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197186
让生命离开得更有意义(天下名医(8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24日 《生命时报》 2012.04.24
让生命离开得更有意义(天下名医(81))

     著名肾移植专家朱同玉教授接受本报专访

    名家介绍

    朱同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主要从事泌尿外科和肾脏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泌尿外科手术和肾脏移植,在泌尿生殖系肿瘤、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器官保存、免疫耐受诱导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四上午

    名家语录

    “捐献器官,能让生命离开得更有意义!”

    在朱同玉随身带着的证件里,有一张特制的“器官捐献自愿者随身携带卡”。这张卡如银行卡大小,正面印着“爱心捐献、传递生命”的字样和代表器官捐赠的爱心图案,背面写着“当我离去时,愿将爱留在人间”。
, 百拇医药
    “今年3月8日,是第七个世界肾脏日。我们呼吁‘捐献肾脏,延续生命’,希望全社会了解和支持器官捐献,让更多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机会接受移植。”朱同玉凝重地说。

    操刀年龄最小的肾移植手术

    身材高大、慈眉善目的朱同玉,似乎格外让病人放心,他对病人的好,也是出了名的。他常说,肾移植病人很特殊,高额的手术费用、瞬息万变的病情、长期的用药维持,让患者和家属身负重压;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同情心,通过陪伴,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每次遇到高危患者,或者患者病情恶化时,朱同玉都会彻夜陪伴在他们身边。有一次,38名病人联名写了一封表扬信,赞扬他“医者仁心”。

    这种“医者仁心”,来源于朱同玉多年来在整个“尖子团队”中的熏陶和培养。中山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肾移植的单位之一,在老一辈移植专家熊汝成教授等人的带领和继承者的发扬下,不断攻坚克难,拿下了多个第一:国内长期存活第一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国内首例儿童肾移植、亚洲首例心肝肾联合移植……
, 百拇医药
    2009年10月,一例罕见疾病的5岁患儿,在这里施行了国内首例儿童原位肾移植手术,创造了上海市年龄最小的肾移植记录。朱同玉就是这例手术的主刀大夫。提到那名小患者旸旸,他眉头一紧,“他患有极罕见的Denys—Drash综合征,全世界只有20多例,我国仅此一例。因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唯一的生路就是肾移植。”

    检查发现,旸旸和妈妈配型成功,可以把妈妈的一个肾换给他。可是,儿童腹腔小,把一个成年人的肾脏装进去难度很大,加上孩子体质差又有中度贫血,成功救治的几率很低。手术前,孩子的爸爸表示,即使术后没能救活,也算是为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早熟的旸旸则告诉别人:“妈妈要送给我一个好东西,是宝贵的肾脏。”

    家属的配合支持、孩子对生命的渴望,给了朱同玉莫大的鼓励。他和同事们多次商讨手术方案、制定详细策略。术后,他长时间守在旸旸身边,一步不离,一次次化险为夷,终于把这个可爱的小生命从死神面前抢了回来。

, 百拇医药     做导演,拍片倡导亲体移植

    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150万尿毒症病人,但每年能做的肾移植手术仅不到1万例,也就是在100多个等待移植的病人中,只有一个幸运儿。导致这一巨大落差的根源,就在于肾源短缺、无肾可换。

    因此,大力普及科学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解除老百姓对“捐肾”和移植手术的误区等,是朱同玉和同事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朱同玉告诉记者,在中国,不少人“坚信”捐肾会影响身体,导致体力、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影响生命。事实上,人的肾脏具有强大储备能力,只要1/4—1/2肾单位能正常工作,就可以维持生理需要。如果肾功能正常,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可能潜在威胁肾脏的全身性疾病,30岁以上的健康成年人捐出一个肾脏,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而且随着技术进步,现在医生只要在腹部开几个小孔,用腹腔镜技术就能快速取出肾脏,创伤很小,不会留下大“刀疤”。

    因此,朱同玉一直积极寻求机会,宣传亲体移植,也就是给需要的亲属捐一个肾脏。在美国,每年大约完成五六千例的亲体肾移植手术,但在中国,真正能把肾脏捐献给亲人的不到1/10。
, 百拇医药
    2004年,一位名叫田世国的普通百姓,因为捐了一个肾给重病的母亲,被选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是我做过的唯一一例子女给父母捐肾的,而且当时是他们几兄妹争着要捐,令人钦佩。”朱同玉赞许地表示。受这件事启发,朱同玉决定投拍一部科普纪录片,自己任编剧和导演,专门宣传亲体肾脏移植。他找到曾为女儿捐肾的香港政坛知名女性范徐丽泰,因接受表弟捐献的肾脏而重出江湖的NBA球星莫宁,和田世国一同担任主角,希望借助明星的示范作用,打破人们对“捐肾损害健康”的认识。

    朱国玉诚恳地说:“迄今为止,我们医院还没有发生过一例供体因为捐献而发生健康问题的。奉献一颗爱心,可以挽救亲人的生命,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捐献器官让生命延续

    虽然国家允许、鼓励器官捐赠,但朱同玉反复强调,捐献器官,必须科学操作,严格遵守相关条例法规,充分尊重捐献者的意愿,保证捐献者的安全,珍惜每一个捐献器官。
, http://www.100md.com
    除了亲属之间的活体捐献,去世后自愿捐献器官,也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移植来源。朱同玉收藏的厚厚一叠患者来信中,有一部分就是人们志愿在死后,无偿捐献器官。其中,一位沈阳的脑肿瘤患者来信说,希望趁着自己的双肾还健康时,捐出肾脏;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配型化验单、电话号码……让在场的医护人员为之动容。

    但是,目前自愿捐献的人数量非常有限,难度很大。很多人觉得捐献器官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情感上难以接受。对此,朱同玉强调,要发展器官捐献,首先应完善捐献体系,制定法律法规,比如推行和普及“脑死亡”的遗体器官捐献标准、加大关于正规器官捐献途径的宣传等。从2010年开始,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共同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不到2年,近200名尿毒症患者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得到捐赠、获得新生。

    通过医生、政府、媒体的共同努力,相信终有一天,老百姓的观念会发生改变,更多的人会意识到“捐献是一件好事,能让生命离开得更有意义”——这是朱同玉的愿景,也是他不变的努力方向。▲, http://www.100md.com(徐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