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编号:12217171
抑郁症患者大脑缺失“憎恨”因子 适度宣泄负面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日 中国医药报 2011.11.02
     适度宣泄负面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

    本报讯 由复旦大学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冯建峰教授领衔的团队与英国华威大学,以及湘雅医学院与剑桥巴布拉罕姆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抑郁症患者大脑中没有“憎恨”因子,并首次发现这可能与“憎恨”脑网络的缺失有关。正是这种缺失,可能导致抑郁症患者难以控制对自己或他人的负面情绪。该成果日前已在线发表在全球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的子刊《分子精神病学》上。

    冯建峰介绍,人体大脑中的“憎恨”网络由额上回、杏仁核、壳核等区域组成。当人们看到自己厌恶或者有强烈感情的人或事物时,这些脑区即会被激活。该研究团队在研究中建立了健康人大脑的功能连接模板,并将其与15名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4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网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其中最显著的区别体现在抑郁症患者的“憎恨”脑网络已消失,抑郁症患者大脑中没有“憎恨”因子,他们具有“难以控制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负面情绪”的特点。正因为 “憎恨”功能异常,故抑郁症患者的重要表现是“恨自己”。此研究也表明,“爱憎分明”的人群患抑郁症的概率可能会低于不易产生“憎恨”情绪的人群。但究竟是“不会恨”导致抑郁症,还是抑郁症引发“憎恨”脑网络的消失,冯建峰表示尚不明确。

    除了“憎恨”脑功能网络的消失,该研究团队还发现其他一系列脑功能网络的变化,这些变化分别涉及“行为”等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脑功能,如危机反应、情感、注意力、记忆力等。

    这项研究首次指出了抑郁症可能与“憎恨”脑网络的消失有关;而其发展的对功能性核磁共振数据研究的新方法将为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并为进一步揭示其他脑疾病中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异常奠定一定的基础。

    冯建峰透露,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权威数据表明,中国有高达17.5%的人群患有各种各样的精神障碍,包括心理焦虑、抑郁症等。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比例是常人的20倍,但国内对这一疾病缺乏重视,患者就医时往往病情已相当严重。他表示,此项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在于:个人恰当、适度地宣泄其负面“憎恨”的情绪,有助于其心理以及精神的调节。(孙国根),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抑郁症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