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方药解析
编号:12126326
读方与用方(13) 达原饮主治邪伏膜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23期
    达原饮方出自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一书。原文:“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夹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以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

    论中明言本方主治温疫,且为温疫初起。

    何为温疫?《温疫论》中指出:“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在岁运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明确指出温疫是有特定致病因子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与普通外感病不同的一种病变。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也指出:“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

    论中明言,温疫初起,“邪在夹脊之前,肠胃之后”。此为何处?《温疫论》中说:“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邪在膜原。

    膜原在何处?实际上,中医的很多概念是思辨的产物,我们不必细究究竟是何物、在何处。只要辨出是达原饮方证,用达原饮方可以治愈的证,就可以认为此证是邪伏膜原导致。“表里之分界”、“半表半里”,实为非表非里。也就是说,邪伏膜原证,既非表证,也非里证,既不可汗,也不可下。

    那么,何为达原饮证?论中提到憎寒、发热、头疼身痛、脉数,且病属初起。后文又提到舌象:“舌上白苔亦薄”,“舌上苔如积粉,满布无隙。”也就是说,达原饮证的临床表现为:热病初起,憎寒、发热,头疼、身痛,舌苔白或苔如积粉,脉数。

    憎寒为恶寒之甚者,不同于外感温病。发热为“昼夜发热,日晡益甚”,不同于伤寒之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见此热型,但不见于热病初起。头疼、身痛可见于伤寒太阳病,但太阳病见明显头疼身痛必伴肤干而无汗,而此处并不强调无汗,且此处之头疼多见莫名其妙之痛不可忍。舌苔如积粉,即苔厚且干,不同于伤寒、外感温病初起之苔薄。脉数,不浮不沉,既非表证,亦非里证。

    达原饮用于温疫初起,那么能否用于非初起呢?即能不能用于温疫起病二三日之后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须明理方可用方。《温疫论》中指出:“凡疫邪游溢诸经,当随经引用,以助升泄……”“设有三阳见证,用达原饮三阳加法。因有里证,复加大黄,名三消饮。三消者,消内、消外、消不内外也。”也就是说,达原饮方专为“消不内外”而设,只要有邪在“不内外”,不论病程远近,俱可用达原饮加减治疗。, http://www.100md.com(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