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186026
继承是首要任务中西医可结合但别凑合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89期
     笔者阅读了马有度教授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上的文章“中医进化生机勃勃”,以及近期数位同仁之高见,受益颇深。

    中华优秀文化孕育之中医学,被世人视为国宝。既是国宝,我们不仅要继承好,还要发扬好,更应呵护好!给中医学增光添彩,造福于全人类!

    发展中医继承是首要任务

    中医继承与创新 ,继承始终是根本、是基础、是关键,这是决不能动摇的。中医不继承,则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中医不继承,何能以创新。因此,作为中医首先要熟读经典,将前辈遗留的深厚中医理论、宝贵的临床经验,完整继承下来。历代名中医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继承中医的榜样。当前中医不是乏人,而是乏术,因而难以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其根本原因是继承不够。所以,发展中医应以继承为首任。

    中医的生命力不仅仅是有显著的疗效,而且还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方法,这从数千年的中医发展史中得到了印证。如温病学的创立与发展,就是与时俱进的典范。要使中医保持旺盛的活力,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发扬、创新。
, http://www.100md.com
    例如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她继承《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治疗疟疾的宝贵经验,创新发明青蒿素治疗疟疾,挽救全球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她在获奖感言中说道:“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更充分证明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给出了一个中医药如何继承和创新的有力范例,亦展示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同时振奋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继承创新的热情与精神。

    发展中医要与现代科技结合

    中医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中医的需求。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中医也应与时俱进,应与其他学科(包括西医学)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共同进步。

    因此,中医发展与创新,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是必要的,吸收现代科技、现代检测手段为我所用。如《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脉结代,心动悸,为仲景诊脉所得,时隔两千年的今天,验之临床,用当今的听诊器、心电图、心电彩超也可查有此脉证,临床若与脉诊互参,不仅诊断更为精确,而且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例如抗击“非典” 中医辨证论治的成功经验,中医治疗艾滋病疗效显现等,均保持了中医特色,又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这正如马有度教授所说:“中医进化,生机勃勃”。
, 百拇医药
    中医要进化,但决不能西化

    中医与西医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为经验医学,而西医则是实验医学。西医理论是建立在近现代科学而发展的,理论非常具体实在 。中医理论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确立的,对疾病的认识,是根据《灵枢·本脏篇》“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以人体的外在表现为观察对象,不通过解剖得来的。因此中医对于人体内部的细微结构只能用经络,精、气、血、津液……等来形容和描述。

    正如已故名老中医任应秋先生所说:“西医所称的病,大多数是取决于病原体,或者就某种特殊病变的病灶而命名,或者就生理上的某种特殊变化而命名。总之,西医的病名,必取决于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是比较具体的。中医的病,或因病因的性质而命名,或由突出的症状而命名,或从病机的所在而命名,虽然比较抽象,但它却往往能从整体观出发,局限性比较少。”所以说:中医和西医关于病的概念是不同的,故治疗方式方法及药理药性也是截然不同的。

, 百拇医药     当前,有不少中医同道,挂中医牌,切脉诊病,却用西药治病,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若长此下去,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十分不利。

    中西医临床相互补充

    在此,笔者想谈谈我们父女俩是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我们有家传的中医,因而,对中医药疗效信心十足。为了让女儿接好中医的班,故先入华西医科大学就读,毕业工作后,又在职读中医药大学3年,然后再跟笔者学习3年。跟师学习期间,对每位病员都进行中、西双重诊断,由女儿对病员先进行西医诊断,诊断出属西医的什么病。然后笔者再用望闻问切四诊,诊断出属中医什么病、证,治疗则完全用中药,不用西药,即便是疑难重症,也只用中药,疗效满意。

    在临床中有很多用西医诊断方法无法下诊断的病人,如病人仅有背心冷或仅有脘腹胀满,又无其他体征者,经超声、心电、化验也无异,但在中医经典中都能找到诊治方法。如《金匮》“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苓桂术甘汤主之”;“腹不滿,其人言我满,血瘀也”,分别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少腹逐瘀汤加减,均获满意效果。

    由于尝到了中医药疗效的甜头,故女儿学中医的决心倍增,掌握中、西医两套诊疗方法,临床时择优而用,受到病员的好评。因而我们更加坚定了信中医、学中医、行中医、爱中医、护中医的信心与决心。

    当前,某些中医教学、中医医疗、中医科研、中医管理方面存在“西化”问题。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中医发展的基本原则绝不能改变,绝不能以科学为借口,从根本上改变中医的基本原则,而去建立所谓的“新中医”。 中医要进化但不要西化,中西医可结合,但不要凑合。, 百拇医药(郑家本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附院 郑丽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