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分析研究?
编号:12199140
百条控糖顺口溜,她的骄傲(天下名医(6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3日 《生命时报》 2012.01.13
百条控糖顺口溜,她的骄傲(天下名医(63))

     上海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内分泌学专家许曼音接受本报专访

    许曼音(左)接受本报记者(右)采访。

    名家介绍

    许曼音,内分泌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肾上腺学组组长、法国糖尿病学会会员、上海市食疗研究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女医师联谊会副理事长、中国糖尿病学会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是卫生部委托的“全国内分泌进修班”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和主要授课、带教教师。

    名家语录

    一个患者要活在希望和等待之中,而一个医生要活在希望和努力之中。好好和病人交流,他们都能理解。病人知道得越多,他们对治疗和预后就越有信心,也更配合。

    江苏灌云县板浦镇,一个人口不过7万的小镇,出过诸多名人。李汝珍在这里完成了奇书《镜花缘》;科学家汪德昭五兄弟从这里走向世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卫生部部长陈竺之母许曼音,也出生于此。
, http://www.100md.com
    亮红的毛衣,花团锦簇的丝巾,清晰亮堂的音调,漾在脸上的笑——许曼音如同冬日里的暖阳,遥遥走来,让人精神一振。在两个多小时的专访中,有数十年教学经验的她,给《生命时报》记者好好上了堂“大课”。

    爱美的她喜欢上西医

    许曼音的姑姥爷是当地著名的老中医。幼时,许母也经常开些药方,给家人治病。耳濡目染下,许曼音从小就崇拜医生,尤其是中医大夫。

    高二时,她到一所中医学校“踩点”,发现学生们清一色长袍、黑马褂,只有少数几个女学生身穿颜色暗淡的裙子,这让爱美的许曼音有些为难。交流之下,她还注意到,自己虽然熟读《左传》、《古文观止》,但在理解中医文献上有点难。战争期间,许曼音辗转于几个学校就读,在扬州震旦中学的就学经历,让她心中的天平更进一步向西医倾斜,并于1943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

    大学毕业时,许曼音本有机会去湖南湘雅从事小儿妇产科工作。但我国著名内科学、内分泌学专家邝安堃的一句话,把她留在了上海:内分泌面很广,更需要人才。从此,许曼音跟随导师,一头扎进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相关领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 百拇医药
    把医学知识编成顺口溜

    “上世纪50年代,我们对糖尿病了解不多。很多患者因为严重并发症,都昏迷了,才被送到医院抢救。”许曼音说,解放后,来医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细问之下,她发现一些“共性”: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吃肉多了,吃菜少了,肚子慢慢鼓起来。此外,上海人逢年过节时会买各种甜点。“有些家属来看望住院糖友,带的补品竟然是蜜枣、果脯和水果罐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许曼音清晰地记得,当时邝安堃等老专家教导年轻一辈,要学点心理学,多和患者、家属交朋友,宣传疾病防治知识。他们还会手把手教护士注射胰岛素,亲力亲为制订患者食谱。风和日丽时,瑞金医院的草坪上,常常围坐着一群糖友。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健康宣教,也成了瑞金医院的一景。

    老专家们的言传身教,是许曼音从医的“标杆”。担任上海市食疗研究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相关职务后,为了让糖友“饱饱口福”,她想了不少点子,还在上海市河南路找到一家店,专售食用纤维、阿斯巴甜糖。许曼音组织大家做“无糖月饼”、“无糖蛋糕”等,当礼物分发,患友们吃得不亦乐乎。
, 百拇医药
    从小,许曼音就爱编顺口溜。为了更好地传播控糖知识,方便患者记忆,她更是编了近百条“控糖顺口溜”。

    “我知道大家怕打胰岛素,于是在草坪宣教会上,就带领大家和我一起唱: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打胰岛素好不了呀!”许曼音笑着,高声唱起来。

    很多患者了解运动有助控糖,但不清楚如何控制运动量。许曼音又编了首顺口溜:运动要有效,心情愉悦很重要,4个“微微”不能少:微微心跳,微微气喘,微微腿酸,微微出汗。合理饮食对于糖友至关重要。许曼音便写出“饮食口诀”:1斤蔬菜1日消,2两主食每餐够,3匙素油不算少,4项主意吃水果,5种蛋白供营养,6克食盐最健康,7杯茶水日必需,戒烟少酒福寿长,吃饭最好用筷子,细嚼慢咽吃得香。

    孩子们都叫她“许妈妈”

    上世纪90年代前,临床上多见甲状腺疾病患者。甲亢患者又以青年女性居多,这类病人能不能怀孕一直困扰着众多医生。
, 百拇医药
    一次,一位甲亢反复发作的女患者意外怀孕,夫妻很想留下这个孩子,他们向许曼音求助。许曼音查阅了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国内外同行的经验,每天带着厚厚一摞资料上下班,在最短时间里,制订了完整的诊疗计划。最终,这位女患者终于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此后,许曼音还治好了许多类似的病人,每个人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叫她“许妈妈”。

    “一个患者要活在希望和等待之中,而一个医生要活在希望和努力之中。好好和病人交流,他们都能理解。而且知道越多,他们对治疗和预后就越有信心,也更配合。”许曼音常常这样说。

    在学生们看来,许曼音也如母亲般热情、慈祥,“从来没见许妈妈和别人红过脸。”许曼音笑称,“这是因为自己一辈子就没遇见过坏人、坏事”。她深知,语言能保护人,也能伤人。“我从不和别人吵架。和丈夫结婚多年,也没在子女面前拌过嘴。我常教育学生、子女,人生坎坷多,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多鼓励、多忍耐,没有过不去的关。”

    即使在困难时期,到了冬天,许曼音都会种一盆水仙。赶上医院食堂做豆沙包,肯定要买一袋回家“犒劳”孩子们。

    熟悉许曼音一家的人都感叹,这一家人都太强了。丈夫陈家伦和她都是我国著名的内分泌专家。她育有三个子女:陈竺、陈简(女儿)、陈箴。陈竺是我国卫生部部长,其妻陈赛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白血病基因研究的负责人之一。陈箴是著名旅法艺术家。

    三个孩子的名字都有个“竹”字头,是希望其性如“竹”:挺拔,却有韧性;空心,叶朝下,谦虚;与一般树木比,弯曲难折断;亦报平安……这股“竹性”也是许曼音的性格写照。许曼音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定了“五个要”的目标:要笑、要跳、要俏、要学、要教。她说,自己还做得不够。▲, 百拇医药(徐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