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2216096
无悔的中医人生 ——《明医之路 道传薪火》读后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中国医药报 2011.12.15
无悔的中医人生   ——《明医之路  道传薪火》读后

     ——《明医之路 道传薪火》读后

    □ 单守庆

    前不久,我和3位研究药膳的同志驱车前往京郊考察。上车后,著名药膳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翁维健教授赠送我们每人一本新书《明医之路 道传薪火——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毕业生从医回顾及学术精华集(第一集)》(北京出版社)。接过书,我顾不上欣赏车窗外的风景,开始沉浸在字里行间中。

    一开篇,《编者的话》就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首先,书的8位作者的年龄都在70岁以上,他们都是在3个月内写出了自传体的文稿,平均每人3万多字;其次是作者们在大学毕业后的经历虽然各不相同,有的做临床,有的搞教学,有的从政,还有的是行政工作和医药业务“双肩挑”,但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做中医药这篇“大文章”。

    王永炎在本书作者中年龄最小而名气不小——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他在序言中谈到了这本书的由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得益于母校的哺育,我们成为了明医。为了弘扬中医药的原创思维与优势,我们仍在尽心竭力地工作着。今日,已逾古稀的中医学人聚在一起,几位学长倡议首届毕业生写一点文字,将一生的学习、求索经历与感悟留传后学,敬献给母校,于是便汇集撰著成《明医之路 道传薪火》这本书。”在他看来,这本书“最为可贵的是诸位学长运用临床多年的识证、组方、遣药以及屡获良效的鲜活经验,读后可直接再次临床验证。”
, 百拇医药
    果然,当我随着汽车的颠簸,翻开第二篇时,便看到了“什么是食疗”、“什么是药膳”这些中医养生中基本概念的介绍。该文作者翁维健,是我敬慕已久的药膳专家。他1956年成为第一批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学生,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所学校。在《明医之路 道传薪火》里,翁维健述说了他的大学生活、教书生涯、临床、写书和国际学术交流等经历,特别是他创建中医养生康复专业的过程。从1982年提出创建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到1986年获得批准,再到1987年开始招生,这5年间,中医养生康复专业教学大纲的拟定、中医养生学等15门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实习点的选定等,“处处不可没此翁”,翁维健作为这个专业最早的提议者、筹备工作负责人和第一任主任,功不可没。

    许多年来,翁维健带头创建的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本科生、硕士生。他们毕业后,有的到中医院校、中医研究机构、中医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老年健康指导部门、体育运动部门工作,有的成为发展健康产业的企业家,还有的出国留学、就业。他们的“学有所用”成为了预防保健型医学教育最好的诠释。
, 百拇医药
    退休后的10多年里,翁维健其实是“退而不休”,继续活跃在养生保健学的学术研究和科学普及第一线。从出版社到报刊社,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台,从报纸到网络,再到各地举办的讲座,仍是“养生保健找此翁”。翁维健对这种生活的感受,写在了《明医之路 道传薪火》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考察归来的路上和当晚的台灯下,我又不间断地读完了《明医之路 道传薪火》。走近本书另外7位作者,他们分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眼科研究课题评审专家祁宝玉、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沛、曾被聘为美国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的石国壁、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首席专家晁恩祥、2008年被授予“河北十二大名医”称号的李士懋、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钱英、目前主持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方案与诊疗规律研究”的王永炎。拜读他们的文章,回顾他们的所经所想。我们回顾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只有在继承的前提下,中医药文化才能不断发展繁荣。

    据悉,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大学生1956年入学时,全年级学生123人,中间因病、因事等原因休学、退学、转学的23人,6年学习期满毕业的100人。谈到这毕业的100人,《明医之路 道传薪火》一书在“综述”中这样写道:“这100人中,没有一人改行,全部是‘铁杆’中医。”

    “创建中医新专业 无悔人生”是翁维健在《明医之路 道传薪火》一书中所写文章的标题。在我看来,书中这些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中医药事业的老前辈们,他们的中医人生都必将光辉而无悔。

    (作者单位:中国药膳研究会),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