才营造合理的工作环境
, 百拇医药
    从2009年起,学院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学院工作。并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形成了一支职称、学位、年龄、专业、学缘等结构较为合理,符合学院发展要求的教学科研队伍,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现任院长李金田教授就是1981年考入甘肃中医学院中医本科专业,1989年从陕西中医学院硕士毕业后返校任教的。现在是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中医学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学科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程《中医临床基础——伤寒学》负责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他深知,人才并不是引进来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怎样创造条件,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才,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学术气氛和干事创业的环境,努力打造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学术团队,建设能够满足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实验平台。

    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院弘扬严谨治学的传统,认真组织好教学各个环节。从最基础的日常教学抓起,认真备课、课前预讲、课堂讲授、课后讲评、评教评学。学院经常开展讲课比赛、教学技能培训等,坚持集体备课、预讲和预做制度、“老中青”三结合和“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同时,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选派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访问交流,扩大学科影响,提高自身水平。
, 百拇医药
    用科研与人才优势服务于民

    科研和人才强校是甘肃中医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战略,如何更好地将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并以此来推动学校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是甘肃中医学院改革发展思考的重要命题。而今,学院已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研究优势的敦煌医学研究、针灸学研究、骨伤科学研究、伤寒学研究、中药鉴定研究、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药药理与中药化学研究等科研创新团队。

    2009年,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启动“服务万村千乡”爱心计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近100所乡镇医院派员在该院学习提高,学院的名老中医、教授专家多次赴陇原各地进行义诊活动;并积极响应省上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的精神,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对接,初步构建校企联盟50余个。今后“服务万村千乡”的规模还将不断扩大。, http://www.100md.com(吴俏燕 甘肃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