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2126007
吃到失控当心抑郁(心理诊所)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6日 生命时报 2011.12.06
     吃到失控当心抑郁(心理诊所)

    台湾歌手范晓萱的歌曲《失控的胖子》,大概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总觉得自己是个胖子,很想变瘦,每天还是一直在吃;明明在减肥,还要找个借口疯狂大吃……”在“减肥正当道”的今天,厌食、贪食等进食方面的问题也在悄悄地靠近我们,很多大明星、超级模特都中了招。

    “有时一口不吃、有时拼命狂吃”听上去很可笑,可据《印度时报》报道,人们对进食障碍的了解并不多。多数人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爱美的女孩身上,却不知道,生活压力大、追求完美的男性也有可能碰到进食方面的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有进食问题的人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是缺乏关怀,希望通过节食、贪吃等方法引起家人或朋友的关注,他们很有可能遭遇到严重的心理创伤,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或其他心理问题,就像很多人形容的“把心里的空虚填补在胃里”。

    因此,如果发现身边有人总是否定自己的身材相貌,已经很瘦了还在拼命节食;或者时常通过“贪吃”发泄,一口气拼命吃下很多零食、甜点等,吃完又感到内疚,用吃泻药、抠嗓子催吐等方法排出来,那就需要高度警惕了。此时,最好建议他看一看精神科或心理医生,找出厌食、贪食的背后有没有深层次的心理诱因或创伤;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通过心理治疗等方法及时调整。帮助他们认识到不能把吃东西当成生活的首要目标,而要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看清楚自己真正需要和渴望的是什么,从而树立信心、解决问题。▲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玉娟)
, 百拇医药
    

    疑心太重怎么办(心理诊所)

    唱唱歌聊聊天,心里充实就能缓解

    最近,杨波刚升任部门经理,荣耀与挑战同时到来的他,却发现自己疑心变重了:交代下属办一件重要事情后,脑袋里总想着“这个人到底可靠不可靠?”同事说句玩笑话,他也要琢磨很久“是不是他对我有什么意见?”……难道得了“疑心病”?杨波非常苦恼。

    在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现在,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孩子们从小要“天天向上”,考不好可能就会挨批评;职场人时刻小心谨慎,出了错可能就被“炒鱿鱼”……种种压力很容易让人产生无助感,进而否定自己的能力,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怀疑,陷入一种“怀疑癖”的怪圈,什么事情都半信半疑。
, 百拇医药
    其实,轻度怀疑是人们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一种正常心理活动,但若是怀疑过度,对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影响,则有可能遭遇强迫怀疑、偏执等心理方面的问题了。

    要想摆脱“怀疑癖”,首先,不要自己吓自己,并不是有了怀疑症状就是“疑心病”,它可能跟你目前的压力、生活工作环境等有关,一般不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不要杞人忧天。其次,当怀疑想法反复出现时,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比如唱唱歌、和别人聊会天等,帮自己中断怀疑观念。最后,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心感到充实、愉悦,尽量避免陷入焦虑、抑郁、无望等不良情绪和心境中。但是,如果在怀疑的同时,还同时有觉得别人在监视自己、有人要害自己等异常表现,则需高度警惕,这些症状可能是重性精神障碍的表现。▲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职晓燕)

    
, http://www.100md.com
    当心躁郁症毁了生活(心理诊所)

    凡·高、费雯丽等人曾都受到困扰

    时而夸夸其谈、思想飞跃、异乎寻常感到快乐,时而心情沮丧、自责、提不起兴趣……这种时喜时悲、截然相反的情绪反应在同一个人身上反复出现,那么很可能像著名艺术家凡·高、舒曼、费雯丽等人一样,得了躁郁症(专业上称双相情感障碍)这个“情绪怪病”。

    躁郁症并不少见,可据《印度时报》报道,很多人“掉以轻心”,觉得自己只是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心情受了影响,是生活环境或工作造成的,自己调整一下,缓一缓就能好。

    事实上,躁郁症属于非常严重的一种精神障碍。轻躁狂发作时自我感觉良好,一般不会主动就医;而情绪低落时什么都不愿做,导致病情恶化。如果没有及时控制症状,不仅可能影响工作、人际交往,甚至可能对生活工作带来“毁灭性伤害”,甚至出现自杀等严重后果。
, 百拇医药
    因此,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应该意识到可能得了心理疾病,需要找专业的精神科或心理门诊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等综合措施坚持规范化的治疗,家属也要给予理解和帮助。▲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职晓燕)

    

    别成天想着战胜强迫(心理诊所)

    挖出深层原因 学会和平共处

    摸完东西要洗十几遍手、出门了总担心门没有锁好、甚至看到高楼就要数到底有多少层……强迫,就像一块怎么也甩不掉的口香糖,让很多人困扰不堪。
, 百拇医药
    事实上,强迫并不是“不治之症”,可为什么很多人反反复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有摆脱呢?

    日前,《印度时报》指出,不敢承认和面对自己的问题,是治疗强迫最厉害的“拦路虎”。大约有60%的患者认为,强迫是一种“怪毛病”,会让自己尴尬,难以面对他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它。此外,还有一些患者认为,治不好是因为自己意志不够坚决造成的;他们反复告诉自己要改正,从不去看心理医生。还有一些人,把“战胜强迫”作为自己的人生第一目标,每天想着怎样治好它。

    上面的三种误区,对治疗强迫不仅没效,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要想正确应对,首先,要把症状出现的经过和医生一起全面分析,包括性格特点、童年有无心理诱因等,找出原因,就能对症下药。此外,消除焦虑、紧张情绪,相信自己是可以治好的,但不要强迫自己用“思想力量”去战胜它。另外,试着和症状“和平相处”,哪怕有症状,每天也该做什么做什么,不要因为小毛病耽误生活。同时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用新的兴趣爱好让大脑兴奋,抑制病态的兴奋点。最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等方法正确治疗。▲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职晓燕)
, 百拇医药
    

    4岁就要警惕多动症(心理诊所)

    美国儿科学会发布新指南

    有些小孩子聪明可爱、谁见了都喜欢,可只要坐到教室里就不“乖”了,屁股扭来扭去,还招惹其他同学。

    不少家长认为,这是因为孩子太淘气,管不住自己,或者是“缺心眼”、没长大。事实上,这些问题多是“多动症”惹的祸,专业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更为忧心的是,10月16日,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最新版本的儿童多动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与以往发病范围在6—16岁的规定不同,新指南明确指出,4—18岁的儿童青少年,都可能罹患多动症,包括幼儿园的学龄前期儿童和高中、大学的成年早期患者。主要作者马克·沃瑞奇教授指出,新指南旨在帮助多动症孩子及时诊断,尽早接受合适的治疗,以便进入学校后能够更好适应。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研究室副研究员杨莉表示,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老师和家长经常会忽视多动症的表现和危害,使孩子难以得到早期、有效诊治。因此,如果发现孩子上课坐不住、容易走神、平时特别闹等表现,可以咨询专业的儿童心理或精神科医生。必要时可按新的指南建议,对孩子尝试行为干预,比如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管理等,或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低剂量药物治疗。▲

    (陈 芸)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