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国外医学动态
编号:12212027
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7日 中国医药报 2012.05.17
     本报北京讯 记者靖九江报道 “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发作或再发作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12中国脑卒中大会”神经内科论坛上指出,医生和患者都应该重视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及复发的高危风险。

    出席这一由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赛诺菲集团大力支持的论坛的有关专家,同时探讨了我国脑卒中疾病发病特点和趋势,强调脑卒中早期筛查及规范检测的重要性。

    据介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血栓性疾病的一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可能无症状,即使身体已经发出了一些“预警信号”,如一过性的头晕、肢体麻木、视力模糊等,但由于症状不明显且持续时间不长,很容易被患者甚至医生所忽视。如果不及时治疗,该病多次发作后会造成难以恢复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永久的偏瘫、失语等,甚至死亡。而且颅动脉狭窄一旦存在就很难逆转,卒中复发风险也随之升级,近一半的患者在3年内会复发脑血管疾病。一旦复发,所引发的后遗症及肢体残疾比第一次要严重得多。

    随着血管影像学及超声技术的发展,颅动脉狭窄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逐渐被重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诊断科主任华扬教授表示:“对于有卒中病史的患者,医生应该优先考虑为患者进行脑血管状况检查,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病变,为卒中针对性干预奠定基础。对于无卒中病史,但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脑血管影像检测,并将其作为常规的健康检查项目,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对于由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药物治疗是关键。对此,华扬表示,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基石。《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提出: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应以单药为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都可以是首选药物;对于高危患者,氯吡格雷获益优于阿司匹林。“目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两大误区:用药不规范和擅自停药。有些患者试图通过保健品、定期输液代替正规药物治疗,从而错失了预防的机会;也有的患者觉得自己健康状况有所好转,未经医生许可擅自停药,导致卒中复发。” 华扬强调,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足疗程治疗,用药时间越长,获益越明显。

    王陇德院士表示:“卒中防控工作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慢病防控工作的核心。对于血管已经有基础性病变、伴有高血压或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颅动脉的相应检查,及早给予适当的干预,降低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使卒中发病率降至6%以下,死亡率降低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