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186050
一名中医后学的求学心得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89期
     作为一名中医后学,笔者的求学之路坚定而又执着。虽然仍属于步入中医之门的阶段,但也有一些感想交织在心头。

    渠清因有活水来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先进的医学检验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现代中医是否应该坚持自己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色?是否应该坚持望闻问切的传统?是否应该把晦涩难懂的经典放在根本的位置?经过一代代人的观察实践和经验教训,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一位中医见到病人就是西医的思维,动辄就是抗菌消炎、手术,这与西医又有什么区别呢?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曾说:“对《金匮要略》、《伤寒论》,要做到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到临床应用时就成了有源头的活水,不但能够促机而发,左右逢源,还会熟能生巧,别有会心。”试看古今著名的中医学家,哪一个没有重视经典,熟读背诵经典?

    宗其法而不泥其法
, 百拇医药
    中医四大经典等都成书于古代,受当时历史的局限性,必然会有局限的一面,但精华是占大部分的。中医学本身就主张辨证地看待世间万物,这就是在教育我们中医后学者一定要坚持科学的思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对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我们要继承,但对于一些理论的应用,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因为社会的发展,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构建的“自然—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虽没有变化,但是医学模式的对象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比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处的年代,自然环境要比现在好得多,但是社会环境却十分恶劣。李杲经历汴京之围,目睹脾胃内伤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认为脾胃为人身之本,升降之枢,由于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可内伤脾胃,百病丛生。到了今天,我们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社会环境虽然没有战争,但是社会竞争日益剧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在运用古方时要不断调整加减,参考根据个人体质,制订出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 百拇医药
    要会读经典

    读古代的医书要知道著书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古代汉语的发展演变,还包括古代的度量衡制度。对于古代所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们中医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对待、去认识、去分析。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古人,才能客观理解和认识古代的著作。不了解著书的时代背景,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去分析,就很可能会苛责古人:张仲景为何独述伤寒而忽略温热?叶天士为何会违背经典著作,犯唯心主义错误?

    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认为:“读书宁涩勿滑,临证宁拙勿巧”——要扎扎实实地用功,对古代著作,一句一句读下去,一字一字读下去;见症状要进一步追求疾病的本质,不可仅仅停留在寒热虚实的表面上,立方遣药,要讲究主次的配伍,不可以套方套药应付。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与先进科技相结合
, 百拇医药
    我国中医药在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够与时俱进。对于中医药而言,她的基本理论之科学性毋庸置疑,但是她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能够很好地适应高速度、快节奏下人们的新需求,如何进行各种制剂(特别是中药汤剂)的剂型创新改革,在剂型改革之后如何确保其功效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与现代先进的高科技设备结合起来,发展中医药。

    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中医药学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医人在发展中医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科学知识,不排斥外来的医学,兼收并蓄,这样使中医学始终与时俱进,没有被时代淘汰。例如我国伟大的中医药科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既收载了醉鱼草、半边莲、紫花地丁等民间药物,又收载了番木鳖、番红花、曼陀罗等外来药物。这些都可以说明我国中医药人的创新精神,我们现在的中医也要学习这种科学的态度。

, 百拇医药     坚持中医思维,中西结合

    古今的名中医,临床每遇一病,必数次注意舌质舌苔,认真辨脉,这是中医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的精华。因此,我们也应遵循中医思维诊治病症,认认真真去望闻问切,脉症合参。先辨别是外感还是内伤,进而辨病辨证。通过八纲求得正邪相争,功能失调的总体状态,就可以针对病因病机因势利导,运用不同的治法从而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比如“亚健康”,从中医的辨证角度来看,大多数属于正气不足的虚证,有气血亏虚、气阴不足、肝肾亏虚、心脾两虚等,根据虚则补之的基本治法,就能取得良效。

    对于中西医结合可以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先议病后议药。对待每一病都应辨别西医为何病,中医应辨为何证,中医应用何药、西医应用何药。在诊疗中要抓主症,抓住病人的心理,做到诊断明确,辨证精确,用方用药方能正确。

    科研现存问题与创新思路
, 百拇医药
    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进行研究,大多数人认为是从陈克恢先生从中药麻黄中提取出麻黄碱为开始,以往很长的一段时期对中医药研究的思路基本上是以此为轨迹发展的。笔者认为,目前中医药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发展化学药物为目的而进行有效成分的研究,如麻黄碱、黄连素、青蒿素、川芎嗪等都是这种研究的成果。将中药当成植物药,将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药物研究思路与方法套用于中医研究中,筛选有效的方剂。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甚至基因研究法去研究,按照西医对病的认识来筛选中药及其有效部位和成分。通过这些科学研究,对我国的中医药学发展虽有贡献,但不应成为主流。

    中医药研究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临床为依据,应注意吸收消化和引进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中医药理论指导有关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化和预后的基础研究。只有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等思维与生命科学研究相结合才能有中医特色,才能使中医药在21世纪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中医学者在做科学研究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中医药理论体系为指导,进行符合临床实际的科研设计。例如中医的外感咳嗽,常见于西医的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如果要研究一个治疗外感咳嗽的中成药,我们可以借用西医的这两种疾病作为观察病种,但是最终的研究还是必须落实到中医的“证”上,如果研究的是西医的病,不仅没有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而且疗效也不好。, 百拇医药(董昌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