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更多信息
编号:12198557
照镜子10分钟易焦虑 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7日 《生命时报》 2012.02.17
     照镜子10分钟易焦虑

    英国心理学家提醒

    “顾影自怜”是对很多爱美人士的真实写照。照镜子固然可以审视自己的容貌举止是否得体,然而,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照镜子时间如果太长,反而容易引起焦虑。

    英国利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志愿者,首先,让他们对着镜子观察25秒,并为自己的满意度打分;接着让这些志愿者再次盯着镜子至少观察10分钟,并再次评分。结果发现,随着照镜子时间的延长,人们的自我满意度反而下降。当对着镜子反复端详超过10分钟后,人们的焦虑感和烦躁感非常明显。

    心理学家安德鲁·希尔等人表示,照一会儿镜子,有利于发现自身优点、增添自信。可如果老在镜子面前左看右看,人们容易发现自己身上不完美的地方,滋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而影响自信心和判断力。▲
, http://www.100md.com
    (冯国川)

    

    做事别老怀疑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建议

    很多人做事力求小心谨慎,哪怕做完一件事也要问自己“这是最好的方案吗”、“到底行不行啊”……谨慎没有错,可据美国“心理中心网”近日报道,老是反问、质疑,可能有损快乐感。

    发表在《个性与人格差异》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对人们做完决定之后的行为和心理感受等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与完成任务就“甩手不管”的人相比,那些有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反复检查,并且追问自己“我做得怎么样啊”、“不会出错吧”等习惯的人,不仅心理压力较大,而且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会降低,快乐感也大为减少。
, 百拇医药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乔伊斯·爱林格表示,这种反问和质疑会给心理带来“二次负担”。因此,既然事情已经做了,不如顺其自然,没有必要再去想着它。▲

    (李泽华)

    

    回家吃饭幸福变多(幸福家庭)

    英国一项大型调查发现

    春节临近,又到了阖家团圆的时刻。我们常说,多回家吃饭、多陪陪家人。可在越来越繁忙的现代社会,到底该花多少时间陪家人才合适呢?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前报道,每周至少和家人一起聚餐3次,是提高快乐感的关键因素。这项来自英国国家统计局等机构的调查,对超过4万个家庭进行了长期追踪。结果发现,健康状况和经济收入好转对幸福感的提高并没有太大帮助。很多人忙于事业、前程,很难抽出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即使钱挣得再多,他们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快乐。
, http://www.100md.com
    相反,那些经常在家里做饭,并与家人共同聚餐的人,则普遍表示自己时常感到很快乐。即使家境并不是那么富裕,通过经常与家人贴心的沟通交流,加上愉快的家庭氛围感染,也会让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

    研究者表示,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在父母、夫妻和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强大的沟通纽带,为人们建立良好的情感支持系统。而这种感觉是工作、事业等永远无法取代的。

    快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再听到父母叫你回家吃饭时,不如赶快回到家中,好好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

    (张 新)

    

    节后多给老人打电话(幸福家庭)
, 百拇医药
    过完惬意的春节,大家纷纷开始忙碌的工作,可和儿女“分隔两地”的老人,又不得不独守空房。

    年近70的李阿婆就是这样,从过完年孩子们陆续离家开始,老人的情绪似乎就开始不对劲了。她常常嘴里说着“不用担心我,你们工作最重要”,可转过脸就开始偷偷抹眼泪;有时把电视机开得声音很大,好像家里还很热闹;偶尔出门,也是不声不响的……

    春节与子孙们团聚一堂,可以说是每位老人心中最大的期盼。因此,过完节的分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从“大喜”到“大悲”的落差,出现不适应和心理抵触,甚至陷入一种“节后孤独综合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因此,儿女们在忙着调整工作和生活状态的同时,更要在这段特殊的时间,多花心思关心远方的父母。首先,儿女们尽量不要在某一天、统一离家,最好分成几天离开,给老人一点“过渡期”。其次,与平常相比,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多给老人打电话,讲讲自己的生活、工作,听他们说说家里的事情。儿女的关心和牵挂,是医治老人最好的“心灵鸡汤”。最后,可以利用走亲访友的机会,提前帮老人安排一些活动,比如,建议他们和年龄相仿的亲戚、朋友一起外出郊游、采风,填补寂寞的心。▲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玉娟)
, 百拇医药
    

    犹豫不决就换个思路

    美国心理学家提醒

    考试答题时,如果怀疑某道题做错了,有的人可能会坚持自己的第一选择,还有人则会修改答案。到底怎样才是最合理的选择呢?

    据英国“心理博客”网站日前报道,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当怀疑答案可能有错时,果断进行修改,可能正确率更高。

    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心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过去约75%的人认为坚持第一选择是最好的。可他们综合了70多年的33项同类研究却发现,坚持到底并不一定是最佳策略。怀疑自己有错时修改答案,反而有利于提高答题正确率,增加考试的总体成绩。心理学家克鲁格和威尔茨等人表示,之所以很多人喜欢坚持第一选择,是因为“要不要改答案”这一纠结的过程使人痛苦,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它,最终造成误导。
, http://www.100md.com
    生活中同样如此,当你犹豫不决时,不妨换一个思路,也许就能豁然开朗。▲

    (李泽华)

    

    老看一本书,激发探索欲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

    很多人有过类似的感觉: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总觉得意犹未尽,甚至要翻来覆去看好几遍才觉得“过瘾”。心理学家告诉你,这并不是你对里面的内容上瘾了,而仅仅是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作怪。

    据美国MSNBC网站近日报道,发表在《消费者研究》期刊的一项新研究,对人们反复阅读同一本书、或回放同一部电影的动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对大数人来说,这种被称为“二次消费行为”的举动,并不是为了回顾或记牢其中的内容、细节等,而是希望自己能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它,从中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获得新的启发。
, 百拇医药
    研究领导者、美国大学消费心理学家克莉斯汀·罗素等人表示,回顾以前的经验,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行为,可能是源于人们天生的好奇心理。这就像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进一步从更全面、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

    (李泽华)

    

    鼻子不灵易抑郁

    德国心理学家发现

    抑郁症与嗅觉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刊登德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鼻子不灵的人罹患抑郁症的危险更大。
, http://www.100md.com
    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对一些鼻子不灵光的成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社会交往、情绪状态、生活习惯等。结果发现,天生嗅觉较差的人,在社会交往中更容易遭遇障碍,出现不安全感,发生抑郁的可能性也更大。被调查者普遍表示,因为闻不出气味,他们经常担心自己可能冒犯他人,因此会尽量避免与人一起吃饭、近距离接触等,也少了与他人分享快乐体验的机会。

    新研究负责人伊洛娜·克罗伊博士分析指出,嗅觉气味会向他人传递一定的社交信息,嗅觉失灵就意味着“嗅觉社交通道”被关闭,朋友也会减少。普通人中,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嗅觉问题,0.02%的人天生嗅觉丧失。▲

    (陈 希)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