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2186315
让中医文化回归生活本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83期
     文化是什么?中医文化又该是什么?在落实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富国的战略中,这是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而且,谈中国文化就必须立足于中国人自己对它的认知、表达,让文化回归生活、回归自我,而不是将文化说成“一碟菜”或者“一个筐”,随意扭曲。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彖辞》)“修文化而服遐荒,耀威武而平九有。”(杜光庭《贺鹤鸣化枯树再生表》)很显然,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物(自然、社会),以经典、礼俗教化天下之学问。它揭示的是人的本性、自然的本性,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实在,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勤劳智慧、传承创造的意识形态和悠久厚重、丰富多彩的社会文明。

    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生活实践,人类生活的方式、内容、习惯以及风俗,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部落、部族、民族)生产、生活、相处的基础和条件,因而必然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任何外部力量都对之无可奈何。虽然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必然有所丰富、变异、发展、衰落,但只要文化符合人们生产、生活、相处的需要,特别是如果形成了人们的信仰和哲学,而这种信仰和哲学又已经浸透在其它种种文化形式之中,就不会被颠覆(许嘉璐《漫谈文化强国战略: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必然之势》)。
, 百拇医药
    这些内容和习惯是千种百样的,它既包括社会生活文化中的家族、交往、婚丧礼仪习俗,也包括物质生活文化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交易规范,还包括民族传统中的信仰、岁时节日、游艺竞技、语言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自然离不开与人们健康生存休戚相关的医学、卫生内容,无论是养生保健的,还是防病治病的,处处都有涉及,并且构成了它们之间的血肉一体、胶结难分的关系。

    孔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正因为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人民之中、生活之中,她才有了连绵不断的传承性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百姓的认同程度,实际是优秀传统文化内化程度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优秀传统文化生活化的反映,是自身文化强不强的最重要反映。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摆设,不是只供学者研究的对象,而是养成民族灵魂的最好营养。如果一种文化产品,只存在于博物馆中,一种文艺形式,只存在于舞台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们已经死亡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学者的书斋里或研讨会上,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它已经死亡了。
, 百拇医药
    中华传统文化的“纯学术化”是件极为可怕的事情。避免之道,就学者而言,能够并应该做的,就是应该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中小学校,走进城市社区,走进村村寨寨,做些传统文化“扫盲”的工作,唤醒实际还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文化基因。

    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为工人、农民、学生写些通俗的读物,并和文化创意工作者合作,把看似深奥的道理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人人能懂的话语展现出来。话又说回来,普及、通俗化的工作并不好做——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唯有浅出,才能继续深入。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光环的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要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满腔热情、用心用意地热爱和保护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保持坚定的文化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积极努力地追求和进行文化的创造和重建;还要树立足够的文化自谦、自律,开放胸怀、虔诚虚心地汲取和接纳可为我所用的进步文化。继承与创新、引进与包容、坚守与开放、改造与融合,将是人类文化多样性进程中无法抗拒的规律。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文化建设的的春风正扑面而来,但愿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发展、更上层楼!, 百拇医药(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