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0274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积极心理健康阶段,也称有益健康取向(salutogenic approach)阶段。研究者Jahoda率先提出“积极心理健康”的概念,并将其与“消极心理健康”作相对区分,认为积极心理健康可以被视为人格和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也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后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们进一步将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健康的指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强调心理健康的积极面。如在Keyes等人的研究中,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就直接被操作性定义为幸福感(包括情感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三个方面)。

    完全心理健康阶段,也称完全状态取向(whole state approach)阶段。这是心理健康内涵结构研究的新阶段,是对消极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健康单维片面强调的超越。该阶段认为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心理疾病的缺失,也不仅仅是拥有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而是一种两者结合的完全状态,包括心理疾病的缺失和高主观幸福感的存在。其实证研究也表明积极心理健康和消极心理健康(即幸福感和精神病理学症状)作为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结构,是一对统一体口。我国的学者们也提出了类似的学术思想,如认为“心理健康应当是一种完好的状态”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