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信息
编号:12126607
治糖尿病,怎样省钱又有效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生命时报 2011.11.01
     治糖尿病,怎样省钱又有效

    李大妈最近有点郁闷。眼看年底了,却因为血糖升高又住了一次院。在病床上时她就在盘算,这一年包括住院治疗、打胰岛素、吃药等各方面,刨去医保报销,她自己就已经花去了5万多元。这种郁闷并非特例。专家指出,糖尿病已经成为治疗费用上涨速度最快的慢性疾病之一。过去10年间,我国糖尿病直接医疗费在所有被调查的慢性疾病中高居第二。

    糖尿病患者的钱到底花在哪儿

    记者在全国对“糖友”做的一个问卷调查上发现:糖尿病患者一年的花费从2000元到20000元不等甚至更多。其中,81%的糖尿病相关医疗费用是用来治疗各种并发症。重庆大坪三院杨国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没有任何并发症的普通糖尿病患者一个月花费在500—1000元就足够应付。这些费用主要用于药物治疗、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以及平时的体检等。
, http://www.100md.com
    但是一旦有了并发症,花费至少是以上费用的3倍。如果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花费则更高,如治疗糖尿病足平均住院费在2万元以上,有时还不能避免截肢(趾)的厄运。糖尿病肾病透析年花费5万元以上,如果肾移植则需花费大约20万元以上。

    糖尿病患者一旦因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接受抢救,一般住院次均费用超过万元。另据估计,终末期糖尿病患者最后半年的医疗花费,往往是他们之前治疗糖尿病全部费用的3—5倍。“治疗费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患者自我控制病情的能力,而不仅仅取决于医生。”杨教授说。

    要想花费少,防治结合很重要

    不难发现,花钱越多的糖友,病情往往控制得不理想,他们平时不注重预防,大多以治疗为主;花钱少的人,血糖控制的都比较好,无明显并发症,对待糖尿病方法上,以防治结合为主。

    专家指出,降低糖尿病治疗费用的第一步就是做好预防工作。年龄大、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这些人应该注意经常检查,越早查出糖尿病越容易控制。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该定期检查血糖。节省治疗费用的第二步是运动饮食疗法。合理饮食和适当锻炼是控制糖尿病发展的好方法,也可节省不少费用。但是有不少患者嫌运动饮食方法麻烦,常常忽略了这方面。
, 百拇医药
    第三步是降糖、控制糖尿病病程并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单纯地降糖并不能减缓糖尿病的并发症,还要以治疗胰岛素抵抗为根本。临床数据显示:有8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胰岛素抵抗,而且胰岛素抵抗也是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等心血管疾病的共同致病根源。针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可以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太罗)等药物,不但能从根本上降低和控制血糖,还在降低大、小血管并发症等方面很有潜力。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也认为,患者确诊糖尿病后,选择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太罗)等药物,不但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若单独或与其他降糖药联用还可平稳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心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少糖尿病的治疗费用。▲

    (陈 舒)

    
, http://www.100md.com
    血糖检测,糖尿病治疗重要一环

    得了病,最忌一种心态——怕麻烦,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因为你不仅要“精打细算”地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按时服药打针,还必须经常自我监测血糖。然而,很多糖友并没有给监测血糖足够的重视,几个月,甚至一年才查一次。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光伟教授指出,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低,不定期监测血糖就是主要原因之一。而不定期监测血糖,就相当于在与病魔的斗争中一直蒙在鼓里。

    病情稳定,也要每周测一次

    在医院时,由于都是病情较重或新诊断的患者,医生为全面掌握病情,往往一天查5—6次血糖,分别选择空腹时、三餐后、睡觉前,有时还需要查凌晨1点的血糖。但回家就没必要这么勤了。若病情不稳定,一周要选两天测全套血糖,即测空腹、三餐后及睡前血糖,其中空腹、早餐后2小时、睡前三个点的血糖必须测。如果病情稳定一周测一天就可以了。
, 百拇医药
    必须指出的是,刚用上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的患者,血糖一定要勤测,否则容易在用药后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昏迷。如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出差、参加宴会等,测血糖的次数也要增加;身体出现状况时,如失眠、感冒、心绞痛、怀孕等,也要增加自测频率。

    使用血糖仪,细节决定成败

    自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大事,血糖测得准不准,可能性命攸关。因此正确使用血糖仪非常重要。

    第一,血糖仪必须配合同一品牌的试纸,不能混用。因为不同批次的试纸可能有区别,换用前要把新试纸的条形码数字输入仪器,否则影响测试结果。

    第二,检测前用酒精消毒,待酒精干透以后再取血,以免酒精混入血液。

    第三,采血量必须足以完全覆盖试纸测试区。取血时发现血液量少不能挤手指,否则会混入组织液,干扰血糖浓度。取血前将手在温水里泡一下,再下垂30秒。扎的时候把针按一下再弹出,以免扎得太浅。
, http://www.100md.com
    第四,试纸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保存,且最好选用单独包装的试纸。

    第五,使用采血针保证一次性。

    血糖达标,吃对药、按时吃最重要

    说到底,测血糖只是检验治疗效果的手段,而为了治疗达标,最基本的还是药物治疗。

    对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关键。而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90%在病程中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降糖关键在于减轻胰岛素抵抗,从“源头”使血糖得到长期持续稳定的控制,以太罗为代表的胰岛素增敏剂解决的正是这一问题。

    很多糖友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开始服用磺脲类、双胍类等降糖药时,降糖效果很好,但随着病史延长,药物剂量加大降糖效果却越来越差,这在医学上称为药物继发性失效。原因是传统糖尿病用药都以刺激体内胰岛素过度分泌,时间久了,胰岛β细胞受损严重,控糖效果自然会变差。而胰岛素增敏剂太罗是专门对付胰岛素抵抗,它能通过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活性来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持久稳定地控制血糖,同时延缓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当然,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时还要合理配合其他糖尿病药物。如餐后血糖高的应配合使用阿卡波糖类药物;需要迅速控制过高血糖的,要配合使用胰岛素等。▲

    (成书)

    

    糖尿病患者怎样驾车更安全

    据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9844万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达到7206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3.2%。可以说,从1949年至今,该数字已增长超过千倍。

    糖友开车,易出事故
, 百拇医药
    汽车普及,六七十岁开车的老人越来越多。这里要提醒糖尿病患者,想要安全驾车,必须遵循的要求可比其他人要多多了,否则极易造成意外事故。国外有调查显示:约1/3的交通事故就发生在糖尿病司机身上。

    由于血糖极高或极低都会影响驾驶安全,糖尿病患者驾车确实存在一定危险。美国密歇根州糖尿病教育机构主席卡罗尔·葛瑞佛曾指出,一旦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就会导致反应迟钝,影响人的判断力,“血糖过高或过低时驾驶等同于酒后驾车”。因此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开车。在国外,也有许多国家明确规定,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或口服磺脲类药物的患者不能单独驾驶私家车。

    安全驾车,做好三点

    糖友开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上车前测血糖。如果血糖低于5.5毫摩尔/升,一定要警惕。随身带些能迅速升高血糖的食品,如糖果、含糖饮料非常必要。一旦觉得肚子很饿、心跳加快、手抖和视力模糊,应立即停车,检测血糖,然后补充食物和饮料。待症状缓解、血糖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驾车。
, 百拇医药
    其次,避免开长途。糖友开车,即使路程很短,在上车前也必须测一下血糖,而且连续开车不宜超过1小时。一来过度疲劳影响反应和判断,二来长途驾车会引起血糖波动。此外,糖友司机还应平时定期检查眼睛和心脏,以防糖尿病并发症影响驾驶。

    最后,感冒时应特别小心。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罗邦尧教授特别指出,如糖尿病患者合并有以下病情,最好不要开车。一是心脏病;二是下肢有并发症,可影响踩踏油门和刹车;三是合并眼睛病变;四是注射较大剂量胰岛素者,因为这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五为病史超过5年的“老病号”。

    平稳控糖,选药为先

    相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2型糖友一般以口服用药为主,只要能稳定控制好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就有可能享受自驾车的乐趣。

    那么,怎样服药才能更好地维持血糖的平稳呢?建议老糖友在服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降糖药基础上,联合像太罗(罗格列酮钠)这样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无需特别的饮食限制,每天只需一片,就能提供24小时血糖稳定控制。
, 百拇医药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拥有化合物自主知识产权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太罗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它通过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活性来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持久稳定控制血糖的目的,不但不会造成低血糖,还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对糖友司机来说,在医生指导下坚持一天一片服用太罗,能够平稳控制血糖达标,可避免低血糖及并发症,显然有利于保证糖友的安全驾驶,为驾车的糖友增加一份安全的保障。▲

    (成 书)

    

    秋冬进补,糖友要注意什么

    秋季是一个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的季节,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冬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功能的最佳时机,糖尿病患者其实也不例外。
, 百拇医药
    糖尿病患者在秋冬适当科学地进补,不但可以打好营养基础,还能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为寒冬及来年做好准备,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的机会。但是由于糖尿病的关系,糖友们进补也有一定的限制,关于糖尿病进补的注意事项,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要点1:“一通二补”掌握规律

    糖尿病患者要掌握进补规律。秋冬季,糖友进补的原则是“一通二补”。一通是指必须保持消化道通畅,减少小肠对食物中糖分的吸收。二补是以补阴为主,兼以补气。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辨证分型时多有热证,热必伤阴耗气,久则气阴两虚。可对症选用滋肾、生津、清热为主的方剂,如沙参麦冬汤、六味地黄丸等。

    糖尿病患者进补宜清补。糖尿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中医治法上是以滋阴为主,多以蔬菜作为“补品”,可多吃鱼、去皮的鸡肉、萝卜、黑白木耳、藕、莴苣、花菜、梨、枸杞等。同时尽可能不要把补品放在肉汤里炖,肉汤中含有大量嘌呤类物质,明显加重肾脏负担,尤其是糖尿病已经合并肾病的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 http://www.100md.com
    要点2:“多个心眼”掌握分寸

    糖尿病患者进补须“多个心眼”。由于秋冬天凉,人们食欲旺盛,又不常活动,血糖较难控制,因此最好别吃人参。与过去糖尿病患者基本消瘦不同,现在的病人大都肥胖,多为内热、痰湿、脾虚体质,人参是补阳益气之物,会增加痰湿、内热的程度,使人感觉更口渴。但糖尿病人可以适当吃点具有补益效果温和的西洋参。

    另外,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服用补膏进补,因为大多数滋补膏用的是蜂蜜和各种胶类药物(如驴皮胶、鹿角胶等),服用后会引起血糖波动。对于各种药酒,糖尿病患者也要尽量少喝。白酒对胰岛细胞有刺激作用,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要点3:“平稳血糖”科学用药

    对于摄入的总热量的控制,是保持血糖平稳的基础。因此糖尿病患者摄入的热量要以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来增加体重。要做到碳水化合物需适量,膳食中的食物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需充足,脂肪的摄入量应限制。
, 百拇医药
    同时,糖友们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科学用药,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建议由医生指导在现有用药基础上,加服帮助控糖和防止并发症效果显著的胰岛素增敏剂太罗。作为目前中国唯一拥有化合物自主知识产权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太罗是唯一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专利新药。每日只需1片,即可提供24小时血糖的稳定控制,且服药时间不受饮食限制,显然从使用方便性上具有优势。不仅如此,太罗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

    (志 中)

    

    防控糖尿病,秋季做好三件事
, 百拇医药
    寒露过后,已值深秋。临床上的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住院的比例是春夏季的2—3倍。因此,糖友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三件事,控制好血糖,严防并发症,安全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第1件事:把餐后血糖降下来

    健康提示:饮食适量,监测血糖

    天气变冷后,人们的饭量会增大,摄入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寒意刺激交感神经使体内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也可能造成血糖的升高和波动。所以,秋天要特别注意监测餐后血糖,平时只关注空腹血糖的患者更该如此。餐后血糖居高不下,还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并发症。

    医生建议:秋季饮食过多和过少都不妥当。秋季宜选择水分较多以及一些生津润燥、清热通便、滋肾润肺的果蔬,如苦瓜、黄瓜、莴笋、竹笋、菠菜、蘑菇、西红柿等。尽量采用清蒸、清煮、清炖等烹调方式。
, 百拇医药
    同时,糖友们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科学用药,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在现有降糖用药方案的基础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服帮助控糖和防止并发症效果显著的胰岛素增敏剂,如太罗。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拥有化合物自主知识产权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太罗是唯一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专利新药。每日只需1片,即可提供24小时血糖的稳定控制,且服药时间不受饮食限制,在使用方便性上具有优势。不仅如此,太罗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

    第2件事:护好你的脚

    健康提示:注意保暖,滋养皮肤

    秋季皮肤容易干燥脱皮,进而发生破损,这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如果对足部护理不当,会让微小的创口迅速发展成糖尿病足。
, 百拇医药
    医生建议:要积极控制好血糖并保护双脚。每天用温水洗脚,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水温不超过40℃,防止烫伤双脚;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5-10分钟之间;洗后轻轻擦干,保持皮肤干爽。还可用润滑乳液或营养霜来防止皮肤干燥、皲裂。经常检查足部是否有皮肤裂伤、擦伤或水泡、红肿、蚊虫叮咬伤等,一旦发现足部溃疡感染,马上到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科处理。

    第3件事:千万别感染

    健康提示:防寒保暖,增强免疫

    秋天早晚温差大,容易发生感冒等疾病。免疫力本就不高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妇科感染等。这都会引起血糖升高,反过来也会加重感染。糖友一定要高度警惕,尤其是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继发感染后病情会加重,血糖易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暖,讲究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平时要多锻炼,适当吃点能增强免疫功能的东西,可增强抵抗力。如果发现感染,建议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要擅自用药。▲

    (志 中)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