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D > 多汗
编号:12185960
中医治多汗症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91期
     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就出汗,称为多汗和自汗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而致,或素体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同时亦与精神紧张、焦虑、恐怖、愤怒,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甲亢等密切相关。多为对称性发生于手掌、足底、前额、腋部和外阴等处,尤以手掌、足底为多见。若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汗珠可呈点滴状滴流。中医治疗多汗症有较好疗效,其治则为清热利湿止汗,益气固表止汗。这里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方药。

    1.熟附片30克(先煎),肉苁蓉、生地黄、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各12克,党参、黄芪、桂圆肉各60克,鸡血藤18克,桂枝3克,生白芍9克,金樱子24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服用。主要用于阳虚,营卫不固而汗出。

    2.绵黄芪60克,陈皮50克。搓为细末,每次服9克,温开水送服。黄芪、陈皮有固营卫、益气不滞之功,如加上一味防风,则疗效更好。

    3.经霜桑叶100克,研末煮粥食。

    4.浮小麦24克,糯稻草30克。泡作茶饮,随时饮用。浮小麦、糯稻根有收敛止汗之效,对一般性多汗有效。

    5.五倍子30克,首乌、黄柏各18克。共研细末,用时取米醋5毫升左右,将适量药末调成糊状敷在肚脐中,外用塑料纸覆盖,胶布固定。自汗者清晨敷入,晚间取出;盗汗者晚间敷入,翌日清晨取出。

    6.石膏、白矾、黄芪、黄芩、黄柏、吴茱萸、五味子各适量。共研为细末,撒阴部多汗处,每日两次,10日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可见显效。

    7.白矾、葛根、生牡蛎各30克。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约得药液2000毫升,放入盆内,趁热把手或脚浸泡在药液内(以皮肤能耐受为度)。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连用2~5天可见显效。, 百拇医药(郭旭光)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