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品监督
编号:12212036
用制度设计 调和利益背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4日 中国医药报 2012.05.14
     调和利益背离

    □ 陈海荣

    三个月前,中国医药报推出的系列报道“中标之后”,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医药企业面临的困难,也报道了一些企业突围的措施和办法。进入2012年,企业生存空间与盈利机会仍在压缩,市场操作难度再次攀升。“难”字当头,困惑不减,是医药企业的共同感受。

    不能不关注产业环境,主要是新医改。这三年,新医改在医药产业的落脚点主要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对基本药物的推行力度越来越大,加之各地对基本药物品种增补,基本药物阵容扩大,招标采购总额提高。在国家主导下,基本药物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是必然的,非基本药物使用占比相对下降也是必须的。不少药企突然间发现市场已不可逆转地走进“基本药物营销时代”,基本药物招标成为进入市场的必由之路。在多省份基本药物招标实际操作中,“价低者得”的原则将多数普药中标价导向盈亏临界点。再加上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的产业痼疾,导致企业间“零和博弈”愈演愈烈。
, 百拇医药
    新医改提出“低水平,广覆盖”的目标,目的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因此,基本药物的推广目标是用更少的钱保更大的民生,基本药物采购“价低者得”无疑将是一条重要的原则。而药企,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经营分子,同样存在普遍性的经营宗旨,即实现尽可能大的盈利目标。毋庸讳言,这种盈利目标与基本药物的推广目标在确立时便存在背离。而且,随着基本药物的阵营扩大和推广力度加大,基本药物推广目标与药企盈利目标之间的利益背离将不断升级,企业很难通过市场博弈实现改善。

    在基本药物招标中,招标主体与药品提供主体(制药企业)间的“利益背离”虽然客观存在,但仍可通过制度设计来调和并引导到有序可控状态上来。

    在新医改制度设计中,制药企业始终处于被改革者的位置,这或许是制药企业本身有明显的利益立场的缘故,但药企地位并不会因为不参与而削弱。药企的声音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缺失,每每成为制度出台后的后反馈群体。每次招标政策的调整,便会有不少药企通过行业协会来发声、甚至上书陈言。
, 百拇医药
    基本药物招标目标只要偏重于“价低者得”,短期最直接受伤的就是制药企业群体,他们将可能失去市场、失去一直在创造利润的产品,甚至失去参与医改的权利。但长期来看,受伤害最大的终将是整个医改体系,是民众的健康利益。如果没有大多数药企的积极参与,正常合理的药品供应循环必然无法建立和改善。近年来,媒体不断曝光因招标价过低导致药企无奈弃标,放弃生产某些临床常用药的现象。这就说明,一旦制药企业以脚投票,基本药物制度初衷就无法实现。

    生存与发展是企业两个永久命题。两者区别在于,前者目标是“不亏损”,后者是争取“有盈利,再投入”。因此,生存了才有机会发展,但如何生存考验着企业的智慧和战略。有的企业为求中标以价换量,甚至声称不惜巨亏作为代价。殊不知巨亏参与可能是饮鸩止渴,不仅将透支企业生存能量,也将击垮整个药品供应链。

    可以推论,调整“价低者得”的策略才是调和控制基本药物利益背离的关键点。让制药企业参与医改制度的研究和设计,有利于规避不必要的试验与迂回。让企业适度竞争,获得合理的中标利润,才能发挥基本药物制度的优势,有利于医改目标的达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