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235870
“强迫献血”医患都有苦衷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8日 生命时报
     “要手术先献血”引发患者抱怨 “血源严重短缺”道出医生无奈

    亲人在医院焦急地等待手术,家属却被告知,“你们要先献血,病人才能手术”;甚至拿出以往的“无偿献血证”,医院也不予理会。近日,一些读者打电话向《生命时报》反映,他们均不同程度地在医院遭遇了这样的“强迫献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出现?记者对患者和医院双方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发现,问题的关键来源于一个叫做“互助献血”的制度。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者动员患者亲友献血。令人无奈的是,在“血荒”频发的大背景下,有些地方的“互助献血”演变成了手术前对患者家属的“强迫献血”。对此,不仅患者一大堆意见,医院也有难言的苦衷。

    “要想做手术,亲友必须先献血”

    “现在没血,做不了手术!要想做手术,亲友必须先献血!”听到医生这句话,吴先生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他是一位肿瘤患者的亲属,几天前在北京某三甲医院的遭遇令他十分不解。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我们家属有献血证,但医生问都没问一下,直接就叫我们去献血。后来又有一位医生来催,知道我们有献血证后,还是说不行,告诉我们的还是那句话:要想手术马上去献血。这和强迫我们献血有什么不同?”
, 百拇医药
    吴先生气愤地说,这种态度让他们感到心寒。“血源紧张我们能理解,我的家属里也有当医生的,知道他们确实很忙很辛苦,但为什么不能先问问我们有没有献血证?为什么有献血证也不能优先用血?这样将献不献血和做不做手术划等号的做法,太让人难以理解了。”

    和吴先生一样,太原的白先生也有过“被迫”献血的经历。去年9月,正是血源严重短缺的高峰期,他患有肝胆疾病的母亲在老伴陪同下,千里迢迢到解放军总医院做手术。“本来以为当天就能手术,没想到医生说没有血,需要亲属献血后才给做手术。我不得不特意请了一天假,急匆匆从太原赶到北京来献血。耽误工作不说,路途较远所带来的交通、住宿费用,对患者和家属都是沉重的负担。”

    吴先生和白先生遇到的情况,都属于在术前被要求“互助献血”。近些年来,随着“互助献血”在无偿献血中的比例增大,引发的争议也越来越多。近日,广东曝出新闻:四个孙子均多次无偿献血,但他们八旬的奶奶生病需输血时,医院仍要求家属“需先去捐等量的血,然后再来花钱买血”。其孙子袁先生将此事发到微博后,不到20小时便被转发1.5万多次,不少人在留言中痛陈类似遭遇,更多的人表示,按《广东献血管理条例》规定,奶奶不能享受用血优惠,这有点“不近人情”,甚至有人称以后再也不无偿献血了。记者了解到,北京、江苏等多地的献血条例均规定,包括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姥姥姥爷在内的亲属,都无法享受用血优惠。
, 百拇医药
    无奈的“缓兵之计”

    “患者的抱怨我很能理解。大家到医院看病,却要自己解决血源问题,老百姓心里肯定不舒服。我坐公车的时候,偶尔跟别人聊天,对方一听说我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就说‘你们医院让我们患者自己去找血’,听到这些,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主任委员、全军临床输血中心主任刘景汉教授说。

    跟血液打了30多年交道的刘景汉,指着办公室对面的献血室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血液严重短缺的时候,我们这里每天下午都有很多患者家属来互助献血。”采访当日,一名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春节过后血源相对充足,已暂停了“互助献血”,一般只在血源严重紧缺时才鼓励家属这样做。

    对“互助献血”,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张健群教授和江苏省镇江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主任罗红林感受更多的是无奈。他们一个是直接面对患者的用血决定者,一个是面对公众的血源收集者。他们都表示,“互助献血”并不是强迫大家,实在是血源严重短缺时期没有办法的办法。张健群说:“我们也知道患者手术越早做越好,但血库没血就无法手术,只能干着急。患者和家属想尽快手术,就得提倡互助献血。”
, 百拇医药
    就目前数字看,互助献血的比例并不算太高。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透露,北京市每年的采血量中,仅有不到2%来自互助献血。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高东英表示,医生动员患者亲友献血,跟平时志愿者号召大家献血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因为时间紧迫,再加上不同人在解释执行时出现偏差,导致患者有了“被迫”的感觉。

    不过,刘景汉认为,靠“互助献血”很难真正解决血源紧缺的问题。这一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不少不良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非法组织他人卖血的“血头”卷土重来。这些人活动能力极强,能混入病房知道患者什么病、哪天做手术等,医院在核查患者和他们是否为亲友关系时,又无能为力。尽管国家对此严厉打击,“血头”却难以完全消除。如此一来,患者不仅要支付用血的医疗费用,还要付给“血头”钱,经济负担明显加重。

    广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法学系肖鹏副教授对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做过专门研究,他表示,“互助献血”这一“缓兵之计”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无偿献血的良性发展,因为法律上对它的规定比较模糊,献血者的权益很难得到充分保证。比如,是否会存在医务人员人为误导,在血源不紧缺的情况下仍让患者亲属“互助献血”;有无偿献血证且符合用血优惠条件,用血时却仍被要求“互助献血”,就会让“优先用血”、“无偿用血”变成“空头支票”,肯定会打击公众的献血积极性。
, 百拇医药
    献血者权益更需要保护

    “互助献血”仅是“血荒”时的无奈之举。据了解,我国每年用血量在四五千吨,这一数字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还在不断增加。而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7%,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两者的巨大缺口,让血液总是处于“吃不饱”的状态。肖鹏认为,无偿献血制度本身肯定没问题,但如何让血源库存趋于稳定并能满足需求,不受季节等因素波动的影响,最关键的还是要更多地保护献血者权益,使无偿献血者真正“惠人惠己”。

    呼吁更便捷的用血机制。肖鹏认为,无偿献血者在免费用血、优先用血、报销程序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他建议,用血报销最好能像广州等地,可以在医院直接结算,并逐步让异地报销更方便快捷。此外,大家对“无偿献血,有偿用血”仍有诸多不理解,建议血液中心将相关具体费用公布出来,公开、透明才能赢得更多信任。

    各大企事业单位应更有作为。说服各大企业、机构等进行团体献血,是在血站工作的罗红林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颇为艰难。他认为,如果有关部门能充分重视献血工作,对缓解血源紧张将大有裨益。
, 百拇医药
    自体输血最经济有效。刘景汉表示,在临床用血方面,必须做到“节流”。自体输血虽然相对较费时间,但却是最为经济有效的办法。此前卫生部门曾有规定,要求自体输血量至少占全部用血量的20%,但很少有医院能做到,监管方面也不是特别有力。此外,临床医生一定要牢记“科学、安全、有效”的用血原则,血液并不是输得越多越好,临床上仍存在不必要的输血情况。

    给无偿献血者更多优惠。“无偿献血是非常高尚的行为。”刘景汉认为,“国家对无偿献血者的优惠政策还是不够,应对他们在住宿、餐饮、乘坐交通工具等多方面给予优惠。”肖鹏也建议,可通过单位补贴、献血后带薪休假等方式鼓励无偿献血。老百姓也要理解,“血荒”时用血分轻重缓急,先考虑急诊、创伤病人,后供给可择期手术病人。高东英诚恳呼吁,不要因为一两次用血障碍就放弃无偿献血,否则用血紧张将更加严重,这在日后可能影响到每一个人。▲, 百拇医药(江大红 张芳)