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89687
结核病卷土重来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5日 《中国新闻周刊》
“艺术家之病”幽灵不散,“贫穷病”危害全社会
     20多年前,一位有“文艺范儿”的女医生在医学院的课堂上说,“假如非要让我得一场病,那我就选肺结核。”正当学生们感到不解时,她说这是因为:一、肺结核是“最像病的一种病”;二、结核病是人类最有把握治好的一种病。

    有一本记述“肺结核文化史”的书,名叫《飘零的秋叶》。作者在书中分析说,“用相当严谨的医学和文学眼光来评判,肺结核具有的‘病态美’,非常符合浪漫情调的作者激情投射和情节安排的需要。”这段话为女医生的第一个理由做了很好的注脚。然而,如今,她的第二个理由却已破灭了,如果再让她选择一种“非得不可的病”,肺结核恐怕不再会是她的“最爱”。

    6月7日,有着200年历史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中国结核病耐药调查》。这项由国家疾控中心、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联合进行的调查,首次全面揭示了中国耐药性结核病的流行状况。文章指出:中国耐药结核病流行态势严重。耐多药的结核病与在公共卫生系统以及医疗机构(尤其是结核病医院)的不恰当治疗相关。

    “艺术家之病”幽灵不散

    结核病的历史就和人类的历史一样长。历史上,结核病曾掳走无数天才的性命,雪莱、肖邦、勃朗特三姐妹、鲁迅、萧红、林徽因......这份名单可以拉得很长很长,因而,结核病甚至被称为“艺术家之病”。

    人类与结核病数千年的缠斗直到上世纪中叶才看到曙光。从1940年代开始,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一大批抗结核药物被相继发现,开启了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时代,全球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到了1980年代,人们开始相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